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飞燕  张朝阳等 《电子学报》2001,29(11):1551-1554
为了在HFC网络上实现交互式业务,人们对基于HFC网络的介质访问协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出现的几种基于HFC的MAC协议基本上都采用了竞争与预约相结合的访问机制,基于CDMA的HFC是新一代的HFC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的双向HFC网络竞争与预约相结合的上行信道多址接入方式,并且为该协议系统建立了四状态Markov链分析模型,对该协议进行了性能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机实验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HFC网络CDMA时隙ALOHA接入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步CDMA(S-CDMA)解决了双向HFC系统上行信道的噪声和容量问题,基于S-CDMA的HFC是一代的HFC系统,初始接入CDMA终端是采用时隙ALOHA技术完成接入进程的,把CDMA技术与时隙ALOHA技术相结合,会使原来的时隙ALOHA技术的吞吐量得到一定的改善。本文提出了一种HFC网络CDMA-时隙ALOHA接入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吞吐量性能和接入时延性能,并给出了实验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码分组CDMA的HFC网络上行信道ALOHA多址接入方式.介绍了这种多址接入方式的接入模型、实现方法及系统的组成,分析了ALOHA-CDMA信道的吞吐量,还分析了这种接入方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改善HFC网络上行信道的吞吐性能和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S-CDMA的HFC网上行信道接入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讨论了一个基于S-CDMA的HFC网上行信道的高效的接入协议--SAMA接入协议,其中包括了请求冲突解决协议和初始化协议两部分,并对这个接入协议的冲突率和吞吐量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该接入技术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于Cable Modem技术的HFC接入网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网络中的漏斗噪声限制了系统带宽的充分利用.着重分析上行信道的噪声特性,并根据噪声特性,研究了TDMA,FDMA和CDMA 3种多址接入技术的特点,认为TDMA/FDMA混合方案更适合HFC网络上行信道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6.
HFC(Hybrid Fiber Coaxial)作为一种主要接入网络,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HFC网络具有独特的树形-分支结构,其上、下行信道在频段上相互隔离,下行信道带宽较大,是一对多的广播信道,上行信道带宽较小,是多对一的共享信道.因此HFC网络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协议设计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共享信道的接入冲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上行信道的利用率和降低上行信道的接入延时.本文结合当前HFC网络中主要MAC层协议的设计思想,从本质上分析了影响协议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对MCNS(The Multimedia Cable Network System)提出的MAC层协议——DOCSISv1.0(Data-Over-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 version 1.0进行仿真,有力证实了本文的分析结果,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HFC网络接入技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HFC网络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其中CableMo dem(CM)与SetTopBoc(STB)系统是最为理想的接入方式。本文通过讨论CM标准接入方式及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其作尝试性的改进 ,以提高网络的投资效益。1 现有网络的特点目前运行的CATV网络 ,多为星—树型HFC结构的下行单向传输网络。其主要特点为 :(1)光纤星型辐射 ,下行带宽至少为 75 0MHz;光节点以下的电缆分配网为星—树型 ,多数为 5 5 0MHz带宽 ;每个节点有上行传输的备用光纤。(2 )光节点服务半径在 1~ 2km ,用户数在 2 0 0~00 0。(…  相似文献   

8.
利用目前CATV网络的闲置频带和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CATV网络接入Internet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HFC网络的Internet接入方案是在不改造原网络的前提下,利用成熟的ADSL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性能优的Internet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信道预约可冲突避免的多址接入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凯  李建东 《通信学报》2002,23(10):25-32
本文为多跳分布多无线网络提出了一套灵活而有效的自适应获取冲突避免(AACA)的多址接入协议。在该协议中,各节点竞争公共信道,利用RTS/CTS对话形式来预约各业务信道,成功预约后的分组传输不会受到其他节点的干扰。它使用任意确定数目信道,以异步方式工作,并且使得各节点利用半双工无线电台就可以灵活、简便地实现资源预约。分析和比较结果说明,所提出的多信道预约协议可以有效地解决隐藏终端、暴露终端以及侵入终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 ,有线电视网的技术特性和服务功能都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势 ,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一个新档次 ,特别是在网络宽带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引导下 ,功能单一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向语音、图像、数据综合业务网络演变。本文对宽带接入方式以及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接入网设计的各种技术进行了分析。1 宽带接入方式分析(1)ADSL方式ADSL是基于双绞线的非对称式数字回路系统 ,它建立在窄带市话网络基础之上。由于双绞线本身带宽和传输距离受介质本身特性限制 ,加上只能支持 5 0…  相似文献   

11.
CDMA作为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网络中已广为应用,在多码CDMA和单码CDMA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多码CDMA和单码CDMA在无线分组数据网络中的随机多址接入模型,并且分析了两种系统的吞吐率特性和归一化时延特性。结果证明单码CDMA和多码CDMA具有相同的多址接入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目前CATV网络的闲置频带和覆盖面广的优势 ,通过CATV网络接入Internet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HFC网络的Internet接入方案是在不改造原网络的前提下 ,利用成熟的ADSL技术 ,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性能优的Internet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无线市话室内信号覆盖的实现方法,阐述基于HFC网络的无线市话组网方案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4.
无线局域网中的预约CDMA接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无线MAC接入协议(如ALOHA,CSMA/CA,TDMA和CDMA)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码分多址的预约CDMA无线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的在无线局域网接入时,无论在时间延迟还是吞吐量特性方面均比传统的无线接入协议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段伟 《中国有线电视》2007,(21):1973-1976
阐述HFC网络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现状和主要应用,提出用户接入的解决方案和解决原则,分析需解决的问题、功能和实现方法,并以某接入的实例,说明HFC网络在宽带接入的应用。结论证明:由HFC网络所提供的全业务网将是一种新型的宽带业务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现宽带通信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尽快解决CDMA2000 1x EVDO用户无法接入网络严重影响用户感知的问题,接入性能优化采取DT/CQT测试、用户投诉分析和网管数据分析方式从基础部分、无线网部分和核心网部分逐段排查和定位优化,提出了每段优化排查的具体措施。实际案例结果表明:通过BS8800基站CHDO板故障排查定位分析,快速排查定位无法接入网络问题,及时采取重新启动设备的优化措施,解决了EVDO用户无法正常接入的隐性故障,为准确排查EVDO网络无法接入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HFC上行信道的通信容量与多址接入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FC上行通信是构建宽带HFC接入网的关键。本文将SCDMA多址接入方案引入HFC通信系统中,在对HFC信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比较了SCDMA与TDMA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TheMulti CarrierCodeDivisionMultiplexingAccess(MC CDMA)spreadspectrumcommunica tionsystem providedfortheThirdGenerationmo bilesystemhasgainedwideacceptanceowingtoitsabilitytocombatmultipathfadinginwirelesschan nels.Sourour[4] proposesanewkindo…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过HFC(光纤同轴混合)/CATV(有线电视)网络传送高比特率信息流到用户的通信系统正快速发展着,作为因特网的接入媒介,HFC/CATV网络近来更加普及了。这种网络由一个中央执行系统,一个CMTS(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和数百个CM(电缆调制解调器)组成,通过它们,用户可将自己的计算机连入网络中。为此较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HFC网络传输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