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纪冰 《治淮》2008,(3):9-11
2003年淮河一场大水,给安徽沿淮地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淮河流域人民,作出决策,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计划,治淮迎来了历史上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     
《水利发展研究》2008,8(11):40-41
一、改革开放30年治淮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一)按流域统一治理加快了治淮进程,工程效益显著 改革开放后,治淮重新纳入按流域统一治理的轨道。1978~1991年,治淮以恢复改造、除险加固为主,同时扩大部分干流行洪通道。1991年大水后,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4,(24):10-10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决定将淮河治理作为今后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并明确提出在2007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治淮工程成为继长江干流堤防加固之后的又一个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淮委和沿淮四省各级水利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治淮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08,(4):1-2
继1991年江淮大水后,2003年6~8月,淮河流域再次发生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水,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损失严重。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淮河治理问题,决定把治淮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并明确提出了淮河治理的近期目标和任务。10月28—29日,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和安排淮河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在200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年11月22日.水利部在合肥召开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协调和部署,细化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治淮建设步伐。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下,水利部狠抓治淮前期工作,不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淮委全力以赴,流域四省不懈努力,治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12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已有13项全部完成(其中10项通过竣工验收),4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项正在抓紧实施,实物工程量完成85%以上。19项治淮骨干工程再次经受2007年全流域性大洪水的考验,为实施科学防控洪水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彰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刊特别组织本组“治淮专题”报道,旨在让关心关注淮河治理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淮河治理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淮河治理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在防洪方面,建国之初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4年大水之后,掀起大规模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淮河防洪工程体系;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确立19项治淮骨干工程,2009年实施完成后,淮河中游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初步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稳定和趋向好转。结合分析现状存在问题,本文提出近期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彬 《治淮》2004,(12):47-48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国务院召开了治淮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治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部署了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要求在2007年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为此,在2007年前,每年治淮投资将超过50亿元.面对如此机遇和压力,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方面,流域机构该如何履行职责呢?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确定要在2007年以前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和灾后重建任务.同时,也提出了确保治淮建设"三个安全"(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目标.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主动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工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个安全"深入人心,成为治淮战线上的突出亮点,为加快治淮建设步伐构筑了-道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8.
张卫军  叶阳 《治淮》2006,(11):22-23
2003年大水过后,国务院治淮会议做出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确保治淮建设要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汪斌  汪安南 《治淮》1996,(10):6-8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掀起了建国后第二次治理淮河的高潮。“八五”期间,中央、地方加大了治淮投入,治淮水利基建投资快速增长,淮河治理取得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八五”初见成效的目标。 一、“八五”治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陈忠国 《治淮》2007,(9):43-45
1991年江淮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近期治淮19项战略骨干工程,2003年汛后以来,治淮成为国家水利建设的重点,新一轮治淮高潮蓬勃兴起。大规模治淮  相似文献   

11.
陈忠国 《治淮》2010,(2):43-44
<正>1991年江淮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治理淮河,确定了近期治淮19项骨干工程,淮河流域再次掀起治理热潮。为做好治淮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保障治淮建设工程档  相似文献   

12.
钱敏 《治淮》2008,(1):4-4
在迈人2008年之际,盘点治淮,19项骨干工程10项竣工验收,3项全部完成,6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工程实物工作量完成85%以上,完成投资364亿元。这份沉甸甸的清单显示:治淮19项骨干工程基本完成,按期实现了2003年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确定的加快治淮建没目标,党和国家加快治淮的重大决策,经过我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正在变为现实,治淮人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13.
宋正明 《治淮》2008,(8):4-5
怀洪新河工程是淮河中游一项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西起涡河下游左岸安徽省怀远县何巷,东入江苏省境内洪泽湖支叉溧河洼,干流总长121km,其中安徽省95km。该工程于1991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复工续建,2003年基本完成。安徽境内主体工程内容包括:河道两岸堤防260km,大中型水闸9座,穿堤建筑物99座。怀洪新河主要任务为分泄淮河干流洪水,  相似文献   

14.
李玉强 《治淮》1996,(10):15-17
1991年江淮大水之后,国务院召开了治淮会议,做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中央和地方都增加了对治淮工程的投入。“八五”治淮初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九五”期间治淮任务仍很艰巨,还要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加强治淮基建行业管理,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体制改革,对确保顺利完成治淮任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谢兴广 《治淮》2008,(3):39-40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治淮建设的决定,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时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个安全”。淮委党组高度重视,把“三个安全”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抓手,确立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工作思路,使“三个安全”成为治淮战线上的突出亮点,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任务、推进治淮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建成的治淮工程在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人海水道近期治理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一大批干部在治淮建设一线锻炼成长。淮委治淮直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安全质量事故,也没有一个干部倒下,初步实现了“三个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去年的大水使我们清醒地看到,治理淮河的任务远没有完成。由于现有的水利设施防洪除涝能力较低,一次大的洪水袭来,就给我们造成几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联系淮河洪水为害的历史和40年治淮的作用,使我们认识到水利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休戚相关。在认识水利对全社会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探索社会办水利的路子,以推动治淮迈出更大的步伐。借鉴各地社会办水利的经验,建议在淮河流域试行建立治淮责任义务工投入制度。所谓治淮责任义务工投入,就是凡受益于治淮社会公益工程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尽到  相似文献   

17.
《治淮》1997,(7)
1991年,江淮大水后,在国务院领导下,在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关部委的组织领导和支持下,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各方根据国务院三次治淮治大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顾全大局,共同努力,淮河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八五”治淮初见成效,“九五”治淮有了好的开端。 一、“九五”治淮任务和1997年治淮计划 根据国务院治淮决定和当前的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8.
~~大水之后话治淮——来自安徽的报道$安徽省水利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治淮建设的决定,要求在2007年年底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时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个安全".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流域四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淮委党组高度重视,确立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工作思路:纪检监察部门把"三个安全"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使"三个安全"成为治淮战线上的突出亮点,通过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任务、推进治淮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五、六十年代,国家和淮河流域地区的政府及群众治淮意识比较强烈,治淮作为流域地区的大事受到普遍重视,并得到全国的支持,自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六、七十年代因受“文革”的冲击.八十年代又受轻视农业和基础产业思想的影响,治淮意识淡薄了。1991年发生的大水给人们敲了警钟:治淮意识淡化不得。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要继续强化治淮意识,还要丰富治淮意识。如何丰富和强化治淮意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