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OMBR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能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OMBR(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脱氮效能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硝化效能的稳定性及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pH、DO和温度下,容积负荷<1.5 kgNH3-N/(m3·d)时,硝化率可保持在99%以上;好氧池中DO>1.5 mg/L能满足硝化需要;好氧池pH维持在6.8~7.2时可稳定高效地去除氨氮;碱度、污泥龄等也会对硝化效率产生影响.在好氧池中硝化率较高的情况下,影响反硝化效果主要是回流比和碳源. 相似文献
2.
3.
4.
以氨氮为处理对象,通过杯罐试验考察了分别用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改性的膨润土、沸石、粉煤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初步遴选较优的改性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振荡频率100 r/min,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改性后的吸附剂对氨氮去除率都有一定提高,氯化钠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等温吸附方程对6种基质吸附氨氮的能力进行筛选,并将效果较优的3种材料组合成人工湿地基质试样,通过筛选实验和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力学实验,得到不同组合基质的氨氮去除效果,分析不同温度、进水浓度和粒径下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沸石、生物陶粒和石灰石质量比在3∶1∶1时除氨氮效果最优,吸附量达到283.814 mg/kg,去除率为94.61%。随着温度增高,氨氮吸附量减小。进水浓度的增加虽然可以增加吸附量,但会降低吸附效率。改变粒径对吸附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从相关系数来看,准二级比一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模拟基质吸附氨氮的过程,在估算改变温度对平衡吸附量影响时,一级动力学估算更为准确,在改变进水浓度和粒径时,二级动力学较优。 相似文献
8.
9.
何明;闫永红;张炽辉 《给水排水》2025,(1):77-83
在总结重金属废水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重金属废水氨氮高、去除难的特点,综合大量的研究及工程实践经验,基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提出了重金属废水经过分类预处理后,在不同进水浓度的氨氮和硝酸盐氮条件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的关键设计参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案例,分析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的关键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气水比、水力负荷、进水COD和NH3-N负荷对BAF去除COD及NH3-N的影响,分析COD及NH3-N沿滤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进水COD及NH3-N质量浓度分别为300~370mg/L和20~40mg/L时,最佳气水比为4∶1~5∶1,最佳水力负荷为1.0~2.0 m3/(m2.h)。当进水COD负荷为1.69~6.47 kg/(m3.d)时,COD去除率与进水COD负荷成正相关。BAF的硝化性能与进水NH3-N和COD负荷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人工湿地对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了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水流方式的人工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文章从氮素的去除机理出发,通过植物和水流方式两个方面对氮素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不同湿地植物对氮素净化效果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湿地植物的生物量越大、根系越发达净化效果越好;湿地系统脱氮过程中,大部分氮是由微生物作用去除的,而复合式湿地及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对微生物作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进展及建立我国氨氮水质基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限值的重要依据,是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方法进行概述,综合分析了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基准制定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合国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氨氮水质基准的建立进行探讨,提出在不同毒性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应当结合方法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制定我国的氨氮水质基准。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1992年7月—2008年2月黄河干流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等水质监测断面氨氮逐月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潼关、三门峡、小浪底的氨氮年通量、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并结合潼关自动站与花园口自动站氨氮监测数据以及断面过水流量历史记录,研究了小浪底水库对氨氮的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就氨氮指标而言,小浪底坝下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从氨氮浓度波峰出现时间来看,小浪底断面氨氮浓度变化比潼关、三门峡断面滞后,滞后时间为30~60 d;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越大,有效库容越小,水库对氨氮的稀释作用越小,氨氮波峰滞后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由潜流人工湿地和表流人工湿地串联而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了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以及温度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TP、氨氮平均去除率为33.64%、57.24%;水温降低会导致人工湿地氮磷去除率下降;基质为粗砂的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大于基质为砾石的潜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改性的泥炭与沸石联合作用下同步对微污染水体的脱氮除磷效果,并与单独的改性泥炭除磷和改性沸石脱氮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通过SEM分析泥炭和沸石改性前后以及联合作用下两种改性材料饱和后的形态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作用下改性泥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磷酸根能力提高,且会释放氨氮,改性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氨氮能力下降,改性的泥炭与沸石可同步去除微污染水体的氨氮和磷,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认为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低能耗生物脱氯除磷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