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如何突显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是当代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四川天一学院英语系公外教研室从交往活动的框架、媒介以及核心三个层面出发,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编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以"交往"为核心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公共领域的角色是一个争议性课题,不少自由主义者认为信仰是私人的事情,所以宗教不应在公共领域中担任重要角色.早期的哈贝马斯也有类此看法,然而近年他对宗教持较同情和肯定的态度,甚或对"世俗主义社会"的自足性提出深刻的反思.在哈贝马斯与拉辛格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对话里,哈贝马斯提出"后世俗社会"的新概念,批判僵化的和排斥宗教的世俗主义.一方面,哈贝马斯仍然坚持他的后形而上学和沟通伦理的观点,相信世俗自由社会可在宗教或形而上世界观之外找到基础.另一方面,他看到世俗理性的限制,并肯定整体而言宗教对维系健全的民主是有良性作用的.他甚至认为哲学必须愿意从神学身上学习.他相信在后世俗社会里,宗教会持续存在,而我们也要对宗教的真理存开放性.在现代社会中,哈贝马斯关于后世俗社会的构想,应有助于激烈争辩的多方能更和平、更理性地沟通.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小国寡民"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都是两位历史伟人针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面提出的理想社会,都表达了人们追求和谐、安宁、舒适生活的愿望,都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体现.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所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沈从文接连发表<人的重造-从重庆和昆明看到将来>、<给一个出国的朋友>、<一个理想的美术馆>、<新文学与青年情感教育>等文章书简,重申其通过文艺美育作用实现"人的重造"以至"国家重造"的浪漫人文理想,可惜曲高和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才初步实践了他的理想,亲自参与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创建并工作至终老,正可谓求仁得仁.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是手段,育是目的,这种手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传承式的交往与沟通,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对话完成的.人是需要交往沟通的.交往沟通,就是对话.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一个非常新颖的命题,即学校要建立"对话的文化",并认为"作为学校改革的出发点是对话".作为教育必要条件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信赖关系,要建立起这种信赖关系,就必须和学生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家长对话.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悲剧人物形象.他的悲剧命运既有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又离不开人物本身的性格缺陷.从心理学的角度透析祥子的人生历程会发现一个被黑暗现实所遮蔽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祥子心灵的扭曲是他自我理想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本能释放,而现实的不公正和其他车夫的暗示起了导火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现实生活、从各种现实案例、从学生生活困惑等不同角度设问.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调动"人、教材、环境"等教学要素的"互动"进行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听话",学习成绩好,有组织能力外,还应讲道德、讲文明、讲法制,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欣赏美、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做具有精神财富的人;明辨是非、关心他人、学会尊重、自我成长等.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班主任应学会"三倾",即:倾听、倾诉、倾心交谈.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是一个政党对于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有效说服、吸引和凝聚的能力.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国外一些政党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从淡化意识形态壁垒、扩大群众支持基础、应用新兴媒体、增强组织发展包容力等方面强化自身"软实力"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做好自身"软实力"建设,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