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琛 《华中建筑》2020,(5):93-96
针对山地小城市绿地总量低且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基于社会公平理念研究绿地系统空间分布及规划方法尤为必要。在解读社会公平包含"使用公平性"和"空间集约性"两个层面的基础上,提出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建立绿地服务水平评价、基于GIS的绿地与居住空间耦合布局和制定绿地人均控制指标。现状服务水平评价显示绿地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失配",可借助GIS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建立人口分布与绿地配置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适宜的绿地"设施点",通过建立三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总量及人均指标实现量化测算,并成为控制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基于GIS的网络分析功能,采用修正重力模型,计算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可达性,得到规划前后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图;在获得现状和规划绿地可达性数据的基础上,计算自相关系数,判断规划前后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的聚集,揭示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空间自相关理论与GI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绿地系统规划,有助于进行不同规划设计方案的对比,同时也为绿地系统规划中定量评价分析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任日斐  何嵩涛 《园林》2022,(7):136-145
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评价对于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游憩服务能力—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协调模型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成不均衡分布,局部高度聚集,主要分布于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等开发程度较好的区域,边缘地区少有公园绿地分布。(2)人口主要分布在小车河街道—泉湖街道、高新路街道—溪北街道一线,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乡镇)聚集在南明区、云岩区。(3)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总体不足,其空间分布呈递减格局。云岩—南明聚集区服务能力最强,观山湖聚集区服务能力次之,外围服务能力最弱。(4)公园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滞后,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与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度高、协调度低。耦合度、协调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特征,协调度空间分布与游憩服务能力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包头市建成区为例,基于GIS网络分析,通过构建范围内现状公园、城市道路网络及以居住片区为核心的矢量数据库,得到不同出行成本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评价.针对公园绿地可达性不足的问题,提出GIS位置分配法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优化模型,对公园绿地布局进行优化,以利于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及公园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资源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GIS技术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基本空间分析方法、应用方向、应用过程及其技术流程。运用GIS技术处理跟绿地相关的有效信息,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分析和评价,大大提高了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为绿化部门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评价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研究能够为绿地系统的未来规划进行指导。伦敦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成功典范,本文基于ENVI5.3、GIS平台,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从时间维度、绿地空间格局类型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系三个角度,对1975年来伦敦绿地系统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发现绿地系统自1975年以来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可分为1975—1985年的破碎化趋向、1985—2010年的带状绿地整合化和2010—2018年间"点—线—面"状绿地网络化三个阶段。整体而言,英国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形态的变化情况与相关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尤其21世纪初来,核心、孤岛、边缘、桥连接、分支、环、孔隙等7类绿地格局形态均在政策影响下得以大幅度优化。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系统,绿地系统的发展受建设用地、裸地等驱动因子的影响,会出现某一时段内"自组织"的发展现象;此外,日后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尤其重视保护和建设起过渡作用的"孔隙"和"边缘"两种绿地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8.
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近年来在我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GIS的应用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走向定量化、数字化、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现状绿地分类数据赋值与分析,到规划绿地图层处理与空间分析,以及建立绿地规划信息系统,GIS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昌市、攀枝花市和佛山市三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各个过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张云路:村镇绿地规划应贯穿每个村镇规划阶段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张云路认为,村镇绿地系统规划应该贯穿到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每个村镇规划阶段,逐步建立与村镇规划体系相呼应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体系。结合村镇体系的两级空间层级,可以看到村镇体系绿地系统规划主要针对镇(乡)域,从村镇体系整体角度出发,基于整体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涵盖体系内各居民点的村镇体系绿地系统发展目标以及整体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各类绿地性质和内容,对下一层级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市景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一  陈涛 《规划师》2006,22(2):82-86
城市绿地是城市系统中惟一以自然要素为主体构成的子系统.传统的绿地系统是一种功能主义的实用系统,对绿地的生态作用和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重视不够.都江堰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全面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从绿地现状及生态条件的分析着手,指导景观绿地系统的网络布局、职能组织、空间控制及植物多样性规划.  相似文献   

11.
