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介绍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及支持INAP的七号信令系统的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和事物能力应用部分TCAP。  相似文献   

2.
从建设智能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对湖北省智能网业务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建设方案,分析了SSP与SCP七号信令网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各地在建设7号公共信令网中必然会碰到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介绍与探讨。这些问题是:应以蓝皮书为依据实现7号信令,但必须与以红黄皮书为依据的兼容互通,并逐步更新改造为以蓝皮书为依据的7号信令;应要求信令点编码采用24bit,并能与14bit共存互通,并逐步过渡至全部为24bit;规划建立好LSTP,解决好不同制式程控交换机7号信令的互通;尽快开发应用SCCP和TCAP,以利智能网等新业务的早日实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智能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对湖北省智能网业务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建设方案,分析了SSP与SCP间七号信令网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智能网的结构和业务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智能网与7号信令系统的关系和智能网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在智能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说明。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智能网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七号信令网是电话网、智能网以及各种新业务的支撑网,是通信网络维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号信令网主要用于转接交换网的各种控制信令,是通信网的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有效的维护七号信令网,就需要建立七号信令监测系统。七号信令监测系统在日常维护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整个电信网络的性能和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7.
智能网(IN)是在1992年由CCITT标准化的一个名词,它是指一个能快速、灵活、经济有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各类新的电信新业务的体系。 实现智能网,除了需要信令网中所叙述的七号信令系统消息传递部分(MTP)的支持外,还必须有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和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的支持,因此在介绍智能网以前,先介绍SCCP与TCAP。  相似文献   

8.
林博文 《世界电信》1997,10(1):37-39
AIN是通过七号信令进行通信的下一代网络结构,允许运营者利用业务生成环境建立和提供新业务。美国Dialogic公司在智能网领域致力于网络连接能力,多种功能,业务管理和灵活推出新的业务等方面,并注重下一代IP应用产品,提出了模块化业务平台的概念以利于AIN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智能网工程的建设背景,网络结构,网路组织,业务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对七号信令系统的应用,国际,国同,省内智能网关系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最后,对广东省智能网的远期发展趋势作了介绍,并提出了近期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程控数字交换机应用的发展,本地电话网中对双向高速数据通路七号信令链路的需求日趋增快。攀枝花本地七号信令网转接点和信令点,相当于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第二级LSDTP和第三级SP。组织攀枝花本地七号信令网拟先设立2个STP,,需要扩充时再增至4个STP,并注意信令点编码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及信令网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智能网(IN)是90年代电信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就智能网的定义、概念模型、构成及业务种类作了详细介绍,探讨了我国智能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世林 《数字通信》1995,22(2):35-37
随着我国通信建设的大发展,数字电信网也日益扩大和发展,NO.7信令系统的组建将日趋重要。本文根据攀枝花市本地电话网的实际,对本地NO.7信令网规划与组织中的网络组成方式、LSTP的设置、信令点编码、信令网的安全可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产销差高、运营成本高是供水企业最大的痛点,为此供水企业早就开始使用智能水表的探索。本文首先梳理了智能水表的发展之路,从有线到无线,从短距离通信到长距离通信,从非运营商网络到运营商网络,比较得出目前的NB-IoT技术是理想的技术,然后设计基于NB-IoT的智能水表的网络架构、智能水表的工作方式,最后分析了基于NB-IoT的智能水表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移动智能数据业务网络功能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业务是目前移动通信发展最迅速的业务之一,与智能网(IN)的融合将会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且可以集中数据业务与智能业务两者的优势,无疑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尝试,但是两种体系的互通还不完善。本文分析和改进了移动数据业务网络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北京邮电大学CMIN02系统的数据业务与智能业务互通的功能模型,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G. N. Roberts  R. Sutton  A. Zirilli  A. Tiano   《Mechatronics》2003,13(10):1091-1103
The paper present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so-called intelligent paradigms of fuzzy logic and/or neural networks in ship autopilot designs.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PID autopilots,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early work using fuzzy logic techniques to describe and model the actions of helmsmen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fuzzy autopilots and how parallel advances in self-organising and adaptive network fuzzy inference systems were utilised to refine the early fuzzy autopilot designs. The us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adaptive and model reference approaches is also highlighted as is their use in optimising the parameters of neurofuzzy desig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observations on stability issu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s in intelligent ship autopilots.  相似文献   

16.
范海峰  刘本仓 《电视技术》2012,36(21):116-11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CERNET接入的高校校园网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网络速度的需求,结合现在校园网实际情况,利用NAT与路由技术,提出一套校园网智能出口设计方案,解决校园网用户访问国内其他运营商网络速度慢的问题,目前已经在某高校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智能网的概念和移动通信智能网的基本组成、概念模型和可承载的新业务。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智慧内容传播体系是新时代智慧广电建设的关键环节.智慧内容传播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广电网络服务品质的升级,实现广电智慧内容传播的规范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为新时代下广电网络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本文在研究分析智慧内容传播体系应具备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高质量智慧传输网络服务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描述移动智能网的概念、特征、体系结构和概念模型 ,介绍最新的移动智能业务及其操作原理 ,最后对移动智能网的业务建设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various services are emerging with totally different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which cannot be supported by the current 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5G). The future six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6G) is expected to have the capability to support new and unknown services with changing requirements. Hence, in addition to enhancing its capability by 10–100 times compared with 5G, 6G should also be intelligent and open to adapt to the ever-changing services in the IoT, which requires a conv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Computing and Caching (3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services for 6G, this paper identifies 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an intelligent and open 6G network, all featured with 3C convergence. These technologies cover fundamental and emerging topics, including 3C-based spectrum management, radio channel construction, delay-aware transmission, wireless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network self-evolution. Fr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3C-based technologi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 can see that although they are promising to enable an intelligent and open 6G, more efforts are needed to realize the expected 6G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