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因朱亥协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得名为朱仙镇。唐宋以来一直是华北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清初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1986年朱仙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镇、被国家选定为全国100家小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开发试点镇,2002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最美村镇”。2007年12月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与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棣沐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9(2):47-48,51
本文分析回顾了中国高教史,论述了中国文化变迁,归结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若干特征,据此分析了专制社会中人治文化、崇拜权力威的文化的制度根源,以及科举制度对民族创造灵性的扼杀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威尼斯宪章》特别强调了保护遗产的历史价值。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世界遗产运动则更加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城市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空间单元,显然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该文分析了城市文化遗产理念的特殊含义,提出城市文化遗产应该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建筑群、历史建筑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遗产的分类.为了更好地保护区域层面保存至今仍较为完整的一些板块状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出 \"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是跨越一个以上城市行政边界的区域性地理单元;二是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地理单元的、其生成历史和演化历程以及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和相似性的地域文化色彩;三是富集着丰富多样的、具有复合性和整体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要素.笔者在过去提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具有的区域性与单元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等内在特征,认为这些特征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和认识.作为结论部分,反思了我国文化遗产认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保护与发展实践领域的拓展,认识方法应当从\"分\"走向\"合\",保护方法上从\"分类保护\"走向\"整体保护\".这里所提出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正代表了这样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巫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散发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是在人们思想观念未曾开化、受社会压迫的时期,衍生出来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心理诉求,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湘西南瑶族服饰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巫傩文化,在服饰纹样中尤为显著,它散发着浓郁的巫傩礼仪韵味,凸显着该时期该民族的生活现状。长期以来,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诉求,巫傩之风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中,它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长存于民间。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乡差距的逐渐缩短,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乡范围的规划、重建、拆迁的进程加速日益显现。在现代化建设开发的大趋势下,有着丰富历史遗存的古街区、古村落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研究对象以笔者参与并编制的金华市山头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为例,针对金华市山头下的民居、风俗、文化等保护规划的项目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全力做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2005,(12):23-23,29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借此机会,我仅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的角度谈以下三点意见。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工作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文化名镇(村)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2.
以台山市"二街一村"保护规划为例,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和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探索了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14.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从1982年首批24个城市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至今,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公布了三批109个"名城";2003年,两部委又联合设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制度,至2007年5月已有三批87个镇、72个村获得"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将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村镇公布为相应级别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相似文献
15.
在木兰乡大余湾,有一曲悠扬的村歌在川间缭绕“:木兰山下有朵美丽的木兰花,她经过了六百年的洗礼,记载着五千年的文化,这就是大余湾我的家。”“我的家如诗如画,流水村前过,溪上小桥架,出门到田间,池塘钓鱼虾,啊!左有青龙游,右有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吊葫芦……”由喧嚣的现代城市一走进这古朴宁静的山村就听到了这支歌,细品其意,好一派怡然自乐的田园风光;粗赏其景,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清乡村。寻觅到此意景,犹如夏日里在久旱的沙漠发现一泓清泉,观之透彻晶莹,饮之淳厚甘甜,使人心旷神怡,其乐何极也!木兰乡大余湾北靠木兰山、… 相似文献
16.
17.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2007年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本文立论的前提: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仍然存在,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 相似文献
18.
洪江市位于湘西南雪峰山下,沅水滨畔,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人,其中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人口5万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镡成县,先后为舞阳县、龙标县、巫州府、沅州府、叙州府、黔阳县、黔阳地区行署、洪江市治地。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神奇秀美。挪塔岩10万年古人类遗址是舞水文化类群的标杆,7800年高庙文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2214年历史的黔阳古城夷夏同城、人神共治, 相似文献
19.
20.
以甘肃榆中金崖古镇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城镇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从古镇整体风貌控制、重点地段、历史街区、环境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个方面讨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