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今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就是“每个人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粮食安全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安全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黑龙江这样的农业大省,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首先提出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大会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首先提出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大会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又对“粮食安全”的涵义做了第三次表述:“只有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  相似文献   

4.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首先提出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目前一种基本的生活权利,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包括量和质的安全,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要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不仅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食用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5.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首先提出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目前一种基本的生活权利 ,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 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修改 ,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包括量和质的安全 ,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要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 ,不仅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 ,还要确保粮食食用安全、卫生。我国是粮油生产和消费大国 ,从 1 995年到现在 ,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工业部…  相似文献   

6.
国家食物安全及其保障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内约定俗成的“粮食安全”,实际上应为“食物安全”。FAO于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敲响“食物安全”的警钟,明确提出“Food Security”,其本意是“食物安全”。当然,在整个“食物安全”中,不同品种食物所占的份量、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作为禾本科作物的“粮食”,是整个食物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其他主要动植物食物(肉、蛋、奶、鱼、油、糖、果蔬等)也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粮食”相辅相成。一、 我国目前食物安全状况衡量国家食物安全状况的好坏、水平的高低需要用科学原则和客观指标体系为标尺。客观评估,从20世纪90…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倍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早在1974年11月,联合国根据不结盟首脑会议的倡议,在罗马召开了联合国世界粮食会议,形成了最初的粮食安全概念。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足够的食品”。同时,又提出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指标,即粮食库存量至少应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17%~18%。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将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并且做出了《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在具体操作中有丰富生动的实践,但是我们必须辩证分析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探索“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FAO食物平衡表数据,对泰国40年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和营养摄入水平进行分析,找出泰国食物消费模式升级的变动特征,并对升级前后泰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泰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食物消费模式发生了升级,对应食物消费升级,泰国粮食安全水平略有上升,但仍存在轻度风险。  相似文献   

10.
概要介绍世界稻米生产国,尤其是亚洲各主要产稻国的稻米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以配合宣传“2004国际稻米年”,让人们了解稻米生产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FAO所提出的口号——“稻米就是生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围绕发展战略、科技研发、产业发展、营养健康等领域解读大食物观,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大食物观的具体内涵及实现路径。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梳理“大食物观”的内涵演变,剖析“大食物观”的内在要义。结果:粮食安全是大食物观的坚实保障,营养健康是大食物观的现实需求,生态文明是大食物观的客观要求。结论:贯彻大食物观要求我们在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同时,既要满足民众对质量的期待,也要实现生态友好的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食物安全保障概念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人有饭吃”,消除饥饿和贫困,一直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成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主要任务是解决粮食安全(FoodSecurity)问题。长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关于粮食与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一、中国关于粮食与食物安全概念的发展和问题(一)粮食长期短缺时期中国对于“粮食安全”一词的翻译和理解联合国粮农组织早期提出食物安全保障(FoodSecurity)的概念之后,中国派驻粮农组织的中文组,即把Food Security翻译成“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中国的专家学者和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深入阐述了树立“大食物观”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两大问题的深远意义。文章探讨了“大食物观”的丰富内涵、客观必要性及物质技术条件:包括粮食生产打破周期,创造“十九连丰”的奇迹;粮食产能连续8年达到1.3万多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口粮自给率达到98%以上。文章还深刻阐述了落实“大食物观”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特别要处理好落实“大资源观”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最后,文章强调,要以胸怀“国之大者”的情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大食物观”,夯实“大国粮安”的“压舱石”,保障中国人的饭碗装得更丰满,端得更牢稳,吃得更健康。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天然食物(品)中,没有任何一种食品所含的营养成份能完全满足人体的需要而达到“完全营养食品”的要求,同时,更没有哪一种食物能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比  相似文献   

15.
信息纵横     
世界粮食日——一个免于饥饿的千年  本刊讯,世界粮食日 (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 10月 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在第 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决定, 1981年 10月 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各国政府都要举办纪念活动。 2000年世界粮食日的宣传主题为 :“一个免于饥饿的千年”。全世界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已从 80年代中期的 5.5亿人增加到 8亿,粮食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在 1983年 4月提出 :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  相似文献   

16.
大食物观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学习和领悟大食物观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为研究大食物观提供了独特视角。人本性是大食物观的重要特征,其具体表现有:在大食物观的生成逻辑上,缘于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大食物观的价值取向上,是为了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食物需要;在大食物观的实现路径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食物浪费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威胁着粮食安全,已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目前,随着互联网外卖的普及,大学生群体在外卖食物浪费和外卖垃圾处理不当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一、研究背景食物浪费是世界性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测算,全球每年约1/3的食物(约为13亿t)在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8.
在近日召开的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任继周说,中国现在及今后面临的不仅仅是“粮食安全”问题,而是“食物安全”问题.发展“草地农业”是解决中国“食物安全”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9.
翟潇楠 《中国食品》2023,(18):106-108
<正>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作为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纷纷进入茶饮市场,新茶饮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黄俊毅 《中国食品》2024,(5):110-111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地位,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明确提出“开发森林食品”。那么,我国森林食品生产形势如何呢?森林食物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重要农产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显示,2023年,以经济林为主体的森林食物产量达2.26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