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纳米碳酸钙和铜粒子混合物作为添加剂加入润滑油中,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含纳米碳酸钙和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润滑油.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观察分析磨损钢球表面的磨痕形貌、化学元素和纳米粒子形态.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的混合粒子的最佳添加量为:总添加量Wt(CaCO3 Cu)%=0.6%,WtCaCO3%:WtCu%=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抗磨、减摩性能.研究表明,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机理与纳米粒子存在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混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含纳米碳酸钙和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润滑油.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面磨痕的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在磨损表面纳米粒子的形态与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的粒子混合物的最佳添加量为:纳米碳酸钙与纳米铜的总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0.6%,纳米碳酸钙与纳米铜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还表明,润滑油中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优良摩擦学性能与纳米粒子在表面存在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琳  汪万强  徐想娥 《材料保护》2013,46(1):22-24,8
为了研究纳米铜粉的制备与其摩擦学性能,利用高能球磨机采用干湿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铜粉,再将其加入500SN齿轮油中制成润滑油添加剂,用透射电镜(TEM)及万能磨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铜粉的微观形貌及其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铜粉粒径为10~40 nm,在修饰剂中分散较好,颗粒表面有明显包覆层;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可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纳米铜粉含量0.05%的纳米铜润滑油样的摩擦学性能最好且摩擦系数最低;低载荷下纳米铜润滑油样的摩擦学性能优于高载荷下的。  相似文献   

4.
陈江  王晓丽  徐滨士  许一  张冠楠 《材料保护》2012,45(4):27-29,73
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够深入。对车辆柴油发动机使用过的废CD 10W-40润滑油进行净化处理得到预再生润滑油,再补充合适的添加剂制得再生润滑油。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不同再生油品的抗极压性能和减摩抗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废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比新润滑油下降36.5%,减摩抗磨性能明显降低;将4%高级复合润滑油添加剂TY补充到预再生油中得到的再生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与新润滑油相当;将5%自制的复合添加剂RC加入到预再生油中,所得再生润滑油的PB值较新润滑油提高35.1%,摩擦系数降低30%左右,磨斑直径减小;复合添加剂的加入可使废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醋酸铜为母体,维生素C(Vc)为还原剂,吐温-80为修饰剂,用原位合成一步法在基础油液体石蜡中成功制备了粒径分布为2.3—9.5nm、平均粒径为4.3nm的纳米铜胶。以制备的纳米铜胶的液体石蜡为润滑油添加剂,将其分散于关孚1号5w-30全合成机油中,制得分散稳定性、兼容性优良的纳米润滑油,在UMT-II摩擦磨损实验机、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分别考察添加纳米铜胶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散射光谱(EDS)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的纳米铜胶在摩擦表面的划痕和犁沟处沉积并铺展成膜,相比关孚1号5w-30全合成机油,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显著改善了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表现出优异的抗磨减磨性能、极压性能和极限工作能力等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粉体技术》2016,(3):81-85
为了研究远红外纳米陶瓷粉作为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将其表面改性后添加到牌号为150SN的基础油中,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对比研究陶瓷粉润滑油和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和对应钢球的磨斑直径变化以及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两者的摩擦系数起始阶段相差不大,后期陶瓷粉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大幅减小;陶瓷粉润滑油的平均摩擦系数随着陶瓷粉添加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陶瓷粉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平均摩擦系数达到最小,相对基础油的变化率达-31.6%;陶瓷粉润滑油的磨斑直径远远小于基础油的,当陶瓷粉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磨斑直径最小。  相似文献   

7.
王德岩 《功能材料》2007,38(A10):3938-3940
概述了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必要性,讨论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述了可以适用的纳米粒子种类,指出了纳米粒子改性存在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摩擦性能好的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制备了一种分子中含有巯基苯并噻唑官能团的有机硼酸酯化合物添加剂BTSB,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BTSB加入Priolube 3970多元醇酯基础油中,在四球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BTSB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BTSB添加剂在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突出的极压性能,在工业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纳米润滑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阐述了纳米无机单质,无机盐、氢氧化物、氧化物和高分子微球的摩擦学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方法及抗磨减摩机理,介绍了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杨明娣  张琛焱  孙梅  陈广美 《材料保护》2012,45(2):22-24,27,85
用离子液体法制备Cu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摩擦学研究优于常用的方法,以往对此报道不多。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BMIm]NTf2}离子液体,利用化学还原法分别在水溶液和[BMIm]NTf2中制备了Cu纳米颗粒,采用XRD,TEM,TG和DT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2种纳米Cu颗粒溶于N68基础油中,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2种纳米Cu添加体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磨痕表面进行了SEM分析。结果表明:[BMIm]NTf2离子液体中制备的Cu纳米颗粒为面心立方结构,粒径为3~25nm,能够显著改善N68基础油的抗磨减摩性能;与水溶液中制备的纳米Cu添加体相比,其摩擦系数下降了24.6%,钢球磨斑直径下降了18.8%,PB值提高了16.4%。  相似文献   

