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樟素资源毛叶树胡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叶树胡椒(Piperhispidinervium)是种富含黄樟素的资源,其叶及果可供提芳香油。经分析干叶出油为3.41·4.07%,主分黄樟素含量为81.85%,与原产地相当,具有发展种植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樟素的天然来源及其在合成香料中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八种樟属植物精油中含有较多的黄樟素。其中含量超过90%的有沉水樟、岩桂、坚叶樟、狭叶阴香和少花桂。文中还对以黄樟素为原料合成洋茉莉醛、旅馥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等七种香料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黄樟素新资源——坚叶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叶樟不同部位精油和主份含量有明显的变化,7-20年生树根油含量为0.5-1.22%,黄樟素含量为94-96%。  相似文献   

4.
二氢黄樟素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慎 《广东化工》1999,(1):48-49
采用DEGS为固定液、联苯为内标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氢黄樟油中二氢黄樟素的含量。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418,变异系数为0.452%。  相似文献   

5.
黄樟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黄樟素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各部位器官精油和黄樟素含量 ,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据统计 ,精油中含黄樟素的植物共有 62种 ,其中精油含量较高 ( >4 0 % )的有 3 2种。在这 3 2种植物中 ,在根和 (或 )茎精油中主要成分为黄樟素的植物有 2 0种 ;在皮油中的有 4种 ;叶油中的 1 0种 ;果实和种子中的 6种 ;有 4种是草本 ,全草精油主要成分为黄樟素。樟科植物是黄樟素的重要植物资源 ,共有 3 7种樟科植物含有黄樟素 ,有 2 4种樟科植物黄樟素含量较高 ( >4 0 % )。狭叶桂 (C .angustifoliaB .Q .Cheng)、少花桂 (C .paciflorum )、等植物叶、茎、枝、皮和果的精油中 ,岩桂 (C .petrophilumN .Chao)、香樟 (C .camphora)、毛叶树胡椒 (Piperhispidinervium)等的叶精油中黄樟素含量均较高 ,这些植物可作为持续发展生产黄樟素的理想资源。其中从巴西引种的毛叶树胡椒是投产最快、具有较大开发前景的黄樟素新资源。本文旨在为黄樟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异黄樟素光异构化反应的研究。直接光照或用二苯甲酮为敏化剂时,异黄樟素光异构化反应有利于生成其顺式异构体;以9,10-二氰基蒽(DCA)、9-氰基蒽(CNA)以及四氯苯醌为敏化剂时异构化反应有利于生成其反式异构体。我们利用色谱、色质联用、红外以及质子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异黄樟素的顺反异构体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1-(3′,4′-亚甲基二氧基)苯-1-丙烯俗称异黄樟素,是合成香兰素、藜芦醛、洋茉莉醛等香料与(口恶)吗乙醇及其衍生物等高效镇痛剂的重要中间体。异黄樟素可由黄樟油中的1-(3′,4′-亚甲基二氧基)苯-2-丙烯(俗称黄樟素)异构化制得。  相似文献   

8.
香兰素的制备方法天然香兰素存在于香子兰豆、马铃薯皮、安息香、丁香子油中。工业上由3种原料经过下述的工艺路线制得。此外,也有以黄樟素为原料生产。1用丁子香酚为原料生产丁香子油中含有85%~95%的丁子香酚,故以它为原料。即丁子香酚异丁(子)香油酚香兰素...  相似文献   

