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开发》2005,(10):86-87
2001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人居环境中心和人居环境署,这标志着住宅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的命题,由于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2003年,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中国人居环境建设正式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2.
浅谈色彩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绍超 《广东建材》2008,(9):187-189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要创造具有某种思想情感的环境氛围,使它能动地陶冶人们的情操,或激起情感上的波澜,进而让人们情理至深地得到教益或愉悦身心,历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建筑环境艺术,威武壮丽的宫殿建筑环境、肃穆幽深的陵墓建筑环境,宁静深遂的古刹寺院建筑环境,高雅清秀的园林建筑环境,雄伟庄重的纪念性建筑环境,惨烈悲壮的烈士陵园环境,它们的创造都充分运用了形光色声各种感觉手段来为主题服务,其色彩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具。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环境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监控则应运而生,面对日益恶化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国家环境部也在采取相应措施,扼制环境的恶化趋势,环境监控又包括哪些应用呢,其实环境监控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4.
住宅综合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空间视觉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是衡量居住区生活质量的标准,通过因地制宜地改善居住区内的生态环境,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健全公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合理配置,创造功能齐全、视觉优美,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悦  朱蕾  张姗姗 《新建筑》2023,(1):23-27
医护人员是医院建筑环境的长期使用人群,在救治过程中除面临感染风险,还时常受消极情绪影响。文章以医护人员的视角关注医院建筑空间环境,从物理、空间环境方面对影响医护人员积极情绪恢复的医院环境因子进行遴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有针对性的医院环境评价体系,力求为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积极情绪恢复环境,为医院建筑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夏季和春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因素组合测点的单日测量数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环境春夏两季的日间风环境指标和热环境指标变化特征,评价不同因素组合在步行环境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区别,以此得出多种步行环境微气候舒适的局部模型,以期为湿热地区大学校园的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璞  范惠君 《山西建筑》2007,33(27):345-345,362
就如何为矿区居民建设一个舒适、环保、安全、和谐的住区环境进行了探讨,结合煤矿区自然环境问题及人文社会环境问题,分析了此环境条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了在此环境条件下住区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技术要点,以改善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使矿区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村庄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空间 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村庄环境建设需 要总结过往经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方案,建 立动态管护机制。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界对村庄 环境建设的相关研究,针对白鹿原塘村片区的村 庄环境建设情况,引入IPA分析法,基于农户满 意度对塘村片区村庄环境建设进行评价。根据 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标准和学术研究,建立包 括6个系统、23项指标的村庄环境建设评价指 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收 集村庄环境建设村民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村庄 环境建设现状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收 集到的数据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角度进行评 价,探寻白鹿原塘村片区村庄环境建设的关键问 题,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其人居环境 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一平 《山西建筑》2007,33(18):42-43
从建筑与环境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就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为环境和建筑与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将环境因素引入建筑,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解读与建筑生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为场所与空间的载体,需要一个与环境相互认同,吸收并整合的过程:一方面建筑地环境的特质要素并不断修正自我,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另一方面,环境接受建筑的介入并使用自身增色,从而成就具有完整意义的,根植于环境之中的原创建筑,该过程是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应答过程。文章以一个校园聚落为例,对在解读环境基础上的建筑生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袁丽莺 《山西建筑》2008,34(14):248-249
详细探讨了建筑外环境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建筑内环境技术,并阐述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各个方面,从而促使建筑、环境与能源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量。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高层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层建筑环境空间进行策划的思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从而使城市环境空间质量更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舜  王家民 《山西建筑》2009,35(14):45-46
将传统建筑和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形式特点进行了归纳概括,通过对仿古建筑造型语言特点的分析,揭示了现代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形式特征的发展趋势,同时明确了仿古建筑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的社会定位,通过调研、探讨以期产生对仿古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覆土建筑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总结出覆土建筑本身所蕴含的生态化、地景化和系统化的景观特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利用好覆土建筑的景观特征,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景观连续统一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红燕 《山西建筑》2002,28(11):4-5
从建筑的整体形象,建筑周边与内部环境的关系,建筑与人的相互影响几方面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内涵,指出要体现以人为主,追求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江西本土可持续建筑应与本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生。本文在简析江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以建筑与江西本土环境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针对性的提出江西本土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历史文脉的一种延续 ,建筑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建筑设计离不开环境 ,环境需要建筑来点缀 ,使环境与建筑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李积权 《工业建筑》2006,36(4):26-29
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中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建筑隐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指出对人的生命尊重和关怀才是建筑设计的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