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宠儿》中的话语对抗与主体动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是黑人文学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深刻揭示了话语与主体性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处于对抗的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分别采取不同的话语形式,以期建立不同的话语秩序。奴隶主叙述以书写性文本为表述模式,巩固其权力并消解奴隶主体性。另一方面,奴隶们选择植根于黑人口头传统的口语性文本,与书写性文本形成对抗。莫里森将源于黑人口传文化的召唤—回应模式融入了小说创作,不仅使奴隶叙述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参与性、即兴性等特点的口语性文本,而且促成了奴隶叙述文本之间、奴隶个体之间的动态多重互动,奴隶最终得以重建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了郭平小说集《后来呢》的叙事特征,指出了郭平小说在叙事上具有从经验叙事进入到精神叙事、从文本叙事进入到意象叙事的特征。叙事方法是作者叙事态度的体现.由此可以深入地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叙事层面上超越现实,进行个人化创作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序曲》《启示》和《莫斯小姐的一天》三部小说中不同的女性人物,发现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为潜藏文本的解读埋下了伏笔。例如,曼斯菲尔德充分借助"镜像"和"叙事视角的转换"这两个"障眼法",将女主人公不为人知的"真实自我"隐匿在潜文本中。这种潜文本的叙事策略,巧妙地揭示了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女性人物自身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本人出于女性的天性,先于时代,自觉为女性争取独立、平等和自由而发出呐喊。  相似文献   

4.
碎片化叙事是现代诗歌叙事文本的一大叙事特色,只不过学界研究诗歌叙事模式的学者们未能意识到其存在性及其构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拟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理论以及现代诗歌叙事文本的碎片化叙事特征,从现代诗歌叙事文本叙事主题碎片化、叙事结构碎片化、叙事情节碎片化、叙事视角碎片化以及叙事人物碎片化等五个方面探寻诗歌叙事学(Poetic Narratology)的碎片化叙事模式的构建,以发展和完善诗歌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现代小说艺术独一无二的一种艺术实验,这突出地表现在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尝试了一系列立体主义艺术手法,如多视角叙事、主观并置和拼贴等。主要探讨这部小说叙事中的立体主义拼贴艺术手法及其文本意义,这样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叙述策略、象征的运用和特殊语言的使用等方面对《喜福会》进行文本风格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喜福会》中,匠心独具的叙事策略、精致细腻的象征意象和大胆创新的语言使用,彰显了其文本风格特色,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且赋予文本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当代作家董立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本内容的探讨、小说悲剧意识和女性形象探讨、叙事研究和小说局限性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小说创作和研究的同步进行,既引导作家及时调整创作思路,也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冷静而理性的学理反思。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当代作家董立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本内容的探讨、小说悲剧意识和女性形象探讨、叙事研究和小说局限性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小说创作和研究的同步进行,既引导作家及时调整创作思路,也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冷静而理性的学理反思。  相似文献   

9.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海明威打破传统的全知叙事模式,在该小说中形成了叙事的独特风格,使小说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从叙事学的角度,解析了《白象似的群山》中叙述视角的特征及其效果,领略了作家独具匠心的叙述策略,挖掘了蕴藏在文本空白中丰富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元小说、元电影是“元叙述”寄生的不同体裁,在叙事方面有类似于“大盒套小盒”的故事架构。“戏仿”、“拼贴”、“时空转换”等叙事技巧,复调的叙事架构,在自我指涉的过程中颠覆了艺术的形式,消解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以元小说《苏菲的世界》和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为例,比较元小说与元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苏童小说叙事的特色之一。苏童创造性地把意象的审美机制引入叙事文学领域,以意象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改变了传统小说较为单调的叙事方式,使文本具备了现代小说独有的弹性与张力。意象叙事的创作策略在苏童小说《米》中运用得最为突出,作家营构了大量繁复隽永、独具特色的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象成为叙事活动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文本批评概念之一,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还包括文本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语境之间的相互映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新作《仁慈》从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互文性的特点,并通过对互文性的运用表现出小说独特的主题,凸显了莫里森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言情作为金庸小说的一种话语形式,其意义也是为了实现小说的叙事功能。既讲述完整的情爱故事,又使男女情爱成为小说因果之链上的重要环节,延宕或者推动武侠小说总体叙事的发展。在金庸小说中,言情叙事和武侠叙事的融合在两种不同叙事情调之间形成了张力叙事。  相似文献   

14.
FRM是一种阅读教学法,其义指四种文本资源,即文本符号解码、文本意义推理、文本环境应用和文本信息分析资源。FRM可为阅读提供怎样阅读,同时也识别阅读材料和阅读训练的模式。将FRM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很有意义,它使教师能够合理设计他们的阅读计划,同时也使阅读困难的学生从四资源中得到阅读训练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文本和影视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日瓦戈的艺术形象进行了解读。导演大卫·里恩在改编的影片《日瓦戈医生》中,在把握日瓦戈的诗人气质方面尽了最大努力,但依旧缺乏小说中的日瓦戈所带给阅读者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这正是影视艺术难以把握文本解读的多义性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白朗》作为贾平凹的一篇优秀小说,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也反映了贾氏对生存的深入思考。小说的文本构成方式既能反映出贾氏对既有文本的创新能力,也能极好地体现他对生存意味的思考。通过仔细阅读,可以看出《白朗》是一篇由众多已有文本构成的小说,这些文本在小说中或被引述,或被改写,用"奇事"构架白朗这个"奇人",制作出一个表达了作者特殊的生存体会的现代"土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卡波特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进行文本细读,从重复叙事这种结构范式切入,发现文本采用了结构重复,意象重复和场景重复的手法,体现出作者对小说主人公乔尔的“寻找”和“逃离”之路的独到理解和处理.从这3种重复叙事语言的分析入手,探讨其重复叙事中所隐含的潜藏文本和深层主题意义——逃离孤独、寻找关爱和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科马克·麦卡锡的普利策文学奖获奖小说《路》是一部关于末日来临之后人性和生存伦理困境的故事。在《路》中,麦卡锡借助一系列不同的叙事策略如叙事修辞标点符号的变异对比、人物心理叙事空间的变迁和叙事认知的预设干扰来增加文本张力,在文本中暗自建立自己的叙事伦理,巧妙地引导读者参与伦理判断,激励着读者对文本世界的想象性参与,进而促成其文本世界伦理主题的深度建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阐述了教育叙事文本的叙事方式、写作框架,写作手法以及创作一篇好的叙事文本的注意要点,以便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实践性参考,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过程相互作用的交互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阅读研究中出现了五种主要交互模式:交互激活模式、交互补偿模式、双边合作模式、自动处理模式和语言效率模式。这些模式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阅读过程的交互性特点。交互性也可以体现为文本语言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文本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