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李清火  张浩杰 《建筑科学》2011,27(1):103-105
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技术作为一项新型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在许多地区得到较好应用.本文结合DDC技术在蒲城医院综合住院楼工程巾的成功应用,对其技术特点、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等进行了重点论述,同时介绍该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处理效果,从而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玲艳 《山西建筑》2014,(17):76-77
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孔内深层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将其与强夯法和普通灰土桩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地基可获得较好的挤密效果,经济效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的实例分析,总结了孔内强夯法作用原理、施工控制要点和技术优势,表明孔内深层强夯法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技术,能够较好的消除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用经济而又简便的办法既能够消除湿陷性,又能够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是多年来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苦苦追寻的方向,尤其是近年来高层小高层建筑占主导地位,这方面的探索就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某工程实例来说明采用孔内强夯法处理湿陷性地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DDC工法)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使用。本文结合晋西北大厚度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垫层法、强夯法、预浸水法和挤密法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详细地阐述了DDC工法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的应用。分析了某工程中DDC工法未完全消除湿陷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土的含水量和浅层夯击能等参数对地基湿陷性处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并对《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的有关观点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孔内深层强夯法在我国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设计进行分析,提供DDC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工业建筑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7.
徐至钧 《地基处理》2001,12(3):37-43
孔内深层强夯应用在10万m^3大型油罐基础的地基处理,在复杂地基上取得了成功,本文从工程概况、场地工程的地质条件、孔内深层强夯作用机理及强夯布点、工程检测、造价分析等方面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孔内深层夯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海 《土工基础》2006,20(5):8-10
1前言孔内深层夯实法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法。该方法先成孔至一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并强夯,形成密实的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其最大的优点是:处理深度深,可达30m;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变形。笔者通过工程实例,对湿陷性黄  相似文献   

9.
10.
马丽红 《山西建筑》2010,36(9):86-87
通过介绍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的应用技术,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施工方案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推广此工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工基础》2017,(6):685-689
基于对宁夏东部地区某工程场地夯实处理后的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检测,分别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堆载试验的方法,对黄土地基的夯实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对可能引起场区内地基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强夯处理的黄土地基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强夯面以下的表层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已基本消除,地基土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强夯法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适用性较高;(2)对于地基表层存在黄土状填土的地基,在基础施工期前应在地表设置一定厚度的灰土垫层,以消除不均匀浸水时产生轻微的沉降差,且宜选用底部碎石土层作为天然地基基础的持力层;(3)填土的固结沉降、湿陷以及遇水软化现象均会导致黄土地基的沉陷,其本质原因是黄土地基原有结构产生了破坏。研究成果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力夯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取自山西的湿陷性黄土,模拟动力夯实现场试验,设计不同夯击次数的模型试验,得到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样的密度、强度参数逐渐提高,湿陷性系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但当夯击次数大于8次时,土样竖向变形、密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趋于稳定,且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另外,对不同夯击次数下的土样进行SEM(扫描电镜)微观试验,编制SEM图像分析程序,经定性分析得到: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中小孔隙含量越来越大;夯击前土样等效孔径16μm以下的孔隙占92.6%,大于16μm的大孔隙占7.4%,小于4μm的小孔隙占66.9%。10次夯击后,土体中几乎不存在等效孔径大于16μm的大孔隙,而等效孔径小于4μm的小孔隙占81.8%。经定量分析建立了夯击次数与平面孔隙率、平均等效孔径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建立了湿陷性系数与平面孔隙率和平均等效孔径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挤密桩法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中的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对其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试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某工程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室内试验、载荷试验及面波测试等手段,对比分析地基土处理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处理效果。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地基处理范围内完全消除湿陷性,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该试验成果在该地区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特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彭良杰 《土工基础》2012,26(5):13-15
结合豫西某电厂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工程实践,分析处理前后土层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强夯处理不同性质的湿陷性黄土,产生的处理效果不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法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工期短、费用低、效果显著等优点。由于地质复杂,在施工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通过黄河尼那左岸副坝工程实例,分析了强夯法相关试验的结果,确定相关技术参数,实践证明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较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强夯置换法处理黄土地基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强夯及强夯置换法处理黄土湿陷性及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对比试验及检测结果,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强夯置换可以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包红伟 《建筑施工》2006,28(11):869-870,886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特点,介绍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强夯法技术参数的选择和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强夯处理后,提高了地基强度,消除了湿陷性,满足了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朝阳地区工程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从强夯法的击数与夯沉量的关系、物理力学指标与击数的关系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强夯法的处理效果,为辽西地区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强夯法处理有效,最小的单点夯击次数应为10击。  相似文献   

19.
《土工基础》2017,(4):402-405
风城油田燃煤锅炉注汽工程-2号燃煤注汽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成果显示该场地地层均匀性较差,物理力学性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II-III级溶陷,不可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综合分析工程场地特点、经济效益以及业主对工期的要求等因素,决定采用强夯方法对场地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对处理后的场地进行第三方检测,证明了强夯处理方法在处理此类场地时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