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传统酱油生产工艺中存在不足,对比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和“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的特点,提出了生产高盐稀态发酵酿造酱油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盐大水浇淋酱油发酵工艺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高盐大水浇淋酱油发酵工艺的主要特点,对高盐大水浇淋酱油发酵工艺最佳设备的设计、选型以及若干主要工艺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采用高盐大水浇淋发酵工艺可以生产多种风味酱油。  相似文献   

3.
对黑豆酱油同稀发酵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先固后稀发酵酱油比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周期短,风味比低盐固态酱油好,固稀发酵生产工艺可以利用低盐固态发酵设备,采取低温制曲,低温发酵,收效较好.利用黑豆,以固稀发酵工艺生产酱油,提高了酱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雷锦成  常煦 《中国酿造》2014,(3):117-120
从酱油发酵的本质出发,结合现阶段国内酱油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酱油快速发酵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蛋白质、淀粉类物质快速水解和通过对酵母等产香微生物的发酵调控使香气物质快速生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就相关发酵工艺改进进行了细致讨论,为缩短酿造高品质酱油的发酵工艺提供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酸曲法生产酱油工艺进行了研究,即利用低浓度盐酸部分水解酱油酿造原料,和酱油曲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此法原料蛋白质利用率比全曲法增加12%,发酵时间缩短至10天左右,酱油风味与全曲法比无明显差别,比化学法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酱油混合曲天然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酱油混合曲天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并与普通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混合曲天然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品质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浙江绍兴地区酱油生产多数采用传统工艺,其代表产品为母子酱油。此类酱油香气足,口味好,体态浓,因受传统工艺限制,产量不大。近年来,酱油作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呈持续增长,因此低盐固态发酵酱油获得较大发展。由于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应用单一菌种,制曲时间短,酶系不足,发酵不够完善,使酱油产品风味较差,原料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水平,提高酿造酱油全氮利用率,改进酱油风味,在酿造酱油生产中应用了“酿造酱油专用酶制剂”,取得较好的效果。1原辅料及生产试验方法1.1主要原料酿造酱油专用酶制剂:上海…  相似文献   

8.
王立群 《粮油加工》2002,(10):53-55
分析了传统酱油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 ,对比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和“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的特点 ,提出了生产高盐稀态发酵酿造酱油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紫苏为原料生产保健酱油的工艺过程,并对低盐固态紫苏酱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出合理的条件即紫苏汁添加量为3%,在主发酵时添加,采用发酵温度45℃,生产的紫苏酱油质量最好。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粕发酵生产酱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糖粕为蛋白质原料发酵生产酱油的工艺条件,对糖粕生产酱油过程中的特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伍学明 《中国调味品》2004,(1):15-18,37
对我国酱油的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酱油生产的管道连续蒸煮机,圆盘制曲机等的重要性,并提出以日式高盐稀醪发酵为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以管道连续蒸煮、圆盘通风制曲、浇淋发酵工艺为重点逐步淘汰低盐固态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酱油风味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提高酱油风味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将传统的酱油生产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采用传统晒露发酵工工艺加酵母,多菌种混合制曲或晒露酱油多菌种发酵等工艺,可提高优质酱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先固后稀添加酵母、乳酸菌是提高酱油风味的捷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阐述了先固后稀醇造工艺中添加酵母,乳酸菌,采用淋浇后熟发酵原池浸出法可以提高酱油风味;同时采用双菌种制曲提高酱油谷氨酸含量。严格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规程,保证前期发酵的酱醪质量。该工艺适用于现有低盐固态发酵设备的企业,为国内多数酿造厂生产优质酱油提供了一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是我国目前酱油生产的主流工艺技术 ,现阶段全国酱油总产量的 90 %是由这种速酿技术生产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在固态无盐发酵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发展起来的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目前有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浸出法和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二种类型。为了改善、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质量 ,又演化产生了“低盐固态浇淋发酵浸出法” ,这种改进的工艺 ,不仅仅在原料的配比上增加了淀粉质原料的比例 ,而且也为乳酸菌、酵母菌参与后发酵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酱油生产的速酿工艺———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基本上是这三种…  相似文献   

15.
用激活酿造法提高酱油的生产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激活酿造生产酱油的新方法,能提高米曲霉的孢子发芽率,增强抗菌能力,提高成曲中酶的活性,进而提高原料利用率,缩短酱油发酵生产周期。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酱油的发酵时间缩短到10天以内,酱油中氨基氮的含量比对照工艺高10%到40%;所得酱油的色香味均达到优质酱油的要求,酱油的色泽为深红褐色,鲜味及香味超过一般工艺酿造的酱油。  相似文献   

16.
本发明多目标问歇过程优化原酱油生产方法,涉及酱油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以豆粕、麸皮、小麦为原料的原池发酵、原池浇淋法,原池发酵串池淋油法,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淋油法。经灌装获酱油成品。其特征在于:研制了多功能池,3种方法用同一设备进行原料处理、同一设备加种曲制曲、用多功能池发酵与淋油,研究了淋油后的发酵工艺,用同一设备灭菌,  相似文献   

17.
我国酱油酿造工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酱油酿造工艺由天然发酵、固态无盐发酵演变到低盐发酵,解决了计划经济时代酱油产量与消费量的矛盾,并使生产过程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但是产品风味有所降低.进入21世纪市场对优质酱油的需求与日俱增,文中分析了我国传统酱油生产工艺的本质与日本酱油生产的成功经验,得出了发展多菌种常温混合发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黑豆保健酱油高盐稀态工艺酿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豆,以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品质、营养等方面与黄豆酱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黑豆制作酱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一种酱油菌种筛选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建立了3.042米曲霉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中的筛选模型,为3.042米曲霉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中更好的使用提供了一些依据,基于生产实际情况,能较准确的反映生产。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酱油酿造企业在进行菌种筛选时有依可循。  相似文献   

20.
在发酵酱油粉的生产中,选择不同的工艺条件,观察其对发酵酱油粉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工艺参数对发酵酱油粉颜色的影响较大,其中出口温度、杀菌时间对发酵酱油粉颜色的影响显著,而入口温度、主机转速对发酵酱油粉颜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