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滞环电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实现稳定运行的特性。提出了储能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中,基于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IC的有源PFC技术在开关电源、变频调速器和荧火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有源PFC都能在桥式整流器输入端产生与AC输入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电流,系统功率因数接近于1。  相似文献   

3.
功率因数校正(PFC)升压变换器(亦称PFC预调整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开关电源、变频调速器和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中。基于PFC控制器IC的PFC升压变换器,就流过升压电感器电流的方式而言,共分为三种类型:(1)不连续传导模式(DCM);(2)连续传导模式(CCM);(3)临界传导模式或过渡模式(TM)。三种模式的PFC升压变换器,都可轻而举地将功率因数(PF)由未插入PFC电路时的0.55~0.65提高到0.98以上,乃至接近于1(如PF>0.995)。但是,AC线路输入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HD)却远不能达到接近于零的水平。不论工作于何种模式的PFC预变换器,尽管能完全或基本达到IEC6100-3-2的限制要求,但仍不能满足某  相似文献   

4.
以半可控整流器桥路(HCRB)为基础的STIL02浪涌电流限制器克服了NTC热敏电阻在热态重启时浪涌限流功能变差以及热态功耗较大的缺点,因而是一款优质高效的新型浪涌电流限制器。文中介绍了STIL02临界模式PFC升压预调整器中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其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低开关损耗的电流滞环电压型PWM整流器基本原理,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也可以实现整流系统的能量双向流动,实现能量再生。  相似文献   

6.
任海鹏 《电子学报》2006,34(5):784-789
在设计和分析平均电流控制型功率因数校正(PFC)Boost变换器时,通常假设其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下,而采用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平均模型分析变换器的动力学特性.而实际的变换器可能工作在电流断续状态,当变换器负载较小时,电流断续状态更加明显.因此,采用电流连续状态下的平均模型无法准确描述变换器的特性,尤其是混沌和分岔现象.本文采用考虑电流断续工作状态的状态空间模型,对PFC变换器中的低频分岔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低频分岔图,使该变换器由倍周期分岔到达混沌的路径更加清楚,使人们可以更全面理解这种变换器的动力学行为.并从分岔的角度分析了变换器的稳定性.其结果表明,变换器的输出电容和负载对变换器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影响.通过给出的参数分岔图和二维参数与稳定性的映射图,为更好地设计变换器提供了指导.仿真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彩色显示器的功率因数低、谐波电流发射大,严重污染了公用电网。解决彩色显示器谐波电流使之符合有关标准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电路工作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一种解决谐波电流发射的方法-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程红丽 《电子器件》2020,43(2):291-296
对数字电流滞环控制Boost DC-DC变换器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实验分析,发现暂态过程中存在恢复时间过长和无法完全恢复到目标输出值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原有的电流滞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具体控制方法是程序自动判断负载电流是否发生突变,以及突变的类型是电流突增或突降。若突增则启动电流突增暂态控制策略,若突降则启动电流突降暂态控制策略,若没有发生突变,则沿用电流滞环稳态控制策略。完成了改进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的详细设计,并进行了仿真和硬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策略在保持良好的稳态特性基础上明显改善了变换器的暂态特性。与原有的控制策略相比,有效缩短了暂态恢复时间并提高了负载调整率。  相似文献   

9.
使用电流滞环的方式进行数模转换电路设计,应用电流滞环的闭环控制方式,进行数模转换中给定信号设计、整形隔离电路设计、滤波操作、信号放大操作、信号比较操作等,实现精确的数模装换。  相似文献   

10.
潘飞蹊  陈星弼 《电子学报》2004,32(8):1330-1333
通过对传统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电流滞环控制方法中开关时间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控制方案.将电路的逻辑控制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别利用恒导通时间控 制技术和平均电感电流信号来确定电感电流的上限和下限,即可实现PFC.实验电路用一只RC低通滤波器来代替传统控制方法中的模拟乘法器和输入电压检测环路,测试获得了接近1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功率集成电路功率耗散比较大,发热量也大,因此,过热保护电路对于功率集成电路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集成电路内部的带热滞回功能的过热保护电路。电路不使用齐纳二极管和迟滞比较器,通过简单的反馈,防止了热振荡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Buck-Boost变换器电流滞环控制策略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流滞环控制策略具有稳态过程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在负载电流突变过程控制效果不够理想。为了缩短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时间,提高负载调整率,论文对电流滞环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根据电容电荷平衡原理提出一种暂态电流滞环控制策略,并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基于STM32F407VGT6开发板制作了Buck-Boost 变换器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暂态电流滞环控制策略后,负载调整率提高了1%左右,动态响应时间缩短了200μs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现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对于反激变换器箝位电路的作用、影响及其分析设计不完整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工作过程,指出了箝位电路的作用及其对反激变压器能量传输过程和传输效率的影响,据此给出了RCD箝位电路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本文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更好地掌握其箝位电路设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论述了基于Buck型变换器的DC-DC、DC-AC、AC-DC和AC-AC变换器电路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给出了各类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实例和原理试验结果。理论分析和原理试验结果表明,Buck型变换器在中大容量的DC—DC、DC-AC、AC-DC和AC-AC电能变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潜电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丘东元  涂文娟  张波  黎剑源 《电子学报》2007,35(8):1505-1510
潜电路是一种潜伏在系统中的路径或状态,仅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使系统出现非期望的功能.本文以一个降压式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为例,详细分析了潜电路出现时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利用电路能量守恒定理推导出变换器的潜电路特性以及潜电路发生条件.得到潜电路出现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不再保持恒定,而是与电路参数、运行条件等密切相关,呈现出非预期特性的结论,并用实验结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基于电荷控制的反激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特性及其小信号模型。借助Mathcad和Saber软件,分析了系统的频域及时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此变换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输出可调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中存在的潜电路进行了研究,对潜电路状态及其激励条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减小潜电路影响的措施。仿真对比分析证明,输出可调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存在限制;同时,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对提高系统响应和抑制电源干扰和负载变化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Multisim2001中虚拟仪器逻辑转换仪的主要功能,逻辑电路图、真值表、表达式、最简式之间的互换,以及运用这些功能,解决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EDA仿真技术在电子线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调目前电子工程师们从事电子产品设计时,如何利用EDA技术,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电路、信号与系统进行辅助分析,优化电路设计,提高开发产品进程及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结合实例介绍了Et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对实际电子线路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