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搅拌反应釜是进行传热传质搅拌化学反应的重要设备之一,解决搅拌轴的转动密封问题是防止漏损、改善操作条件的技术关键。磁力搅拌釜的轴封采用了新型的非接触式磁力感应  相似文献   

2.
在120°锥底、内径为φ700mm、φ250mm 的有机玻璃釜中,采用直接取样称重法研究了液固系搅拌釜内桨的结构、桨的位置及转速、固含量、物系性质等因素对釜内固相浓度分布的影响,同时用两区沉降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固相悬浮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均匀悬浮的判据,为放大设计搅拌反应器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搅拌釜内液固悬液体系的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20°锥底、内径为φ700mm、φ250mm的有机玻璃釜中,采用直接取样称重法研究了液固系搅拌釜内桨的结构、桨的位置及转速、固含量、物系性质等因素对釜内固相浓度分布的影响,同时用两区沉降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固相悬浮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均匀悬浮的判据,为放大设计搅拌反应器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桨径比下立式三轴搅拌釜内单相和固-液两相混合过程分别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流场分析可知增大桨径比能改善立式三轴搅拌釜内流场的结构。利用修正速度判据得出不同桨径比下搅拌釜的临界悬浮转速,并通过计算临界悬浮转速下的搅拌功率,初步得出立式三轴搅拌釜桨径比的最佳取值范围在0.1~0.125之间。  相似文献   

5.
陈佳  肖文德 《化学工程》2013,(8):38-42,70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直径和高度均为13 m的大型侧进式搅拌釜内均相宏观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将计算域划分为大约90万网格时,计算得到的搅拌功率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考察不同操作转速、搅拌桨安装角度及个数对釜内低速死区分布的影响,发现增大搅拌转速很难有效地消除水平面上的死区;搅拌桨垂直向下5.71°或水平偏转11°安装能明显改善流体运动。三桨和四桨搅拌体系对釜上部流场的优化要好于两桨体系;但在相同转速下,双桨、三桨和四桨搅拌釜的搅拌功耗分别是单桨搅拌釜的1.2倍、2.3倍和3.4倍。综合考虑,三桨体系搅拌效率较高。最后采用组分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转速下三桨釜的混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型搅拌釜,尤其是涉及传热或两相介质搅拌的容器,其搅拌效果和功率往往难以预测。针对大型搅拌釜的搅拌器设计、流场结构模拟和功率预测等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搅拌釜内部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搅拌釜内的流动结构,计算了不同曝气量时的搅拌功率,获得了详细的流场信息和各项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7.
在直径为30和20厘米的搅拌釜中,用不同大小的六叶圆盘透平桨,就水、酒精和邻二甲苯对空气等体系,研究了气液两相的分散与流动特性,对气含率、临界转速和泛点等作了详细的考察,得出了广范围内适用的关联式。对最合宜的操作条件也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气含率相等可以作为气液反应器放大时传质相似的主要准则。  相似文献   

8.
《化工机械》2017,(6):619-625
在椭圆底搅拌釜底部分别加装十字形挡板和对数螺线形挡板时,对其混合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对两种挡板的混合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组参数、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转速越高,搅拌均匀所需要的混合时间越短。在同组参数、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搅拌均匀时,与十字形挡板相比,加装对数螺线形挡板所需要的混合时间较短;在同种转速下,与十字形挡板相比,加装对数螺线形挡板所消耗的搅拌功率更小;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与十字形挡板相比,在加装对数螺线形挡板时,搅拌釜的混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一种用于石英砂提纯处理的反应釜.它设有一个釜体,釜体壁由内壁和外壁两层构成,内、外壁之间的夹层为导热油腔,釜体设有上釜体和下釜体。上釜体上设有加料口,下釜体上设有出料口。在下釜体的两侧固定有垂直于釜体的左右旋转轴,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旋转轴外端通过翻转链轮与摆动驱动装置相接,下釜体底部的下方设有导热油加热室,导热油加热室与釜体的导热油腔相通.在釜体内设有搅拌叶轮.搅拌对轮的转轴上端与固定在上釜体外的搅拌电机相接。通过导热油对密闭环境下的石英砂及反应液进行加热,其细熟均匀,化学反应更均匀,更稳定,更快,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能够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的产量,降低劳动强度.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我厂500l 高压搅拌釜是生产某种催化剂的关键设备。由于这种催化剂遇水爆炸,见空气燃烧,因此要求设备筒体,轴封必须密封可靠,不得有泄漏现象。又由于催化剂在氢化反应过程中为吸热反应,而在烷基化反应过程中为放热反应,因此为了及时带走热量和供应热量,要求设备本身有加热、冷却措施。同时,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产生超温超压,可能造成事故。对于这种压力高(操作压力65公斤/厘米~2),操作条件苛刻的高压搅拌釜,我厂根本没有设计制造过。在国内使用的高压搅拌釜,大部分是小容积,而且都是锻  相似文献   

