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储层演化地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4波长分辨率极限,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思想,并提出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的一整套技术思路。作者认为,通过动态地震属性的空间差异解释,可以识别小于1/4波长薄储层信息的空间变化。该技术思想在中国多个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利用这套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思路可以获得小于1/4波长薄储层的沉积演化信息,进而形成一个”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模式。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与岩性地震勘探之间的差别,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应用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3.5D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D和随时间推移(TL)地震是油田评价与开发阶段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近年来,TL地震正逐步成为油藏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TL地震受到储层条件、开采方式、TL地震勘探过程中非重复性噪声以及一些油田在开发早期未开展基础3D地震观测等诸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这一技术在陆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为此,提出了3.5D地震勘探方法。3.5D地震勘探方法应用油田开发中、晚期的高精度3D地震数据,结合油田开发动态信息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剩余油气分布区域。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油田的开发实例研究,认为:3.5D地震可以较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发现剩余油气的分布,不但解决了一些油田早期没有3D地震或早期3D地震数据质量存在严重非重复性噪声影响的问题,同时还可降低TL地震勘探的风险,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舍女寺油田女14断块为例,在三维地震二次解释基础上,综合利用地震勘探、构造、储层物性资料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研究发现,二次解释的断层位置和走向都有所变化,新识别出的小断层具有封闭型.通过分析断层变化及其封闭性,结合生产资料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和未动用储量,为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子寅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包括 3方面 ,一是地震属性的提取 ,即利用各种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岩性和储层物性等有关的信息 ,拓展地震信息在油田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二是地震属性的优化处理 ,就是从众多地震属性中挑选出与研究目标关系最密切、反映最敏感的少数属性 ,减少信息的重复和冗余 ;三是储层参数转换处理 ,即根据油田实际情况 ,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 ,利用优化后的属性参数实现储层参数转换 ,并作出储层综合评价 ,为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开采依据  相似文献   

6.
贾宝龙 《采油工程》2006,(2):29-30,36
介绍一种在窄薄砂体油田综合地震、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从精细储层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三维储层随机建模、精细沉积相研究,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地震、地质、测井信息,综合运用精细构造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及井间随机建模技术,能够解决窄薄砂体油田砂体窄小井网控制不住的难题,深入认识储层发育状况及油水分布情况,适时提出各种挖潜措施。此方法用于太南油田一断块的综合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国内现有的地震解释技术在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尤其在枯竭期油田挖潜中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行之有效的技术系列。本文介绍了缅甸Prome 海湾次盆地一个有近40年开发历史的Pyay油田的地质特征、勘探开发历史, 借鉴国内油田挖潜思路,开展了对Pyay油田的综合评价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油田挖潜中使用的针对性地震解释技术,包括三维精细解释技术、综合速度分析与变速成图技术、低速异常属性分析技术、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其中三维精细解释技术与深层勘探层系异常属性研究具有特色,对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枯竭期油田挖潜具有参考价值。地震解释技术在Pyay油田挖潜中的应用效果表明,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尤其是前人未引起重视的层系与异常信息是老油田挖潜的关键;多种地震解释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老油田挖潜的基础;新的含油气区块、新的目的层系是老油田挖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油田历经五十多年的勘探与开发,目前处于高密井网、细分单层开采阶段。为了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和井间窄小河道的边界位置,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和开发井信息基础上,综合钻井的纵向信息和地震横向高密度信息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反演技术建立砂体预测模型。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识别了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边界及井间窄小河道砂体。该方法适用于类似油田开发后期井间砂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开展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研究区存在海底和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长波长空间变速、气云、地震分辨率、构造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等问题。多次波压制、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高精度地震速度求取、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储层沉积演化与砂体构型解释,以及井震地质构造成图等是解决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的关键技术。后期开发井验证表明,对于研究区埋深约3000m的储层,通过以上精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系列技术,其构造+岩性的储层地震勘探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的精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建模难度大,储量参数取值不确定因素多。塔河油田在勘探和开发初期阶段,主要采用静态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储量计算结果与后期油田开发认识有偏差。根据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对比分析静态容积法、改进的容积法、动态法、概率法、缝洞单元法等储量计算方法及适用性,初步提出了按照溶洞型、孔洞型、裂缝型划分储层类型,综合地震属性确定不同类型储层的振幅变化率门槛值,进而确定含油面积,其储量计算结果与目前开发认识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一种预测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剩余油分布预测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可以预测井区附近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但无法预测远离井区域的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平均方程和时移地震技术,得出了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由时间平均方程可以求得静态剩余油饱和度;将时间平均方程与时移地震相结合,可以获得动态剩余油饱和度(饱和度的变化率)。该方法符合精细地质研究的思想,为用时移地震技术预测油、水分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胜利油区继承性数据和开发阶段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实例,探讨了时移地震的可行性实践,研究了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引起采集地震数据不一致的因素,并进行叠前的一致性及叠后的互均化处理,消除由于采集、处理不一致对地震数据在能量、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影响,突出油藏变化带来的地震属性差异;与生产动态数据相结合,分析油藏的连通性以及剩余油分布,指导注采方案调整,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胜利油区的探索实践表明,时移地震可以有条件地开展实际试验研究与应用,如何利用重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并综合油藏工程等技术解决更多的开发难题是一个策略问题。在油田开发实际应用中应当协同考虑时移和多次采集地震数据2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所面对的勘探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需要寻找的圈闭越来越小、越来越隐蔽,对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分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潜山储集层作为油气聚集和埋藏的重要场所之一,往往具有丰富的地质储量,但其地质构造情况复杂、裂缝发育,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从而导致潜山油气勘探难度较高。以华北某油田潜山及潜山内幕为研究对象,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之上,通过开展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波吸收系数分析等工作,深入研究了该区潜山及内幕的构造、裂缝发育情况、吸收系数等。研究认为,古潜山裂缝发育、储集性能良好,钻探有利区域应为中高构造部位,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论证,分别就潜山面及潜山内幕提出了两口滚动开发井井位。  相似文献   