悠悠芳草地—中国儿童中心环境绿地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1,17(1):21-24
怎样去利用室外环境绿地开发儿童潜在的活动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探讨课题之一,对于儿童来说,提供各类活动、合作、发现及促使儿童自尊心发展的室外绿地空间,是儿童智能、体能及心理、社会、精神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园林绿化调查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王脩珺 《中国园林》2006,22(12):72-76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由于其较高的空间识别能力、覆盖范围广、准同时性、获取数据周期短、可替代性和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特点,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地调查、监测和评价和管理的主要数据源。首先介绍了国内目前常用的几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及其特点,其次总结了国内在高分辨遥感数据的几何纠正、数据融合、园林绿化信息提取和三维绿量定量遥感方面的主要进展,最后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园林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曹朔  刘晖  陈宇  许博文 《中国园林》2023,39(9):61-66
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景观连通性的评价标准。若以鸟类、哺乳动物等物种的扩散能力作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参照,通常会超出城市建成环境中小尺度绿色空间景观连通性评价的阈值范围。以西安市4种典型街区样方为研究对象,基于昆虫扩散能力,选取25、50、75、100、125、150、175、200m共8个距离阈值,采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和斑块重要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进行分析和筛选。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与实践尺度下应选取适宜的指示物种,以其扩散能力作为景观连通性评价的参照,其中,城市街区尺度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的相关研究宜选择昆虫作为指示物种;2)2020年西安市街区尺度城市绿色空间景观连接度的适宜距离阈值范围为50~150m,以125m为宜;3)西安市4种典型街区样方的绿色空间格局对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存在一定影响,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的选择可依据城市绿色空间景观连通性的优化目标适当增减。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应对极端气 候事件和不确定干扰的能力在提高城市防灾韧性中起到关键作 用。基于对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过程与功能分析,构建 了一个涵盖灾前、灾时和灾后“全过程”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 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1个准则和32个指标构成, 用于应对极端高温灾害;暴雨、台风和城市内涝;森林火灾以 及其他灾害。最后,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 证检验。结论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的重要性与方 向,优化和提升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张祥  赵骏  吴雪飞 《风景园林》2022,29(4):83-88
在城市尺度,由于城市绿地和建筑对城市环境噪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故鲜有研究单独将城市绿地和城市环境噪声联系起来.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形态相关的指标优化来提高城市绿地对区域环境噪声的净衰减量增量.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以600 m边长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通过声学模拟和校正、空间分析与统计等方法计算各单元内的噪...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7.
王云才  刘玲 《中国园林》2023,39(10):51-55
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的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服务流动耦合存在空间分异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并以需求效度表征远程供需空间和数量上的匹配程度,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基础设施的绩效能力。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运用远程耦合框架对供需关系进行重新思考,通过空间关联、空间过程和空间协同的系统性内涵,深化绿色基础设施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在空间上的认知,同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其评价体系为远程空间的复杂关系呈现提供理论和量化途径,重建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技术框架。最后,基于远程耦合的空间系统、路径系统和交付意愿实现供需匹配、分配和利益的正和博弈,同时认知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识别、测度和制图绿色基础设施“供给-流-需求”的全过程,反馈需求效度并进行重点空间的调控,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城市绿地调控城市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植被覆盖、径流污染物浓度、土壤层深度、地下水、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对城市绿地削减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3种 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水平(CODCR 为68、137、550 mg/L;TN是3.01、7.51、30.06 mg/L;TP为0.29、0.69、2.73 mg/L; NH+4是0.44、1.61、2.19 mg/L),水力负荷为3.5、3.0、2.5 cm/h,持续进水1 h条件下,城市绿地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污染削减能力,对CODCR 、TN、TP、NH+4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41.52%、78.96%、84.68%,50.21%、70.23%、60.91%,73.18%、95.88%、94.99%,62.72%、55.16%、69.98%。受土壤复氧能力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限制,绿地覆盖对污染物CODCR 与TN削减率的影响不明显。城市绿地污染削减率随着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城市绿地对雨水地表径流污染削减作用主要发生在深度35~65 cm土层内。城市绿地对低、中和高污染浓度水平各污染物削减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园林建设中存在的盲目引种和不恰当的植物配置方式,造成植物生态适应性的降低和维护费用的增加,这也增加了碳排放量而使园林的固碳作用减弱,从而降低了园林在城市中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应在园林建设中优先选择那些生态适应性较强,维护费用较低的园林植物。本体系中建有按生态气候型查询模块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块。按生态气候型查询模块提供以城市为单位的属于相关生态气候型区域的植物查询,而模糊综合评判模块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利用Visual C++6.0和SQLServer数据库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出低维护园林植物优选体系,可以快速计算出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指数、节约性指数及选择性指数。用户只需在Visual C++6.0开发的界面中输入相关数据,系统即会根据用户选择调用相关的存储过程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并以表格形式给出分析结果,从而为低维护园林植物的筛选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张运吉  朴永吉 《中国园林》2012,28(5):104-108
绿地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解析对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和有效管理绿地均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济南市和泰安市8块绿地的3 633个调查数据,从绿地规模、离绿地距离、绿地满意度、访问绿地的理由角度探讨了绿地吸引力的代表性内容即绿地使用频率.绿地使用频率与绿地规模、绿地满意度无关,与离绿地距离、访问绿地理由有关,上述4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绿地使用频率与绿地的质量有关.离绿地距离和绿地的质量是影响绿地使用频率的因素.这些结论适用于同类型公园比较,比如城市综合公园.应引起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注意并在旧城改造中考虑适宜的绿地密度,同时考虑现有绿地质量的改善,以便提高使用绿地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