11.
范茏  杨超  毛在砂 《化工进展》2003,22(Z1):257-261
采用两流体模型和改进的内外迭代法模拟了搅拌釜中固相为细长颗粒的液固两相湍流流场,采用标准的κ-ε模型封闭,用SIMPLE算法求解压力.模拟结果与搅拌釜中固相为球形颗粒时的流场进行比较,速度场基本相同,仅釜中心处速度略有差别.对细长颗粒取向模拟时,与以往文献多以Jeffery方程为研究出发点不同,本文作者直接利用刚体颗粒的运动和转动方程,得到搅拌釜中细长颗粒取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模试釜中,对国产33米~3氯乙烯聚合釜搅拌装置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了搅拌装置的结构,流动状况和动力、循环、混合等搅拌特性,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在釜体结构不变的条件下,提出了搅拌桨叶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 温度效应与浓度效应是贯彻于一切反应过程的,对于均相反应也不例外。本文谈的均相反应是指反应系统的温度和浓度处处均一的情况,因此是一种工程因素对化学因素没有影响的反应过程,也即是化学动力学控制的反应过程。在搅拌强烈的反应釜中进行的液相间歇反应过程就是一例。传热、传质很快而化学反应比较慢的气相或液相反应过程,都可视为均相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
聚合反应工程——第6章 搅拌釜特性参数的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搅拌釜操作有关特性参数的测定,既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专门技术。由于这些特性参数显著地受着搅拌器型式和内部构件的影响,而两者间又存在着多种组合,因而掌握其测定技术就更趋重要。从聚合反应工程研究来说,搅拌功率,流体速度及流速分布,混合、传热、传质特性,以及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流通系中的停留时间分布(RTD)等,都是评价和设计搅拌釜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在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气液两相搅拌釜桨叶对釜内流动结构及气液混合性能的影响,本文以直叶片和推进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ICEM软件对搅拌釜流场进行六面体结构网格划分,基于SST-DDES湍流模型及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搅拌釜内部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计算,获得两种桨叶下搅拌釜内部涡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并分析搅拌釜内瞬态气相分布和瞬时流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叶片旋转而产生的涡有撕裂、合并、衰减和耗散的演化过程;直叶片相较于推进叶片,其涡耗散速度较快,涡产生到消失的周期较短;由于叶片结构不同,主流的运动方向也随之改变,直叶片沿径向分布,推进叶片沿轴向分布。前者在釜内形成上下两层循环区,不利于气相扩散。后者在釜内形成一个大循环区,加剧釜内流动循环,造成后者的气相扩散能力大于前者。比较两者T0.95分布,推进叶片要小于直叶片,推进叶片搅拌釜T0.95近似为直叶片搅拌釜T0.95的50%。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流化床化学反应器的PF-PF两相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就一级反应对气泡相和密相之间的质量平衡方程进行精确求解,并与近似解(密相学梯度变化为零)进行了比较;得出流化的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7.
5.4 非牛顿流体在搅拌釜内的传热 5.4.1 一般传热关联式 在对搅拌聚合釜进行设计放大时,传热是一个重要问题。搅拌釜通常采用冷却夹套或其他内冷构件(如内冷管、导流筒、中空内冷搅拌桨叶等)移热。在湍流域操作时,常以内冷直管或盘管作内冷构件,直管还兼具挡板作用;在层流域和过渡流域操作时,多用螺轴-导流筒搅拌器,这时把导流筒设计成传热面,也有以中空内冷搅拌桨叶作为内冷构件的。  相似文献   

18.
7.1 概述 搅拌聚合釜的放大,就是在模试釜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进行工业釜设计的技术。其要求是工业釜能基本上重复模试釜中的过程结果,即两者的反应速率、产品质量和收率能相同或大体相同。 影响过程结果的因素,可分成化学的和物理的两类。在工艺配方不变的前提下,可把所有化学的和物理的因素归结为浓度、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17.0对气液两相搅拌釜,在通气量分别为0.2 m~3/h和0.4 m~3/h以及同一搅拌转速120 rpm下的液相速度矢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桨附近的流场是相当经典的混合流型的特征,釜内底部下层桨附近流场是明显的径向流,釜内的整个流场分布是以搅拌轴作为中心轴呈轴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20.
卢文卫  翁志学 《化学工程》1989,17(3):33-37,32
在φ300mm的有机玻璃釜中,用聚苯乙烯颗粒(PS)和粘胶建立了釜内流动条件对粘釜影响的冷模实验方法。研究了无挡板条件下搅拌釜内粘垢的产生及其分布规律,发现在相同搅拌功率下,各种搅拌桨叶对粘釜量的影响从低到高依次为双叶推进式桨、双叶45°斜桨、三叶后掠式桨、双叶60°斜桨、双叶平桨及六叶透平式桨,纵向分布随流型有所不同。并讨论了搅拌桨安装方式及搅拌转速对粘釜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