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根据流域附近5个气象站2002~2008年资料应用P-M法耦合植物生长模型计算流域潜在蒸散发作为模型的蒸发输入,并基于2002~2008年63个雨量站资料及尺度为1∶200 000土壤类型图、土壤化学属性和农业施肥资料,运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污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量与土壤质地相同情况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旱地>水田>林地,可为淮河上游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信阳西部地区为例,选取该区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后三期TM影像及1980~2007年地表水水质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SWAT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及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水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旱地、草地、水体面积以较大变化率先减后增,水田、园地面积先增后减,林地面积变化不大,90年代后城乡用地大幅增长;地表水水质整体呈逐渐恶化趋势,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挥发酚;在无点源污染的3个子流域,流域出口可溶性无机氮和总磷含量与旱地面积的变化相关性显著,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1964~2012年晋西黄土丘陵区圪洞流域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圪洞流域的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圪洞流域1964~2012年的土地利用资料、降雨和径流等实测数据,运用变差系数、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表征流域径流变化趋势,拟合建立年径流系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元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圪洞流域年径流深变差系数在2001~2012年间最大,说明径流在该年段变化差异较大,这与流域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有关。流域年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而年径流深呈明显下降趋势。1964~1979、1980~2000、2001~2012年三个阶段降水和径流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87 6、0.799 7、0.698 5,呈明显的下降关系,这表明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逐渐加强。年径流系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元线性关系表明林地可有效减少产流,流域径流主要来自草地与耕地和其他两个地类,草地产流率是耕地和其他部分的5倍。  相似文献   

4.
分析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汛抗旱提供科技支撑。以沂沭泗流域为例,利用1960~2011年日降水资料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相对较少,其他时期相对较多;降水量、有效降水特征量和极端降水特征量均具有减少的趋势,其中降水频率和年最大连续有效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5.
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能源科学》2021,39(7):24-27,75
为探究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基于landsat和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变异系数分析2016~2019年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域的高程、坡度、坡向与当地植被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2019年期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均值每年增幅为0.72%,但区域整体以低植被覆盖为主;研究区域植被处于退化部分的区域面积大于处于改善部分的区域面积,约占总体面积的54.56%;研究区域年际植被稳定性为北部地区变化最为剧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变化情况最为稳定;研究区域的第1高程与第2高程最适合植被生长,植被随海拔增高而减少;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逐渐增加后逐渐衰落的趋势;坡向对植被的影响则较少,普遍差异不大,且南面略高于北面。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童  何海  吴志勇 《水电能源科学》2017,35(11):127-130
为分析近3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基于Landsat 5、AVHRR-GIMMS和SPOT VEGETATION三种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和像元二分法,计算分析了窟野河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以后林地面积大幅增加,2006年以后工矿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002年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为49.64%,2013年增加至56.82%;流域植被覆盖结构转好,高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具有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低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较大,大规模植被建设活动的实施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矿产资源的大面积开发对流域植被覆盖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窟野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水资源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新安江模型自由水容量参数栅格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新安江模型中自由水蓄水容量参数SM反映土壤重力水蓄水能力并对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重起决定性的作用,利用土地覆盖资料及DEM数据获取流域林地面积比与坡度信息在SM、林地面积比、坡度三变量问作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一元、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将计算获得的各栅格SM应用于栅格化新安江模型中获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为无资料地区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8.
