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富集培养法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降解菌株,命名为L-1。接种于500mg.L-1的阿特拉津无机盐培养基,96h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到94.8%,降解效果理想,对其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被鉴定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通过室内降解效果优化试验,确定菌株L-1对阿特拉津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30℃,初始pH值范围为7~8。  相似文献   

2.
阿特拉津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已在水环境中大量检出,对生物及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光催化降解法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综述TiO_2光催化剂、经掺杂改性的TiO_2复合材料、金属离子及其复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对阿特拉津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并展望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高效的可见光光催化剂还有待开发,以增强对太阳光的吸收和利用,且应考虑将光催化降解法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开发既经济又高效去除阿特拉津的技术。综述阿特拉津的光催化降解机理,通过对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鉴定,研究认为,阿特拉津三嗪环上的3个侧链经强氧化活性物种·OH进攻,发生烷基氧化、脱烷基化和脱氯羟基化等系列反应,最终被矿化为Cl~-、NO_3~-、CO_2和H_2O。  相似文献   

3.
阿特拉津(Atrazine, ATZ)是一种低毒的三嗪类除草剂,由于其在农业中广泛的应用,造成大面积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水体中ATZ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最常见的用于从水基质中去除ATZ的高级氧化法(如光化学氧化法、芬顿法和臭氧氧化法),可以得出结论,使用高级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介质中的ATZ。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水体除草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阿特拉津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化学除草剂之一,阿特拉津施用后在水中的残留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综述了电化学Fenton法、γ-辐照法、超声化学法、催化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法等各种高级氧化技术降解阿特拉津的效果、影响因素,同时阐述了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机理,提出了今后水中阿特拉津处理方面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阿特拉津的微生物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系列降解实验。不同基质浓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低浓度体系中,AT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属于米氏方程曲线的第一阶段的情形,并拟合出关系式V=0.064S;AT菌在外加氮源、碳源及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等条件时对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均具有降解能力,且在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外加碳源)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好,此时的降解率为30.39%;模拟治理中,设计了细菌的投放方式以模拟野外条件下的菌种投加条件,难于生物降解的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一次投菌降解率达到31.08%。  相似文献   

6.
阳极氧化技术作为最简单的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除草剂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作为阳极构建了阳极氧化体系,研究了电解质种类、浓度和电流密度等参数对BDD阳极降解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效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UPLC-MS/MS对阿特拉津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NaCl投加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KI掺杂比的氮化碳复合材料(K-g-C3N4),对其形貌结构、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制备的K-g-C3N4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阿特拉津(ATZ),对其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K掺杂可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拓宽光响应范围.在ATZ的质量浓度1.0 mg/L、K-g-C3N4(0.2)投...  相似文献   

8.
以浸渍法自制复合型光催化剂铁改性金红石TiO2,以阿特拉津为目标物,在pH=3的条件下,考察铁改性金红石TiO2经可见光催化H2O2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此反应15min,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到95%以上.探讨了催化剂的投量、反应体系H2O2的初始浓度、反应体系初始pH值、阿特拉津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含铁量等对...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降解废水中的阿特拉津(ATZ),采用共沉淀法将钴基-普鲁士蓝类似物(CoCo-PBA)负载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uFe-LDH上,制得复合材料CoCo-PBA@ CuFe-LDH,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ATZ.通过考察降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提高催化剂CoCo-PBA@ CuFe-LDH 用量和反...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兼性生化低温状态去除效果差、污泥易流失等问题,提出采取物化兼性生化联用法来提高其处理效果.并采用对比法研究物化、兼性生化及二者联用技术处理低温城市污水.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20mg/L时,物化与兼性生化在COD、浊度及TP的去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但脱氮效果一般;二者协同作用能以较小的投药量有效改善低温状态兼性生化处理效果及污泥流失现象,为后续生态单元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自分散法低温烧成莫来石制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杨志红 《陶瓷学报》1997,18(4):210-214
对用自分散法形莫来石和用此法低温烧结制成莫来石制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300℃的条件下,能制得性能优良的高纯莫来石制品。  相似文献   

13.
以煤矿的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研究了在水热条件和导向剂超声波低温条件下,煤矸石自转变合成矸石基吸附剂的过程,并对其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得在水热条件和导向剂超声波低温条件下合成的矸石基吸附剂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用XRD谱进行产品的晶相分析.通过矸石基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实验,给出两种方法制得的矸石基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导向剂超声波低温条件下对提高矸石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吸附量都是有效的.从XRD和粒径分布可以看出,导向剂超声波低温法使得合成产品的粒径远远小于传统水热合成法合成产品的粒径,而且产品的粒度均匀、单一,并且由于超声波的能量提供,晶化温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低温热解处理后煤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温与非等温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热解处理前后的兖州煤、大同煤的热解历程进行分析。发现处理后煤样的热解行为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其动力学参数数值发生一些变化,并且在各个温度处的失重量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某隔热涂层材料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低温性能,分析了该材料低温下断裂的原因,制订了解决措施。通过改进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材料涂覆质量和性能参数,降低断裂几率;通过低温筛选,可以减少材料内部应力不均现象,有效剔除不合格品。  相似文献   

16.
低中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丹  杭颂 《热固性树脂》1997,12(4):33-36
在低中温固化复合材料的研制初期,复合材料的基体采用、“634#环氧/三乙醇胺”配方(简称配方Ⅰ),尚能满足湿法缠绕工艺的要求,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复合材料分层,应力发白等现象。研究确认这些现象,是因配方Ⅰ的Tg只有30-40℃,耐热性差,(40℃以上综合性能急剧下降),且稀释剂用量过高,适用期较短,工艺性不稳定等因素所致,因此树脂基体要满足低温下长期使用,中温下短期使用,必须改进环氧基体结构,以提高其强度、刚度、延伸率、耐热性及抗蠕变等综合性能。采用新树脂固化体系,能满足低温下长期使用,中温下短期使用的要求,复合材料无异常,适合湿法加工工艺要求,新配方(配方Ⅱ)的研制成功,促进了高强度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为复合材料结构力学件提供了材料设计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由于其水质的特殊性,一直是饮用水处理中面临的难题。以天津某水厂水源水为试验水质,在前期直接过滤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高锰酸钾、臭氧为氧化剂进行预氧化以强化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预氧化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中臭氧预氧化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效果提升较大,对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均能达到57%,较单独直接过滤处理分别提高了42%和40%,比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提高了32%和19%;臭氧预氧化-直接过滤工艺更适合于对该种水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室温固化,低硬度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室温固化,低硬度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其性能。讨论了多元醇等组分对聚氨酯性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阻尼性能,给出了陶瓷/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板的抗弹性能。  相似文献   

19.
黄道明 《玻璃钢》2006,(2):12-19
在低温玻璃钢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气密性的问题。尽管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对玻璃钢的放气及其渗透问题表示了很多的关注,但至今尚未见专门的有关低温玻璃钢真空气密性的研究报导。对于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玻璃钢,行业内多以增设阻挡层或采用表面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其真空气密性,本文中仅从工艺角度,对提高低温玻璃钢的真空气密性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