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DS80C411的串口至以太网接口转换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多个串口设备的入网应用。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描述了串口与以太网协议的相互转换设计方法,分析了软件设计。该设计可以将RS232/422/485通讯接口的设备和以太网服务器进行数据流传输,通过以太网服务器实现了对串口设备远程管理,实现了串口设备之间的网络互联。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变频器设备大都采用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但随着USB接口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变频器中采用USB协议通信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一种以FTDI公司的专用USB桥接芯片FT232R为核心的USB到串口转换模块,并将其应用到变频器系统中,具有开发周期短,通用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变频器高性能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CH341A的USB串口通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当前计算机串行通讯接口只有USB,难以满足旧型号设备或某些单片机要求RS232通讯的问题,设计出两款RS232/USB电路.采用CH341A与MAX223集成电路芯片构建标准9线RS232/USB通用接口转换嚣,无需缟程.采用CH341A与PIC16F877A构建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USB通讯电路,软件遵循RS2...  相似文献   

4.
ARINC429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RS 232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接口。作为某军事领域电子系统测试平台的一部分,设计了基于PXI总线的ARINC429和RS 232的专用通讯模块。以DSP和FPGA联合作为控制器,实现通讯模块的PXI接口,基于专用的协议芯片DEI1016实现ARINC429通讯,由FPGA为协议芯片提供时序和数据的缓存FIFO,并在FPGA中集成了RS 232协议编解码。测试表明,该通讯模块能实时可靠灵活地收发数据,实现对被测电子系统多路ARINC429和RS 232总线的测试。  相似文献   

5.
基于PL2303的USB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S232接口在嵌入式设备中应用广泛.为了充分利用USB接口即插即用的特点,详细介绍一种基于PL2303的RS232与USB转换的设计方案.PL2303是高集成度的通甩串行总线(USB)与串口的接口转换器,可方便将现有基于RS232接口的设备转换为USB接口.该系统设计适合于便携式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串行总线速度不断提高,笔记本电脑上的RS 232接口已经取消。为了实现工控设备通过RS 232接口与笔记本电脑相连接的需求,利用笔记本上未经使用的PCMCIA接口进行扩展。选用OXCF950芯片,并利用该芯片内部的E2PROM对串口进行设置。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通过4片OXCF950芯片可扩展出4个独立的串口,大大提高了笔记本带外设的能力。由于串口的并行性,系统具有很高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以STC12C5A60S2单片机和MP3解码芯片AU6850C为核心的智能家居背景音乐播放模块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该模块提供了USB和SD卡的接口,具有液晶显示、串口通讯及断电记忆功能,智能家居控制板可通过对音乐播放模块的控制实现背景音乐的播放。  相似文献   

8.
控制局域网(CAN)中的数据转换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实现CAN总线与RS232之间数据的转换的方法及过程.主控单元为单片机P89C51,其中涉及到CAN芯片SJA1000以及串口扩展芯片ST16C654的应用。作者分别以设计原理、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三部分来介绍.并着重介绍了软件部分的功能实现过程,其中CAN接口部分按照CAN的2.0B协议来执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ColdFire系列MCF52258芯片的PROFIBUS-DP智能从站的设计方法,描述了PROFIBUS协议的结构,阐述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由CP5611和PC机构成主站与从站通讯。实践证明该智能从站可以方便的连接具有RS232或者RS485接口的设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测试台高速总线接口的需求,开展了基于PXI接口的RS422板卡设计开发,该设计以FPGA为主控芯片,控制RS422串口数据采集和PXI背板数据交互,采用WDM驱动结构DRIVEWORKS和DDK驱动开发软件完成相关硬件的驱动程序。同时,开发了相应的上位机测试程序,与传统数据采集卡相比,单独以FPGA来实现PXI协议代替了专用的PCI芯片,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RS422数据采集功能,能够降低成本,加快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1.
指出移动通信的明确方向是由个人便携终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依次简述语音、图视和远程书写、图形等的信源编码技术,统计复用多址方式,多层正交调幅方式,信道编码利用格状编码和 Turbo 码等技术的发展可能性。最后提到智能收发信机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智能天线与自适应形成束射技术的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述无线移动通信结合发展潮流 ,从模拟至数字 ,即将过渡至宽带和多媒体通信。为此 ,全国无线通信网将推广使用异步转移模式。接着 ,本文说明移动信息基础结构包含接入网和骨干网 ,而且无线基台处于接入网边缘 ,提供移动手机的无线接入。最后指出低轨道 /中轨道卫星族对全球个人通信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琴 《电信快报》1998,(5):11-13
本文主要叙述激光卫星通信的特点 ,介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激光卫星通信计划。  相似文献   

14.
简述移动用户设备和个人通信系统,讨论了个人通信系统与移动用户设备集成及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急通信是确保重大自然灾害救援行为有效开展的前提,而应急现场通信网络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应急通信的保障效果。介绍了应急通信过程中应急报警、应急处理、应急通报、应急沟通4阶段的特征,通过对当前主要应急现场通信技术卫星通信、集群通信、微波通信、短波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Adhoc网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卫星、无线传感器网的组网方案,基于卫星、Adhoc网的组网方案以及综合以上通信手段的综合组网方案,应急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灵活采取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发展的蜂窝网通信和卫星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说明无线通信将应用于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数字蜂窝网将增设微蜂窝区 ,频率从 90 0MHz升至 1 .8~ 2GHz ,向宽带和多媒体方向发展 ,数据速率从 1 44kb /s升至 2Mb /s。手机将是TDMA /CDMA双模。蜂窝网不仅用于移动通信 ,而且用于固定用户的市内接入网。卫星通信将加快发展低轨道 /中轨道卫星通信网 ,而同步卫星仍需利用。移动卫星网可通电话 ,可进行多媒体通信 ,速率为 2Mb /s,并通过地面信关站 ,与陆地固定通信网结合一起 ,实现全球个人通信。  相似文献   

17.
深空飞行平台促进了深空微波激光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但受空间搭载条件的限制,深空飞行平台对通信载荷的集成化和综合化的需求愈加明显。综述了国内外深空微波激光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深空微波激光通信一体化技术涉及的主要关键问题,指出了微波激光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描述美陆军现有的战术通信系统。为了改进现有的系统,引入了商用移动通信技术,使之改进后的系统能满足未来移动信息武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通信通信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重点介绍了中国联通通信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九十年代通信技术的新动向,主要讲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公用和专用通信网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着重指出各种有前途的新技术,包括卫星通信的星上点波束天线,小孔径天线地面终端,与ISDN兼容;数字移动通信的蜂窝微区(micro-cell),个人便携通信的无线接入交换网;光纤通信的掺铒光纤放大器,DFB调谐单频激光管,多量子阱(MQW),光电子集成,外差检测,密集FDM多路载波通信;以及公用通信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组成B-ISDN,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体系,异步转移方式;专用通信网的局域网(LAN和MAN),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分隙环(slotted ring),分布排队双总线等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