以大凌河大城子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将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和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基于流域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及土壤类型分布等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水文模型的大凌河流域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运用大城子水文站2001~2010年水文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校验,并基于土壤侵蚀空间模拟结果,设定三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适合于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模拟,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的年含沙量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确定性系数都在0.5以上,可满足泥沙模拟的精度要求;三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中旱地面积增加10.0%,土壤侵蚀模数增加12.9%,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0%,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减少14.63%和6.78%,为流域水沙耦合模拟和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25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年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及相应的区域旱涝指标、M-K秩次相关法、R/S法、克里格插值法对该流域的降水量特征、干旱特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流域由北向南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小,年降水量变差系数逐渐增大;20世纪90年代前流域多以干旱为主,90年代后则多为偏雨,流域25个气象站中24个站的Z指数值存在上升趋势,并有11个站通过了90%置信度的M-K显著性检验,22个站点的Hurst值表明未来Z指数仍保持上升的趋势;流域有由干旱向湿润转化的趋势,转化趋势以源流区阿克苏河及中下游区域的站点最为明显;各年代Z指数值的空间分布状况有所不同,90年代的规律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信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及SUFI 2算法,利用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时空数据并结合GIS和R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值与实测流量过程拟合程度较优,相关系数(R2)和纳西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90、相对误差|Re|均小于2%,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该流域径流模拟的精度较高;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径流年内分配规律为2000年土地利用情景较1990年土地利用条件下月径流增加,年际分配规律为两期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年际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略大于1990年。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下垫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特殊地貌、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利用贵州省境内23个岩溶流域1961~2000年的径流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Budyko方程拟合表征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参数值,并通过Mann-Kendall方法与相关分析,分析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其与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坡度呈正相关,与碳酸盐岩所占比例呈负相关;1961~2000年年径流系数呈增大趋势,与下垫面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一致,可见相对于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是影响贵州省年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自然降雨雨型下红壤坡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输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受降雨和土壤性状影响,洪涝灾害与季节性干旱等问题并存,研究坡地降雨过程中径流输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大型土壤渗漏装置,研究了3年期间32场天然次降雨下植草覆盖、干草敷盖和裸露3种不同处理的红壤坡地径流输出特征。结果表明,小雨雨型下,研究区红壤坡地均不产生地表径流;中雨雨型下,植草覆盖、干草敷盖、裸露处理的壤中流所占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总量比例分别为58%、80%和12%;对于促进降雨入渗,干草敷盖最优。大雨及以上雨型下,植草覆盖和干草敷盖处理以壤中流为主,占比分别为63%和64%,裸露处理以地表径流为主,占比93%。在红壤坡地开发中除栽种植物加强植被覆盖外,辅以敷盖措施能起到更好的保水保墒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预测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条件下清江渔峡口站以上清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情况,首先建立SWAT模型,采用CMIP5三种模式下2016~2100年月降水情景数据,经降尺度后预测月径流。结果表明,未来年内最大月降水和月径流出现时间提前1~2个月,经Mann-Kendall(M-K)检验,降水和径流在2016~2100年间均呈整体增强趋势,但在2016~2035年内的降水和径流量均较历史时期(1990~1999年)低。在空间优化配置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平均年径流量相对基准期年径流的变幅较现有土地利用情况下有所减小。研究成果对长江防洪、梯级电站调度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域径流演变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Morlet子波变换等分析方法,结合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大沽夹河流域径流演变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18~32 a,8~17 a和3~7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流域径流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降水控制,但其变化趋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不能完全吻合,同时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域和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鉴于水文模型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实际上水文模型的参数也可反映流域水文特性和降雨径流过程,不同时期的最优参数可以反映流域系统的变化。将统计学方法与水文模型相结合,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即先利用统计学方法判断降雨径流的趋势,找出降雨径流系列的突变点并据此划分不同时期,然后对不同时期日模型参数进行优选,并对参数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大坡岭流域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径流响应分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例,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Sen斜率、小波周期性分析、基尼系数及洛伦兹不对称系数、SCRAQ法,分析了1960~2017年水库上游流域张家坟站、下会站和密云水库入库月及年径流量的趋势、突变、均匀度等,并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站点月径流量所占比例主要集中于7~8月,且变幅较大,从8月开始,径流量开始减少;季度径流量夏季最大,春季和冬季较小;密云水库7~8月月径流总量的平均值为其他月份径流总量的0.94倍,其夏季径流量的平均值为其他三个季节径流总量的1.18倍;下会站在突变点即1997年后径流深出现缓慢的增加趋势,密云水库在突变点即1992年后径流深的减小速率变小,减小了20%,这是由于降水量及南水北调工程向其供水共同影响所导致;三个站点的主周期分别为8年和24年、5年和24年、6年和24年;年径流量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许多较小的年径流量,其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由于少数较大的径流量引起的;降水和人类活动是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径流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其中人类活动是导致密云水库上游入库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