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敬民 《中国锰业》1994,12(1):47-49
MnSO_4-(NH_4)_(2)SO_(4)-H_(2)O系统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放电并还原为电解金属锰的离子并非简单的Mn ̄(2+)离子,而是锰氨络离子Mn(NH_3) ̄2+。电解过程中产生氨气并不断地向溶液中扩散,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液中的游离氨是锰在阴极上还原的前提.本文研究的电解锰电解的阴极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尽量降低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YSZ)之间在运行温度(1000℃)时的化学反应,是降低电地内部能量损失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阴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入手,讨论了La_(1-x)SrMnO_3与YSZ之间在1400℃的反应机制,研究了降低反应倾向的方法。发现向阴极材料中引入部分Cr ̄(3+)能获得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氟碳铈精矿空气中焙烧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军  张成祥 《稀有金属》1994,18(4):258-261
利用DTA、TG、XRD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山东微山的氟碳铈精矿在空气中焙烧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指出氟碳铈精矿的分解过程可分为两步,首先较低温度下,(Ce,La)CO_3F氧化分解为(Ce,La)O_(1+x),F_(1-x);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Ce,La)O_(1+x)F_(1-x)继续氧化分解,得到Ce_(0.75)Nd_(0.25)O_(1.875)和La_2O_3等,焙烧过程中部分脱氟,样品总失重率达19.54%。  相似文献   

4.
Eu^3+在(GdO)3BO3中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夷安  郭凤瑜 《稀有金属》1995,19(3):182-187
研究了紫外光(UV)和阴极射线(CR)激发下(GdO)_3BO_3:Eu的发光特性及其光谱随组成和结构变化的规律。在这两种激发条件下,(GdO)_3PO_3中的Eu ̄(3+)均能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CR激发下,在加速电压10~20kV、电流密度1~5μA/cm ̄2内,Eu ̄(3+)的发光亮度与电压或电流密度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具有耐电子束轰击的能力。根据395nmUV激发下(Gd_(1-x)EuxO)_3BO_3体系中Eu ̄(3+)的5D_1→ ̄7F_1跃迁(535nm)及 ̄5D_o→ ̄7F_2跃迁(611nm)发射强度与Eu ̄(3+)浓度的关系,证明其浓度猝灭机理分别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和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Pt/I_2/I ̄-电极电滴定法,系统地研究了,I ̄-EDTA-Cu ̄2+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提出了用Cu ̄2+盐返滴法和Na_2S_2O_3滴定法测定Ni ̄2+Sn ̄4+等金属离子的新方法,为多元素(如Cu-Sn、Cu-Ni、Cu-Ni-Fe等)连续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酸煮法由Li_2Mno_3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层状锂锰氧化物Li_(0.36)Mn_(0.91)O_2。这种产品的结构是由三角棱柱层(部分由Li ̄+离子占据)和共边八面体层(几乎完全由Mn ̄(4+)离子所占据)交替组成的。这种产物在80℃温度与LiI反应就生成一种岩盐相Li_(1.09)Mn_(o.91)O_2,母体Li_2MnO_3的结构中的立方密堆积氧阵列在这种岩盐相中重新产生。  相似文献   