11.
纳米粒子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能明显地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了磨痕形貌,分析了纳米粒子在磨痕表面分别以"垫片"和"轴承"形式参与润滑.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鹤龙  徐滨士  许一  王晓丽 《材料导报》2005,19(10):53-55,62
综述了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摩擦学作用机理及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粒径、添加量、摩擦条件、润滑介质及材料特性等因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合成法在非水体系中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的油溶性γ-Fe2O3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油溶性γ-Fe2O3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液体石蜡减摩抗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是由无机γ-Fe2O3纳米核及化学吸附其表面的硬脂酸单分子层组成,无机纳米核平均粒径为4nm;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增强液体石蜡的减摩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油酸咪唑啉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中引入氮原子可以改善其水解稳定性和减摩耐磨性能.合成了3种油酸咪唑啉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含量、载荷对试样在液体石蜡基础油中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XPS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羟乙基油酸咪唑啉与硼酸摩尔比为3:1合成的硼酸三元酯添加剂以2.0%(质量分数)加入到液体石蜡中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效果,但其极压性能不理想;磨斑表面主要形成有机边界润滑膜,没有生成B2O3和BN,在高载荷下油膜脱落或破裂,磨斑表面B的含量很低;添加剂没有和金属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推测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可能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金属铜粒子粒度难以控制,其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采用机械化学法在QM1SP04高能行星球磨机上制备出了铜颗粒粒径在15~60 nm之间的纳米铜浆,并与润滑基础油N68混合搅拌、沉淀后,获得了油溶性良好的纳米润滑油添加剂NT-1.用XP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NT-1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NT-1纳米添加剂的N68润滑油比未添加时总磨损量减小了135%,出现了负磨损现象;将NT-1添加到长城15W/40SE汽油机油中,其PB值增加了26.0%,摩擦系数降低了11.1%,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和自修复功能.同时,将NT-1添加剂与3种有机钼盐配对试验,发现加入2%的硫化硫磷酸钼使基础油的承载能力提高了98.3%,其原因可能是有机钼与纳米铜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腐蚀和氧化安定性试验研究了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对国内的酯类航空润滑油及俄罗斯相同等级产品的氧化安定性进行了对比评定。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communication,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morphological,optical,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iO_2 and CaCO_3/TiO_2 nanoparticle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have been reported.In an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of CaCO_3/TiO_2 nanoparticles,the peak at 29.41°of CaCO_3 has been detected,demonstrating its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TiO_2,which is further verified using high resolu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strong quenching in photoluminescence emission,in the case of CaCO_3/TiO_2nanoparticles,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in recombination rate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In the case of UV—visible reflectance spectra,the absorption edge for CaCO_3/TiO_2 nanoparticles has slightly been found to be blue-shifted as compared to bare TiO_2 nanoparticles,which corresponds to an increase in energy band gap of the former.The dye desorption studies reveal that CaCO_3/TiO_2 electrodes adsorbed more dye than the bare TiO_2 electrode.CaCO_3/TiO_2 based DSSC show improved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to the bare TiO_2 based DSSC as CaCO_3 coating on TiO_2 forms an energy barrier,and,consequently suppressing the charge recombination,and,thus,improving the overall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η) from 0.46%to 1.44%under the illumination of simulated light of 100 mW/cm~2.  相似文献   

18.
纳米CaCO3改性聚丙烯性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双螺杆共混方法制备纳米CaCO3改性聚丙烯(PP),通过一步法、两步法两种共混工艺,研究了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TEM、XRD、DSC对分散情况、β-PP晶相的生成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优于一步法;纳米CaCO3的加入,提高了PP的韧性,使PP成型收缩率增大。并对纳米CaCO3增韧PP和纳米CaCO3的加入使得PP收缩率增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