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是在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通过监测煤层底板岩层内部一些参数值变化来分析,预测板突水的可能性。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杨村煤矿底板突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煤层底板水文地质条件 1.1含水层特征 煤层下伏含水层十四灰、奥灰是底板突水主要水源.十四灰厚0.43~16.97m平均6.5m,单位涌水量0.000316~0.180L/s.m,水头压力为1.2~3.0MPa,含水性弱到中等,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突水事故.奥灰井田外最大厚度750m,距顶界面50m以下的半晶质石灰岩含水性较强,井田内单位涌水量0.0096~1.213L/s.m,水头压力为1.8~3.80MPa,属裂隙溶洞承压水,水量丰富,是主要突水水源.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受华北型奥灰岩溶水严重威胁的大水矿井为同类型矿井进行带压开采探索的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指出了带压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回采工作面底板突水规律也有必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原位应力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来建立采煤工作面的应力场、位移场与渗流场,并确定底板突水判据.此项技术在淮北矿务局杨庄矿Ⅱ6110工作面得到应用,由于正确地评价了该工作面的突水可能性,安全采出煤炭42万t. 相似文献
7.
预测底板突水的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影响突水的多方面因素,融入预测预报领域知名专家的防治水经验和知识,建立底板突水预测的专家系统,从而提高预测预报的成功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北型煤田煤层开采存在的底板突水问题,监测预警以"下三带"理论、"递进导升"理论以及突水系数法为理论基础,构建矿井充水结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结合电法勘探异常区对影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易突水地质构造和富水性异常区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底板突水监测系统布设,通过监测煤层开采过程中表征突水水源与突水通道时空演化的指标信息,对底板突水进行监测预警。并在示范矿井开展了回采工作面底板突水预警工程示范,解决矿井突水危险动态辨识与实时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监测煤层底板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导含水构造裂隙的实时动态发育情况,避免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利用环工作面电磁法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监测的方法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全空间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底板不同空间位置异常体在环工作面电磁法观测方式下的响应特征。设计了环工作面电磁法底板突水监测观测系统,并提出了电磁法突水系数的概念。根据底板下导含水裂隙与工作面底板之间距离的大小将电磁法突水系数划分3个等级:突水提醒阈值Cr、突水警告阈值Cw和突水报警阈值Ca。 相似文献
11.
底板突水系数概念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底板突水系数这个概念,目前颇有争议,对其作用的认识程度和理解角度亦有不同。《河北煤炭》1985年第2、3期就有《“突水系数”之概念不能成立》、《“突水系数”之概念可以成立》 的讨论,也有人说“突水系数至多有11%的实用价值”,而井陉、峰峰等矿区则有人认为“突水系数”作为突水信息,实践证明是可取的,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对此,笔者根据近期的科研实践和理论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煤层底板突水是一种复杂的地质及采动影响现象,是煤层下伏承压水冲破底板隔水层的阻隔,以突发、缓发或滞发的形式进入工作面,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加或淹井的自然灾害。多年实践证明,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矿山压力、水压力、底板隔水层的特征、承压水的富水性及开采空间等。论文主要对地质构造中的断层与底板突水进行论述,在分析其突水原因及导水性后,提出在工作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煤矿回采工作面突水预测的复杂性,探索性地采用了神经网络方法,并以实例说明此方法与模糊聚类法及灰色聚类法相比有计算简便,快速且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几年奥灰岩溶水防治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认为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的关键是建立突水判据,并依据带压开采中煤层底板承压水渗流场、采动应力场的耦合效应,模拟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破坏状态以及破坏区域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底板突水判别式。并以韩城矿务局马沟渠煤矿1108工作面带压开采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压开采中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量化评价是一个重要课题。作者引入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优于目前应用的突水系数法。作者编制了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并用它分析了一个典型实例,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