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受火钢筋混凝土柱截面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差分分析法对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截面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受火后一定温度场下柱截面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受火柱截面极限承载力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柱的截面尺寸和纵筋配筋率有利于柱截面极限承载力,以及柱的抗火性能的提高;增加保护层厚度也有利于提高柱截面的极限承载力,但是当保护层厚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柱截面的极限弯矩就无法提高,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柱的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行规范通过设定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来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实际工程中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往往大于设计弯矩,其增大系数可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导致地震发生时出现柱铰破坏机制。通过分析梁中受压钢筋和梁侧现浇板内配筋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出梁端受弯承载力放大系数,并与规范规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进行对比,针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Rankine方法,采用Dotreppe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关于常温下柱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得到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国外三个实验室的64根柱子的抗火试验进行了预测,得出了安全准确的结果。通过公式使用实例可以发现,简化计算公式简单、方便,并以常温下柱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很适合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6.
无梁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是根据无梁楼盖的破坏形态和塑性铰线理论,将破坏模式分为区格形、条带形及局部弯曲形,利用极限平衡原理及虚功原理推导出其极限荷载计算公式。本文的计算公式概念清楚,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分析表明,无梁楼盖的中区格极限承载力最大,无边梁的角区格其极限承载力最小。当边梁抗弯刚度较弱时,边梁弯坏与板面破坏同时发生,当边梁抗弯刚度较强而抗扭刚度较弱时,边梁扭坏与板面破坏同时发生,当边梁抗弯及抗扭刚度都较强时,则只发生板面破坏。 相似文献
7.
受拉区混凝土对梁的弯曲极限承载力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受拉区混凝土对梁的承载能力没有贡献,因此没有研究或考虑拉区有缺陷的受弯构件的承载力问题。近年来,有人在对大量既有结构调研之后,对拉区有缺陷(特别是大面积缺陷),但钢筋尚未锈蚀的混凝土梁或板的承载能力提出疑问[1]。本研究首先开展拉区带缺口梁和无缺口梁的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带缺口梁的承载力低于无缺口梁。笔者分析了原因,提出带缺口梁的工作机理;进而重新认识无缺口梁拉区混凝土对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问题。1 缺口梁和无缺口梁的对比试验方案与结果实验梁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石=… 相似文献
8.
通过已有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认为,火灾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和常温下钢筋混凝土梁有类似的破坏形态和截面极限应变和应力分布等规律,因而常温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准则和方法能适用于高温作用下该构件的计算和分析,但须将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根据火灾温度的变化做出一定的简化调整,在此基础上给出的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跨中截面极限承载力的快速计算新法——修正的等效截面法原理简单、计算过程工作量相对其它简化方法明显减少,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供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运用或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Xu Hai-sheng Shi Kai-rong 《建筑技术开发》2007,34(12)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火灾高温作用下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梁)高温作用下承载力的影响及定量分析的讨论,由此得出: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高温侧钢筋的保护层能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显著延缓钢筋温度的升高,所以适当增加保护层的厚度,可以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在高温下的极限承载力,可用于指导工程耐火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5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的高温试验研究,得出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试件的高温强度和变形值,分析和比较了钢筋混凝土的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空腹式型钢混凝土(SRC)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i Guoliang 《钢结构》2000,(1)
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了包含型钢和混凝土应变比(反映型钢屈服程度)的空腹式SRC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相应的验算条件。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二阶效应电算分析的基本思路及步骤,并以最基本的门式单元框架及封闭式单元框架为对象,系统分析了竖向及水平荷载、梁-柱线刚度比以及柱的细长度等因素对柱控制截面二阶弯矩的影响规律。并以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计算公式为基点,给出了能较准确反映上述两类框架柱控制截面二阶弯矩的当量标准柱长度(计算长度)l_0,以及该当量长度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及其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极限状态时截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模型,提出了包含型钢和混凝土应变比βa的实腹式SRC偏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