14.
文昌A油田ZJ1Ⅳ油组为潮坪相沉积,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水平井信息及三维地震数据开展了基于沉积微相再认识的储层精细研究,识别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三种亚相类型,并对亚相内部各微相及砂体展布形态进行刻画;同时结合钙质层分布并采用地震分频解释技术,分相带预测优势储层展布范围。结果表明,潮道微相中钙质层不发育的主体位置为优势储层区,砂坪、混合坪相带中I类优势储层为有利储层。最终解决了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并为油田后续剩余油挖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个被开发证实的隐蔽油气藏解释实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寻找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一年前,作者曾经利用形成“储层演化地震分析”模式的技术思路,对塔里木盆地北缘一个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开发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套技术思路是:首先采用基于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然后在基于参考标准层井信息标定基础上沿参考标准是进行地震属性提取,最后通过地震属性的空间变化识别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该隐蔽油气藏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后结果表明,现今的开发区域和当初提供的地震振幅异常预测分布范围十分吻合。此例说明作者总结的“储层演化地震分析”解释方法在寻找隐蔽油气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砂泥碉薄互层的地质特点,结合三维地震和分辨率地震的优势,开展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的研究工作。采集上在确保资料信噪比的前提下拓宽有效频带;处理上实现了在高信噪比基础上的高分辨率处理,使得地震资料在纵向和三度空间上能够更准确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地震解释采用先进的全三维 多信息多方面的综合地震岩性解释技术,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储层预测的精度,经开发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  相似文献   

17.
克拉美丽火山岩气藏以深度大、幅度低的隐蔽圈闭为主,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复杂。研究区内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仅据此解释预测的气层深度、储层和夹层岩性及分布规律等与实钻资料存在较大差异,需进行井位跟踪分析,实时指导下一步钻探目标或修正钻井轨迹。基于地震褶积模型和实钻结果,通过总结不同火山岩体对应的地震相特征及储层特征,建立了开发井位跟踪研究系列方法。以DX区块4口典型开发井为例,综合应用火山岩体侵入模式、极性识别、波形放大与正演模拟、地震属性精细识别等技术,进行随钻跟踪分析,显著提高了储层钻遇率,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景叶  陈小宏 《石油物探》2012,51(2):125-132,103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能确定对目标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结果的可靠性,并针对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难题与重点提前设计解决方案。基于实际油田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并结合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油藏地质条件、储层条件和地震条件3方面出发,利用油藏实际测量数据和模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油藏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的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岩石物理模型与叠前地震正演的结合进行油藏参数变化定量解释可行性分析评价。可行性研究为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研究从叠后地震资料推进到叠前地震资料、提高不同油藏参数解释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气田开发中的四维地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勇  钟炜 《石油物探》1999,38(3):50-57
在油气田开发中,制定加密井,注采等开采方案需要地下油藏动态变化方面的信息,以往大多利用井的资料作定性分析,虽然这种“硬”信息精确度高,但它们是一种相对稀疏的采样,不能给出油气藏特性变化的向分布,而新发展起来的四维地震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