7.
用稀土皂化有机相技术在轻稀土分离工艺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_(204)萃取剂,氮化轻稀士为原料,应用稀土皂化有机相技术,连续、稳定地生产出99~99.5%的Nd_2O_3、镧铈谱富集物及部分99~99.5%La_2O_3。且富集物LaCePr溶液稀土浓度提高了2~3倍,使下步工序的Ce-pr、La-Ce分离段,在相同设备、萃取参数条件下,较原设计工艺提高处理量近50%。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TCNQ、氧化吡啶稀土配合物的单盐(PYNO)_6Ln(ClO_4)(TCNQ)_2和复合盐(PyNO)_5Ln(ClO_4)(TCNQ_4(Ln=La~Nd,Sm~Yb,Y)共28个新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C、H、N元素分析、红外光部、部分化合物的紫外一可见光谱和质谱。单盐的室温粉末导率为10 ̄(-2)~10 ̄(-3)Ω ̄(-1)cm ̄(-1),复盐为10 ̄(-1)~10 ̄(-3)Ωcm ̄(-1)。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掺Ce ̄(3+)、Tb ̄(3+)的四硼酸铝钇(Y_(1-x-y)Ce_xTb_yAl(BO_3)_4)磷光体。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_(32)、Ln ̄(3+)离子处于六个氧形成的三棱柱中。测定了磷光体中Ce ̄(3+)、Tb ̄(3+)和Ce ̄(3+)-Tb ̄(3+)共掺时的光谱,观察到Ce ̄(3+)、的Stokes位移相当小(~1700cm ̄(-1))、Tb ̄(3+)的能级劈裂较明显和Ce ̄(3+)能将能量传递给Tb ̄(3+),测定了磷光体中Ce ̄(3+)、的荧光寿命,探讨了Ce ̄(3+)-Ce ̄(3+)之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差热与热重分析、变温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溶解性实验等手段详细地研究了未见报道的K_7H_6[Ln(W_(10)V_2O_(39))_2]·mH_2O(简记为Ln(W_(10)V_2),Ln=La ̄(3+)、Ce ̄(3+)、Pr ̄(3+)、Nd ̄(3+)、Sm ̄(3-)、Eu ̄(3-)、Gd ̄(3-)、Dy ̄(3-)、Yb ̄(3-),以下同)、K_(10)H_5[Ln(W_(10)VO_(37))_2]·mH_2O[简记Ln(W_(10)V)_(22)、K_(10)H_7[Ln(W_9V_2O_(39))_2]·mH_2O[Ln(W_9V_2)_2]、K_9LnMo_6V_6O_(39)·mH_2O[LnMo_6V_6]、K_(10)LnMo_5V_7O_(39)·mH_2O[LnMo_5V_7]和k_(13)H_2[Ln(SiW_(10)VO_(39))_2]·mH_2O[Ln(SiW_(10)V)_2]_6个系列50多种含钒镧系元素杂多配合物的热解性质,确定它们的分解温度分别为:Ln(SiW_(10)V)_2,450~500℃;Ln(W_(10)V_2)_2、Ln(W_(10)V)_2、Ln(  相似文献   

11.
郭凤瑜  彭夷安 《稀有金属》1994,18(5):398-400,F003
REBO_3基质中Sm ̄(3+)的阴极射线发光特性郭凤瑜彭夷安(北京大学100871)(湖南医学专科学校)REBO_3(RB=La、Gd、Y)是一类优良的发光材料的基质。对于REBO_3中稀土离子(如Ce ̄(3+)、Pr ̄(3+)、Sm ̄(3+)、E...  相似文献   

12.
高丽君 《云南冶金》1995,24(2):50-53
以0.25mol/L盐酸溶液中的Cl ̄-作配位基,用醋酸—醋酸钠溶液调整溶液酸度为pH2,研究了钛(Ⅳ)—水杨基荧光酮—正丁醇—三氯甲烷测定钛的体系,在上述条件下Ti(Ⅳ)与SAF形成了可被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的离子溶剂化缔合物,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缔合物的组成为[Ti(SAF_2) ̄+]Cl ̄-·4C_4H_9OH·2CHCl_3,其λ_(max)=530nm,ε_(530)=1.6×10 ̄5L·mol ̄(-1)cm ̄(-1)。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直接测定生铁及硅石、矿石中微量钛的光度测定法。  相似文献   

