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近代城市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尧 《南方建筑》2004,(3):86-90
澳门是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是中国本土化和西欧葡萄牙化共同孕育出的一支奇葩,近代是澳门城市建筑发展重要的过渡时期,承上启下,形成了澳门现代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2.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6,24(10):185-18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来从未间断的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流给这块弹丸之地留下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该文抛开异质文化相遇融合的惯性思维,从宏观视野,特殊性能为遗产价值三方面剖析了澳门近代建筑文化的意义,以期获得对澳门近代建筑文化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2000年7月24日在广州开幕、28日在澳门闭幕。这是自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七次全国性会议、第二次国际会议。第一次由境内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共同主办。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决定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参加,并具体承办部分活动,使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同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  相似文献   

4.
马银龙  姚远 《华中建筑》1998,16(2):62-65
作为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与当代建筑的过渡环节,近代中国建筑史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现代意义。文章有选择地比较近代建筑与当代建筑发展的异同,对近代建筑史进行客观地评价,并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尝试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7,25(8):211-214
澳门建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待澳门"漠视与极端肯定"的两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审视澳门建筑的方式,从初期的乏人问津到现在对东西交融建筑形式的过分强调,这个过程中被忽略掉的是建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发展规律.鉴于此,文章抱着对澳门建筑400年发展整体性考察的态度,试图对其发展历程作一次粗略扫描,希冀对澳门近代建筑全貌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康 《华中建筑》2002,20(6):6-9
该文对中华民族深厚广博的文化作了扼要的提示;对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体系的形成,技艺,形制及其重要人伦的思想以及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作了详尽的阐述。文章又对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建筑形态所具有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十大问题作了综述。文章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文库”的编纂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对于全社会 建筑意识的提高。培养大众的建筑鉴赏兴趣,提高大众的建筑素养,以及对于古代建筑历史和传统建筑文化 整体研究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1949年以前中国建筑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建筑几乎没有考察研究,成立于三十年代的“中国营造学社”。主要进行古代建筑的调查研究。多少年来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建筑无不蒙上殖民主义的阴影,因此对中国近代建筑的价值采取否定态度,其波润所及,在建筑史中只重视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竟被忽略,从而割断了建筑历史。直到五十年代,中国建筑历史界进行了全国性的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1986,(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优秀的古代建筑已经受到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各级政府已陆续公布了一批全国和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这些建筑保护单位中,中国近代绝大多数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却很少被作为建筑遗产列入。中国近代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冲破了中国建筑原有的传统形式和体系,使中国建筑开始进入了广泛与外国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新时期;它们所保留的历史信息极为丰富,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们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对研究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9.
赵淑红 《新建筑》2009,(3):137-13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从未间断的东西多元文化交流给这里留下了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其建筑自然有因应于文化变迁的独特表现而值得研究。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待澳门的两种态度:绝对漠视与极端肯定,直接影响到澳门建筑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敦桢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参与筹建并长期执教于中国近代第一个高等专科建筑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与第一个大学本科建筑系: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科。本文力图在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使刘敦桢在这一段历史中所作的贡献更加明朗清晰。  相似文献   

11.
华峰  何俊萍 《华中建筑》2000,18(3):130-130
该文论述了作为历史文化观的一个阶段性沉淀,近代建筑包含了诸多的内涵,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建筑,孕育生长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转换时期生成环境的复杂性与巨大的变革动荡,对近代建筑文化的形成及其形态表达具有极大的控制性和,是社会1政治、经济、观念、技术、自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傅欣 《华中建筑》2009,27(10):147-149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的校园历史建筑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近代高等学府建筑的佳作和典范。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后依然散发着昔日的光辉,记录着它所经历的历史与沧桑。武汉大学历史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中解决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问题上,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变革急剧、波澜起伏。探求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形态,研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建筑向近代转化的过程、性质和特点,比较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变关系,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的联系及影响,总结近代建筑活动中传入与引进外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不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李乾朗先生现为台北淡江大学副教授、台北《建筑师》杂志主编,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史》等书。他于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日文稿收入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刊《东亚近代建筑》中的这篇论文,对台湾的近代建筑历史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供关心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读者参考。此文共五部分,本刊发表的是前四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帆 《建筑师》2010,(2):77-82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使其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若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梁思成仍然对中国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结合大量的学术访谈,试图将梁思成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对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初步总结,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澳门城市特色景观--市政厅广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乔慧 《新建筑》2004,(6):49-51
澳门半岛的市政厅厂场是澳门的市政中心,它沿袭了欧洲中世纪广场的特色。广场周围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形成澳门城市建筑遗产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该广场的平面布局、空间尺度、群体要素的构成、景观层次等经验手法作一解析。  相似文献   

16.
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历史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80年代以来建筑历史与理论及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的学术发展作了一些分析。认为八80年代以来是寻找历史与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在学科领域方面,还是在学术水平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广度与深度。在论文,专著,译文,及古建筑测绘与保护维护等方面,都是建国以来最具有成效的下时期在学科研究的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突破,并开始与国外相关领域接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建筑与环境》2012,(6):120-126
前言 澳门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几百年来各种文化在澳门这块土地上互相碰撞、交流,形成今天澳门独特的文化。澳门旧城区无疑是承载这些文化的重要载体,尽管经历了大量的填海造地,旧城区的核心区面貌依然得意保留,街区空间、大量的历史建筑分布在此。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澳门旧城区,对澳门旧城区保护现状与街道特色做出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体现用中西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尝试对十九世纪中叶的世界建筑全局作一个“切片”,通过横断面进行分析。比较表选择了七个国家从十个方面作纵横比较,说明十九世纪中叶是一个十分丰富多变,发展很快的历史阶段;对折衷主义和建筑商品化进行重新评价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江苏近代公园概貌及其意义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其舫 《中国园林》1999,15(6):68-71
近代公园在中国风景园林史上是一个短暂而又特殊的历史阶段产物。本文从中国近代公园较集中的江苏省着手全面研究江苏近代公园的沿革,概貌,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的关系,瘩对它的影响,意义价值作一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曾凡普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4):23-24
论述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背反现象,探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两个阶段以及对建筑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指明了其发展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