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土填料的CBR值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黄土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易溶盐、石膏和碳酸钙含量,影响黄土填料的CBR值.采用室内试验方法,进行不同压实度、含水量和浸水时间的CBR值测定,分析了他们对黄土填料CBR值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填料CBR值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最佳含水量下,土体的CBR值达到最大值,随浸水时间的增加CBR值迅速减小.结果可为确定不同地区类型的黄土路基的CBR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掺砂处理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室内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州承载比试验是评价路基土和路面材料强度及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路基填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全风化花岗岩残坡积土是工程建设中常碰到的土体类型,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其力学性质指标,对于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东某高速公路项目,研究了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掺砂后的CBR性质,并探讨了掺砂影响CBR值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基坑开挖废弃粉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了水泥、石灰改良长江漫滩粉土路基的工程力学特征及稳定性。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性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改良粉土的强度特性及耐久性变化规律,论证长江漫滩粉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掺加水泥、石灰后,土体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改善;不同掺量下浸水5 d,改良土的水稳系数均大于0.6,水稳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石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微观试验表明,水泥、石灰在土体中生成的胶凝物质对土颗粒具有包裹和联结作用。综合考虑改良土的强度和水稳性,经过改良后,长江漫滩粉土可以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水泥、石灰改良土的最佳组合配比为6%水泥+6%石灰,在此掺量下,改良土体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5 MPa,浸水5 d后的水稳系数为0.76,具有较好的路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风化岩路基填料的击实试验与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风化岩路基压实机理的分析,结合现场标准击实试验,得出不同碎石含量的风化岩压实后所余粗粒含量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曲线,以此作为风化岩路基的检测方法来指导路基施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天然火山渣难压实、检测指标低问题,采集现场火山渣试样,开展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天然火山渣多孔隙特征、矿物成分与物理力学性质;掺配粉土质砂后进行混合土现场填筑试验,讨论不同掺配比对改良火山渣填料工程特性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火山渣颗粒表面粗糙且内部多孔隙,其开口孔隙率与压碎率呈正相关,洛杉矶磨耗率<50.0%;细集料可以抑制改良土骨架颗粒破碎;改良火山渣材料K30指标随细集料体积分数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契合骨架空隙、骨架密实及悬浮密实3种粗颗粒土体结构过渡形式,体积掺配比为4∶1~2∶1的改良土属泛骨架密实结构,在掺配比为2∶1时达到最优工程特性. 火山渣颗粒块体性好,硬度较高,掺配粉土质砂改良火山渣能显著提升其力学性能,建议采用颗粒间间隙率作为改良火山渣填料的现场压实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强夯压实黄土地基及路堤的现场试验方法;结合大量的现场试验结果,探讨了强夯压实施工工艺、路堤填方合理分层厚度、压实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以及强夯压实施工的经济性等问题;提出了强夯压实施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试验段工后观测及工程应用表明,强夯压实黄土路基技术在公路工程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滞洪区亚粘土作路基基层、底基层填料土必须进行固化改良,本文采用石灰一粉煤灰、水泥一粉煤灰组合和水泥一石灰组合对其进行改良研究,以承栽比CBR值作为指标,针对不同的压实度、固化剂不同配合比掺量开展了系列试验,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改良填料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压实度增加,分别先呈现不同比例的增长,但增加到一定值后,开始趋于平稳或弱有减少,可控制压实度在93%~96%之间,能兼顾施工质量与经济.水泥一粉煤灰组合改良土和石灰一粉煤灰土在水泥或石灰掺量一定时,其承栽比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水泥一石灰组合和石灰一粉煤灰组合改良土在水泥或粉煤灰掺量一定时,其承载比也随石灰掺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三种改良土粉煤灰、石灰掺量都存在最佳配合掺量,基于试验结果,笔者就三种改良路基土给出了建议的配比.  相似文献   

8.