13.
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钴、镍和铜的方法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Pt电极作指示电极,W电极作参比电极,在氨性介质中,以K_3Fe(CN)_6滴定Co ̄(2+)以后,继而利用Fe(CN)/Fe(CN)作指示离子,在pH5.5~6.0,用Zn ̄(2+)返滴定EDTA,连续测定Ni ̄(2+)或Ni ̄-Cu含量,再用硫酸肼作Cuy ̄(2-)的释放剂,Zn ̄(2+)返滴定释放出的EDTA测定Cu ̄(2+),实现了Co-Ni-Cu连续测定。镍精矿样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和试样中标准回收率分别为Co:1.4%,99.5±1.2%。Ni:1.1%,100.1±0.9%。Cu:2.0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壳聚糖从CuSO_4溶液中吸附Cu ̄(2+)的吸附速率,以及25℃下从CuSO_4、Pb(NO_3)_2、CdCl_2、ZnCl_2溶液中吸附Cu ̄(2+),Pb ̄(2+)、Cd ̄(2+)、Zn ̄(2+)的等温平衡线。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的初期速率较大,中后期较慢,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需30h以上,文中探讨了加快吸附速率的手段。实验中发现,无机盐阴离子种类的变化对壳聚精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没有影响,因而认为壳聚精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及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壳聚糖吸附Cu ̄(2+)后,外观将从白色半透明状转变成鲜艳的绿色,且不被水所洗脱,因而建议用作建筑涂料的基料。壳聚精对Mn ̄(2+)及碱土金属离子Ca ̄(2+)、Mg ̄(2+)没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DTA研究了LaCl_3-CaCl_2-LiCl三元体系相图。结果表明:本体系属简单低共熔体系,体系内有对应于LaCl_3、CaCl_2和LiCl的三个液相面,三条二次结晶线和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37.4%LaCl_3、32.2%CaCl_2,424℃)。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优级纯HCI加二次水为介质,连续测定99.99%La_2O_3中10个非稀土杂质,采用正交设计实验L_9(3 ̄4) ̄[1],同时考虑稀土杂质的测定,对ICP-AES进行工作参数的最佳选择,并考察了基体镧的影响,指出了连续测定的最佳基体浓度和酸度,在最佳条件下,测出杂质的回收率在88.0%~10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44%~14.03%之间,检出限在0.06~3.45μg/g范围内,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满足99.99%La_2O_3产品中非稀土杂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马文骥 《中国锰业》1994,12(2):55-59
在H_2O_2存在下用稀硫酸浸出太平洋锰结核,首先将高品位锰结核磨细至0.074mm,浸出条件:矿浆浓度lg/L、H_2SO_4浓度3.5×10 ̄3~25×10 ̄(-2)mol/L、H_2O_2,浓度1.7×10 ̄(-3)~2.6×10 ̄(-2)mol/L、温度30~90℃。所得结果归纳如下含少量H_2O_2的稀H_2SO_4可于室温快速从锰结核中提取Ni、Co、Cu和Mn,金属的提取率依赖于H_2SO_4和H_2O_2的浓度,缺少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得到满意效果。该方法与以往的浸出工艺不同,金属的提取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最佳条件下,各金属的提取不如下:Mi100%、Co95%、Cu100%、Mn100%、Fe60%。  相似文献   

18.
贺晓唯  王秋泉 《稀有金属》1994,18(6):444-448
利用乙基罗丹明B-硅钼杂多酸-阿拉伯树胶新显色体系测定了高纯La_2O_3中的痕量硅。本法灵敏度高,在工作波长596nm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2.8×10 ̄5L·mol ̄(-1)·cm ̄(-1),且不需分离直接用于高纯La_2O_3中痕量硅的测定,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Ni-MnO_2同时电解的电极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试验证实了Ni-MnO_2同时电解是可行的.并考察了温度、电流密度,Ni ̄(+2)浓度.Mn ̄(+2)浓度,阴极液pH等条件对电积过程的影响,在综合的最佳条件下试验获得满意的结果阴极产品符合特号镍要求,阳极产品为γMnO_2,本流程较之常规流程可节电60%~70%。  相似文献   

20.
氟碳铈矿热分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XRD法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氟碳铈矿焙烧分解产物的组成,探讨了氟碳铈矿的热分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氟碳铈矿的热分解是分步进行的。首先(Ce,La)CO3F分解成(Ce,La)OF;升高焙烧温度,(Ce,La)OF发生相分解,生成Ce0.75Nd0.25O1.875和(Ce,Pr)La2O3F3两相;随着焙烧温度的继续升高,(Ce,Pr)La2O3F3可分解为LaF3、Ce2O3、PrO1.83等相。焙烧过程中Ce3+、Pr3+氧化为四价,没有明显的脱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