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家居设计者,应具有相当的艺术涵养,包括对音乐、绘画等艺术的鉴赏,当一套优秀家居案例显现在眼前时,我们轻易地从中就会读到设计师们特有的艺术语言。设计笔韵引出的家居文化,炫耀着设计师的艺术底蕴与设计才华。 本案是一套面积80平方米的住宅,是一套成功演绎现代风格装饰手法的案例。走向客厅,我们会不经意地把玄关忽略,以为是一套没有玄关区的案例。其实,设计师为了充分运用有限空间,只在门口处以一米高的  相似文献   

2.
在设计界,华人设计师贝幸铭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但在他活跃的年代,他很孤独,当时的华人设计界仍然处于普遍失语的状态。不过,在漫漫长夜之后,情况终于有了扭转。近年来,华人设计师尤其是中国内地设计师以强劲的势头浮出水面,纷纷亮相国际设计舞台,一个新的时代似乎正在悄然降临,我们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不是偶然的,不是天才的昙花一现,而是中国设计在压抑了近六十年后的集体大爆发。  相似文献   

3.
黄海威在近些年里进行了一系列有很大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的创作活动,在舞台设计创作的专业领域里.他的设计创作表达了作为一个当代中国舞台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的戏剧审美观.传统的戏剧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的理解和掌握。他的舞台作品风格优雅.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为1996年初在北京上演的希腊悲剧《巴凯》所进行的面具和布景设计.表现了一个成熟的中国舞台设计艺术家将西方古典题材与中国传统戏剧手法进行对应揉和时所具有的活跃和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此剧的上演使当时的戏剧界为之一振。1996年为历史剧《商鞅》所做的舞台设计大气磅礴.发掘了戏剧舞台的巨大艺术表现力.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戏剧评论界认为,这是若干年来难得的出能代表中国话剧水平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居室的个性化是指能够展现出主人的思想感情、文化层次、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环境。如果居室的环境塑造是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的话,居室的个性化优两成意思:一四自设计师如何表达主人的生活情趣,二是指设计师的设计个性表达。这两方面必须通过设计师对主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机、文化层次、审美趣味的深入了解,并找到与用户共同沟通的语言,同时要取得用户对设计师设计个性的认同和尊重,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家饰》2014,(6):40-43
挂钩体积虽小,没有它的家里,日常挂物还真是不方便,同时也少了颇多趣味。挂钩也是众多设计师乐于设计的主题,小小的身体可以爆发巨大的创意能量,同时也可激发生活灵感,即便不是设计师,看了许多精彩的挂钩作品后,也会有种想设计的冲动吧。  相似文献   

6.
《景观设计》2014,(2):4-9
彼得·沃克简历: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有着超过50年从业经历和教学经验的景观设计师。他所涉猎的范围很广,从城市规划到小花园,尤其擅长城市设计、企业总部设计、广场设计、学术机构设计和市区重建项目。他对景观设计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并不断探索艺术、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戏剧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建筑的符号元素,将建筑符号运用到戏剧中是舞台美术设计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源泉与手法。但鲁班奖建筑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设计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情节等元素搬上了建筑的“舞台”,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式经历为宾客讲述了一个跨越千年的传统羌族文化与原始森林生活的饕餮故事,用戏剧舞台设计的思路创作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经典建筑。  相似文献   

8.
一 作为广州室内设计界有影响力的设计大师之一,无论何时,丁武先生都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近年来,由于空间装饰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丁武先生一直不停思考的就是横亘在众多室内设计师面前的创新问题,即怎么在世俗中把室内设计的品味与观赏性融会贯通.他知道,这种创新有风险,如果设计师缺少文化的铺垫,无疑,他所设计的作品将是失败的.于是,他想到了陶瓷,他要把这种象征中国文明起源的艺术带到他的室内设计创作中,以文化置放的形式,温润冰冷坚硬的空间,从而深化空间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9.
宁静的交融     
风格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品牌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文化.是因为他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来自于丹麦的家具设计师专门为中国人设计家具是一种风格.将欧洲的自然搬进中国的居室也是一种风格.海洋和长城的纪化是一种风格.对童话般的生活寓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欲望的时代,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文化层面而言,正是个眼花缭乱的时代,设计师很难在亦真亦幻的文化表象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是附和还是引导,这是很多设计师的困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设计应该怎么做?曾有伟人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