黄土路基边坡降雨响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对黄土路基边坡孔隙水压力(吸力)、含水量、变形等的影响,选取甘肃平-定高速公路上某段9 m高的填方路基边坡进行了4场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并持续现场监测一个月。监测结果表明:人工降雨模拟引起浅层土体(1m以上)吸力明显下降和含水量增大,致使土体有效应力减小,抗剪强度降低;另外雨水冲刷引起坡面冲沟发育,导致雨水入渗增大和土体强度的进一步衰减。压实度最小的坡脚处降雨引起的湿陷变形最大。在持续降雨的条件下,湿陷变形的发展会导致坡底的沉陷,最后发展为滑坍破坏。从减少雨水入渗,减小土体的强度损失以及控制湿陷变形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黄土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对防止降雨导致的边坡失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适合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湿陷性评价的方法,找到符合公路工况的实际水分入渗规律,通过现场 人工降雨试验,观测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在百年一遇降雨强度下的入渗以及饱和深度,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 析了湿陷性黄土降雨入渗的规律。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入渗的影响深度小于2.7m,饱和 深度为20cm。该结果可为黄土地区路基处理设计中的黄土湿陷性评价、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西藏林芝地区路基填料问题,对林芝地区粉土进行水泥改良处理并进行击实试验、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冻胀融沉试验,研究不同水泥掺量对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CBR值以及冻融循环下改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量的水泥改良粉土的最优含水率几乎不变,最大干密度随掺量增加缓慢增大;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粉土仍为脆性破坏模式,水泥改良粉土的第5次冻融后和第10次冻融后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几乎趋于重合,在实际工程中可以以冻融循环5次后的强度作为水泥改良土的设计参考强度;在考虑冻融循环作用下,西藏林芝深厚粉土区域二级公路上路床粉土填料的最优水泥掺量为4%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砂质黄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强度特性,以榆林子洲某地砂黄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初始条件的冻融循环试验,并测定土体冻融后的三轴剪切强度。结果表明:砂黄土冻融后表面出现明显的结构破坏现象;土体粘聚力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先减小然后有所回升,土体冻融后的粘聚力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冻结温度对不同含水率土体粘聚力的影响不同;土体内摩擦角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有所减小,总体下降量不大;土体强度下降主要受粘聚力劣化影响;高含水率极端低温冻结及低含水率较高温冻结均加速了冻融循环作用对土体强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动测试试验系统对秦沈客运专线一路桥过渡段路基速度动力特性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行车速度对铁道无缝线路路桥过渡段路基动应力的在线路纵向上和深度方向上的影响特征;与此同时,定义了速度动力系数的概念,试验得出过渡段路基中速度动力系数都小于0.3,并预测了影响路基动力特性的临界速度的存在.研究结果对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防水外加剂、减水剂、高分子聚合物、轻骨料页岩陶粒等几个方面对氯氧镁水泥进行改性,较好地解决了耐水性、抗冻性、软化系数、强度等技术关键问题,使改性氯氧镁水泥轻质砌块的各项技术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试验路段进行了路基压实试验,然后分析了影响土路基压实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土的含水量和填筑厚度对压实度的影响最大;同时还获得了影响土路基填筑压实的有关参数,可供类似路基填筑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水泥、粉煤灰与饱和黄土搅拌后的强度增长特性进行研究,探讨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与二灰(水泥、粉煤灰掺合料)掺入比、养护龄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二灰掺入比越大,强度越高,当二灰掺入比从12%增加到20%,龄期90 d,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平均增长1.90倍;龄期为90 d、二灰掺入比为12%和20%的水泥搅拌饱和黄土的强度分别是原状土强度的40倍和80倍;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养护龄期与强度总体上呈fcu,90∶fcu,28∶fcu,7=1∶0.38∶0.17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公路路基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黄土物理 力学参数在太原—潼关、靖边—铜川和兰州—西安公路一线的变化,得出了粒度组成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ω、 ρd、Ip、c逐渐增大;e、a、δs、φ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对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得出了各区路基土性参 数的统计表,从而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冰水堆积填料高速公路路用特性及工后沉降特征,借助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过湿冰水堆积土夹层填筑法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及水分迁移规律.研究结构表明:路基沉降呈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冰水堆积物夹层法填筑路基初期沉降较快,后期随着固结速度的减慢沉降速率变慢,1.5年后路基沉降基本稳定,最大沉降达到16 cm,工后最大沉降约为1 cm.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孔隙水压力在填筑过程中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加;填筑完成后,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夹层填筑法施工能很好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促进排水固结,使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平面应变试验,研究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大,土样表面损伤越严重;在同含水率、同固结围压的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σ1-63)-e1曲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σ1-σ3)-ε1曲线的劣化作用随着含水率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安Q3原状黄土在封闭系统冻融作用下的电镜扫描和直剪试验,研究了冻融作用对原状黄土微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冻融过程中原状黄土微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大颗粒集粒数量明显减少,小粒径土颗粒所占比重增加,孔隙面积比增加。进一步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得到微观结构冻融损伤度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反映出冻融作用一定程度上破坏黄土体的结构强度,但多次冻融后黄土体结构强度趋于稳定的残余强度。冻融过程土样表面结构发生破坏,且含水率越高,土体表面特征破坏越严重。粘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且含水率越高,粘聚力衰减幅值和速率越小;粘聚力随含水率增加表现出线性衰减特征,且冻融后粘聚力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近似重合;内摩擦角无明显规律性变化。粘聚强度冻融损伤系数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随含水率升高有增大趋势。基于试验数据规律性,进一步提出了原状黄土粘聚强度劣化模型,该模型经试验验证可较好描述原状黄土粘聚强度劣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膨石材料强度低,导致膨石轻板自身抗剪强度不足、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提出在膨石轻板中配置箍筋的方式来加以改善的措施.通过对4块配置箍筋的膨石轻板试件和2块未配置箍筋试件进行静力加载对比试验,考察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和最终破坏形式,研究箍筋对膨石轻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置箍筋的膨石轻板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延性;箍筋不仅有效改善了膨石轻板试件破坏形式,避免了板斜截面剪切破坏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板的特征荷载、刚度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