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刘书宝 《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2):21-22,38
通过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防沙问题的研究,阐述了此类电站泥沙淤积带来的工程问题以及通过建设下水库拦排沙系统、对拦沙库的洪水进行合理调度,使抽水蓄能电站在使用基准期内正常运行。通过泥沙淤积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对排沙措施和防沙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黄河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骅 《人民黄河》2002,24(2):7-9
黄河下游泥水淤积形成悬河,为国家防汛保安之心腹大患。分析认为,防沙减沙、加强中上游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进而提出“上中下游区域、大中小坝库工程,点线面治理三结合,拦、淤、保、冲、排五兼顾,以拦、淤、保为核心”的治理方略,以防治黄河河床抬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运城地区夹马口、小樊和尊村三个扬水泵站长期脱流而兴建的黄河浪店水源工程,目前正处于施工招标阶段。该工程总设计流量为611m3/s,灌溉面积1445万hm2。黄河浪店水源工程吴王站址位于黄河河床及河漫滩上,站址地基上部为厚层全新统河湖相沉积砂土层,其...  相似文献   

4.
兴建浪店水源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主要正面影响有:(1)解决了夹马口、小樊、尊村三大泵站的水源脱流问题;(2)减轻了三大泵站的机泵磨损,渠道淤积和田间土壤沙化;(3)补充涑水河盆地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位下降;(4)增加灌区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5)保护黄河沿线村庄的土地安全。其主要的负面影响有:(1)占用部分耕地;(2)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的水质;(3)破坏部分植被 。浪店水源工程的兴建和运行利远大于弊,因此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程进度,使其早日建成受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特点、泥沙在水中的分布规律以及沿黄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 ,提出了引黄防沙工程设施的设置及其结构特点 ,并在引水口处使用不倒式拦沙潜堰进行拦沙 .不倒式拦沙潜堰用复合材料制成上轻下重的不倒式单元板块 ,关闸停水时 ,拦沙潜堰直立于引水口静水之中 ,隔断大河与引水渠之间的水流交换 ,防止引水渠及引水口门的淤积 ;开闸引水时 ,使拦沙潜堰顶没入水面以下一定深度 ,表层水流越堰而过 ,含沙大的中、底层水流被阻于大河之中顺流而下 ,起到拦沙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衍庚 《人民黄河》2004,26(6):1-3,9
将黄河下游治理成窄深河槽,能输送高含沙洪水,进而解决防洪问题,是国家“上拦”治黄战略的完善。利用东线南水北调工程向黄河增水,促使窄河道河床冲刷下切,以形成宽河道溯源冲刷。调整南四湖流域以泄为主的水利体系,实行蓄泄结合,促进东线引江淮汛期水优化,使增水刷黄有了水源。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泄水冲刷,东线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平湖向黄河增水冲刷,两种冲刷共同作用,给黄河治理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由山东省水利厅、菏泽市刘庄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省济南水文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邹平县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省第二水利工程局联合承担的“黄河下游山东引黄灌区新型渠首防沙渠系减淤工程试验研究”项目于1997年年底在济南市通过技术鉴定。该项目是多专题系统性的攻关研究课题。内容包括黄河下游元坝引水口门的水沙动态观测、引黄灌区新型渠首橡胶坝引水防沙工程模式、工程引水防沙机理、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管理、工程效果原型观测、工程动床模型试验、渠系减淤工程试验、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等10余项专题成果。分别从工程建…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大盈江三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取水防沙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重点研究分析水沙特性分析、拦沙坎体型的确定、运行方式及取水防沙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河下游山东引黄灌区清淤难、沉沙难、渠首沙化等难题 ,总结黄河下游无坝引水防沙工程建设的经验 ,根据黄河水沙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适合中国黄河特点的新型渠首橡胶坝引水防沙工程的基本模式 ,解决了黄河下游引水防沙工程中增引含沙量小、粒径细的表层水 ,减少河道底部粗沙入渠 ,同步进行引水与防沙等技术难点 ,通过工程实践 ,大幅度提高了工程防沙减淤效果 .  相似文献   

