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压力等级和容量的增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预测受到重视。该文采用单颗粒物料循环精细模型和传热半经验模型对135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部分负荷性能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比较。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吻合颇好,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图5参13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掺煤量下锅炉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在Aspen Plus平台上根据国内某12 MW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建立模拟系统,进行运行模拟和数据分析。并在实际的垃圾CFB锅炉上进行运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该流化床模型还是较为合理的。经模拟得到的仿真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实际的垃圾CFB锅炉运行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离器效率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际模型进行实验对影响分离器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相关的结果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分离器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分离器的设计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69O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特点与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首台不带外置换热器的690 t/h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并比较了国内外同容量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性,分析了不同负荷下的运行调节特性、性能鉴定试验结果和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运行与试验结果表明:锅炉主要运行参数与设计参数吻合,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或达到性能设计值;将部分过热屏改为水冷蒸发屏,并采用新型风帽结构和减少风帽数量,可有效解决过热蒸汽减温水量偏大与风帽漏渣问题,为更大容量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循环流化床返料系统中立管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擎  孙键 《动力工程》1998,18(4):41-46
根据大量参考文献及作者的经验,分析了立管内气固混合物的流动状态和稳定运行条件,提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系统中立管的设计模型和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利用中方便地进行立管的设计和预测立管内气固混合物的流动状态,并可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以某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数据为样本,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了以锅炉运行参数为输入量,以锅炉飞灰含碳量为输出的模型。由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决定了模型精度及泛化能力,将万有引力搜索算法(GSA)运用到模型参数寻优过程中,得到了飞灰含碳量最优模型GSA-LSSVM;并利用不同工况下的样本数据检验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将该模型分别与粒子群(PSO)和遗传算法(GA)优化的LSSVM模型进行比较,仿真实验证明GSALSSVM模型具有很好的辨识能力及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勤辉  骆仲泱 《动力工程》1999,19(4):269-274,328
在对1台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描述宽筛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流动体动力特性和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总体数学模型以所建流体动力特性模型为子模型,模拟了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合理正确,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流动和燃烧特性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辉  骆仲泱  李绚天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1999,19(4):269-274,328,322
在对1台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描述宽筛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流体动力特性和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总体数学模型以所建流体动力特性模型为子模型,模拟了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合理正确,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良好。图11参6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携带翅片滚筒冷渣器内灰渣颗粒的流动过程和传热过程,提出了滚筒冷渣器一维轴向传热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渣中未燃尽碳的残余燃烧,模型参数根据文献和实验室实验确定.利用该模型对一台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上滚筒冷渣器的温度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运行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滚筒冷渣器出口灰渣的温度和冷却水温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法,基于机理分析和经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时动态模型,通过静态特性分析和大量的动态仿真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过程,而且仿真时间能满足实时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传统热流计缺点的分析,研究了新型热管式热流计的结构尺寸和设计准则,并通过现场测试证实了此种热流计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室外温度的变化,即供热初期和供热末期室外温度较高,而供热中期室外温度较低,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式,对某厂区厂外和厂内两个供热系统的循环水泵配置进行了改造,并且计算和测试了节电情况,认为这种供热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热管在余热锅炉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管余热锅炉设计参数的选取、热管烟气侧和放热段换热系数的计算、热管余热锅炉的结构原理以及工程上的具体应用等,对人们设计和应用热管余热锅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热管式余热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给出了设计过程中热力计算环节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采用了平板型热管技术的热回收装置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北京地区冬季室外气象条件,通过变化热回收装置的迎风风速、管排数、冷/热流侧风量比等参数,对该平板型热管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热回收量、系统能效比以及阻力特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所得结果将对该热回收装置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真空隔热油管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隔热油管是稠油注蒸汽开采的主要设施之一,其隔热性能直接影响热采效果,因此,分析隔热油管隔热层内部的传热过程,研究隔热层各种结构参数对隔热油管隔热性能的影响,对改善隔热油管隔热性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测试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的实验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隔热层传热的物理及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隔热油管的视导热系数;研究了玻璃丝布孔隙比、隔热层层数、支撑材料导热系数以及铝箔发射率对隔热油管隔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隔热层层数宜选为4~6层之间;选用的铝箔发射率应在0.01~0.05之间;在缠绕玻璃丝布工艺中,尽量不要让玻璃丝布对角线方向受力,以确保较大的孔隙比;在隔热油管加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玻璃丝布和铝箔保持干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传热强化的基本原理和有效措施。指出,综合传热系数是换热器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评价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参数。要强化换热器的传热,必须同时强化空气侧和烟气侧的传热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得到较高的综合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8.
李建辉 《节能技术》2014,(2):174-177
本文介绍了热管的基本原理,对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施,对余热理论回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管换热器在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回收利用效果好,降低了燃料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9.
热管式余热锅炉应用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吸收较高温度的烟气余热用来产生蒸汽,所产生的蒸汽可并入蒸汽管网(需达到管网压力),也可用于发电。热管式余热锅炉已被化工、冶金、动力等领域中应用,介绍了热管式余热锅炉在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以往地热换热器孔外的理论传热模型,并将其归为两大类:有限长热源模型和无限长热源模型。在简要对其进行介绍和总结之后,进一步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指出无限长模型不能适用于地热换热器长时间的传热分析,只能用来分析短时间内非稳态的传热分析。而有限长的传热模型由于考虑了地面作为传热边界对地下传热过程的影响,能够用来分析长时间的传热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