9.
富含黄樟素的树胡椒 (Piperhispidinervum)无性后代扦插树叶油化学成分保持着母本的特性 ,主成分黄樟素含量无明显的变化、其它成分基本一致。有性繁殖后代实生树叶油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成分比母树复杂 ,主成分黄樟素低 ,仅为 32 .2 0 %— 4 1.95 % ,而肉豆蔻醚 (2 1.5 5 %— 2 9.4 1% ) ,肉豆蔻醚异构体 (8.0 8%— 10 .6 2 % )、芹菜脑 (4.6 0 %— 6 .74 % )、c- β -罗勒烯 (1.0 9%— 2 .37% )等在母树叶油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10.
乙基香兰素的性质及合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贺Min  袁履冰 《精细化工》1993,10(3):20-24
介绍了乙基香兰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以黄樟素、乙基愈创木酚、对甲酚为原料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肉豆蔻衣油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共定性了59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56.73%)、黄樟素(8.36%)、4-烯丙基丁香酚(4.04%)、异丁香酚(3.94%)、丁香酚甲醚(3.08%)、榄香素(2.71%)、4萜烯醇(2.49%)、α-松油醇(1.97%)、棕榈酸乙酯(1.74%)、间伞花烃(1.55%)、α-松油烯(1.35%)、顺式-水合桧烯(1.11%)等,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阐述.为肉豆蔻衣油的开发、调香应用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江  崔韬  陆林 《广东化工》2016,(4):127-129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烟用香精香料中6种添加剂(黄樟素、芝麻酚、香豆素、β-萘酚、β-细辛醚、咖啡因)的分析方法。香精香料经二氯甲烷震荡萃取,提取液净化浓缩后采用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对6种添加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6种添加剂(黄樟素、芝麻酚、香豆素、β-萘酚、β-细辛醚、咖啡因)的检出限为0.025~0.075 mg/kg,在0.5,2.0,10 mg/kg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5.2%~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1.4%~8.1%。方法能够满足烟用香精中6种添加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黄樟油精制塔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黄樟油为原料,经间歇蒸馏操作,获得高纯度的黄樟素,着重根据原料的组成和特性,来阐述黄樟油提纯精制的生产原理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镍催化还原交叉偶联方法,以3-溴胡椒环和溴丙烷为原料合成二氢黄樟素,产率为87%,并以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建立了烟用香精中甲醇、仲丁醇、香豆素以及黄樟素的高效检测与分析方法。利用乙醇提取香精香料,超声萃取30min后,利用GC-MS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0.56~72.0mg/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99%,RSD在1.22%~2.36%。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有效用于烟用香精中甲醇、仲丁醇及香豆素黄樟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国民  顾海明  张进 《精细化工》2001,18(6):321-324
以黄樟素为原料合成了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的重要中间体 3,4 亚甲基二氧苯基 2 丙酮。该工艺由环氧化和异构化两步反应组成 ,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环氧化反应 :1,2 二氯乙烷作溶剂 ,n (催化剂 )∶n(黄樟素 ) =0 0 0 39∶1 0 0 0 0 ,n (催化剂 )∶n (H2 O2 ) =0 0 0 46∶1 0 0 0 0 ,n (H2 O2 )∶n(黄樟素 ) =0 87∶1 0 0 ,反应时间 4h ,反应温度 83~ 85℃ ,环氧化的收率可达 92 % ;异构化反应 :以乙酸乙酯作溶剂 ,LiI作催化剂 ,n(LiI)∶n(粗产物 ) =0 0 45∶1 0 0 0 ,反应时间 6h ,反应温度 78~ 80℃ ,异构化收率可达91% ,w(3,4 亚甲基二氧苯基 2 丙酮 ) >95 %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黄樟素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10种樟属植物精油中含有较多的黄樟素.其中含量超过90%的有沉水樟、岩桂、坚叶樟、狭叶阴香和少花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天然提取物中黄樟素含量的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振荡萃取黄樟素后,直接进样。经配置FLRD检测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于激发波长288nm、发射波长325nm下对其进行检测。所得回归方程为:Y=5.51×10^6X+3.48×10^5,(R^2=0.9986,n=5),平均回收率为95.1%,检测限为38.3ng/g。陔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对天然提取物中黄樟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去除白兰叶油中的黄樟素进行研究,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洗脱流速为3 mL/min时,选择石油醚、不同比例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体积比分别为90︰10、85︰15、80︰20)、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乙...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洋茉莉醛,化学名为3,4-二氧亚甲基苯甲醛,分子式 C_8H_6O_3,分子量150.13,结构式(?)为呈有光泽的白色结晶,具有类似香水草的花香气息。凝固点:35℃以上,含醛量:大于99%,溶解度95%乙醇中溶于4倍量。我国目前采用黄樟素生产洋茉莉醛主要是臭氧氧化法和红矾钠氧化法两种。臭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