10.
浪店水源工程2002年建成正式投入使用浮体泵站,工程运行一年多的结果表明。该工程不仅能适应黄河小北干流泥沙含量较大、主流不稳的特性,而且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引黄灌区沉沙高地还耕模式及覆淤土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黄河下游山东引黄灌区沉沙池运行的基本历程,总结出适合黄河下游灌区沉沙池高地覆淤还耕的新模式,并分析了产生该模式的特定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同时,设计了5种覆淤土层结构、10种种植处理方式,经过4年规范的作物种植试验,分别获得其产量、产值,之后采用多因素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中优选出3种覆淤土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中的应用,使我国泥沙颗粒分析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仪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3.
黄河综合治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引起了河道淤积萎缩。黄河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缩窄河槽、稳定流路,以提高中枯水河槽的挟沙能力,治河措施可兼顾保水作用。黄河龙潼河段的滩地堆沙和控导河势等综合治理须与古贤水库的规划设计紧密结合。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河道的纵向输沙平衡和平面上的河势稳定,根据水沙减少的情况修订规划,沿程整治河宽应随比降的减小而减小。干支流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须与河道整治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的作用。考虑到黄河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及水库的调节作用,建议利用过去的降水资料重新推算产生的径流,以修正水沙系列和洪水频率。  相似文献   

14.
在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前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调水40亿m^3,2030年调水100亿m^3,2050年调水190亿m^34进行了分配研究,提出了重点水资源利用的水源工程和不同调水量的受水区范围,并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应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尽快实施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楠溪江上游跨流域引水将导致下游感潮河段的淤积,应用河口河相关系式预测了下游河道淤积面貌,并通过永宁江引水后的实际淤积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复核,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径流减少以及河道淤高引起的潮汐、潮流、洪水位等水文要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段河道来水及引水条件的分析,认为影响山东省引黄闸引水的主要因素是黄河用水需求量的增大、河道来水量的减少和渠道的淤积,河道刷深也对部分引黄闸引水有影响。提出保障引黄灌溉与供水的对策:在工程措施上,应及时清除闸前和闸后渠道淤积泥沙、稳定河势、建设提水泵站、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平原水库建设;在管理措施上,应加大山东段黄河引水期的下泄流量,实施水量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加强对灌区尾水和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等;在政策措施上,应出台有关平原水库建设的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法制建设、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7.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6,(21):36-38
“数字黄河”工程经过5年的建设,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学模拟系统建设将是今后5~10年努力的方向。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要围绕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型、水库调度模型、黄河下游河道水沙演进模型、河口模型、水质预警预报模型、宁蒙河段冰凌预报模型六大模型系统开展。要充分认识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持之以恒地进行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口拦门沙是河海动力相互作用后径流势能锐减,咸淡水混合,泥沙絮凝加速沉积而成的堆积体,是造成河口河段泄水泄沙不畅、淤积加快、水位抬高和流路摆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以往黄河口口门5种疏浚技术方案的综合分析比选,推荐绞吸式挖泥船和扰沙船两种技术方式相结合进行疏浚黄河口拦门沙。  相似文献   

19.
尊村引黄渠道淤积问题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流的特点是含沙量大,对于引黄渠道而言,减小或避免泥沙淤积是新建渠道和旧渠改造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运城尊村引黄渠道泥沙淤积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解决渠道泥沙淤积的具体办法,即改善渠首引水的含沙量,改变渠道边壁粗糙度,特别是采取工程措施,优化渠道断面是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R/S分析法、游程分析法和马尔可夫过程分析法对中部引黄工程水源地年径流量长期演变规律进行分析。黄河河曲站年径流量时序在1978-2010年整个时段内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且可以预测出未来河曲站的年径流量将继续呈较显著减少趋势;河曲站连丰、连平和连枯状态的出现概率都随连续年数的增加而减小;在长期丰枯演化过程中,偏枯年的重现时间最短,偏丰年的重现时间最长。中部引黄工程水源地年径流量未来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在年径流长期丰枯演化过程中,出现偏枯年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旨在为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中部引黄工程供需调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