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酸豆乳质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分离训化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YLb-5和嗜热链球菌St-2对豆乳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豆乳的风味,组织状态和菌种特性以及发酵条件均影响酸豆乳的质量。YLb-5和St-2菌在纯豆乳中虽生长产酸,但其酸度均低于发酵牛乳的酸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嗜酸乳杆菌和传统菌混合发酵制作酸豆乳的工艺,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对提高嗜酸乳杆菌在发酵酸豆乳成品中存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可以促进酸豆乳中嗜酸乳杆菌的生长。通过对温度、发酵剂添加量及抗坏血酸添加量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感官品质良好、活菌数量较高的组合为温度39℃、发酵剂添加量6%,抗坏血酸添加量0.01%,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发酵酸豆乳质地细腻、酸甜适口,嗜酸乳杆菌活菌数达到6.3 × 108CFU/ml.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株自主分离的嗜酸乳杆菌研制发酵豆乳饮料,通过考察单因素对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生产成本和口感,并经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配比为:果胶0.11%、CMC 0.23%、黄原胶0.05%,均质压力为25MPa。   相似文献   

4.
嗜酸乳杆菌发酵大豆酸凝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嗜酸乳杆菌在豆乳中的生长情况,考察了温度、接种量、木瓜汁添加、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复配比例对发酵的影响,最后根据发酵豆乳的感官指标,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9℃、接种量为6%、木瓜汁添加量为10%、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配比为1:2是制作木瓜发酵豆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3.0×109CFU/mL,且产品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豆乳的单菌产酸曲线与混菌产酸曲线,并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它们对发酵豆乳的品质影响及与单菌发酵豆乳贮存期质量变化的比较。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影响酸豆乳质量的主要因素,嗜热链球菌次之。按体积分数为2.2%嗜酸乳杆菌、体积分数为3.0%保加利亚乳杆菌、体积分数为1.8%嗜热链球菌配比共同发酵,可得到组织状态、口感风味较好的酸豆乳,克服了单一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产酸慢、凝乳时间长、活菌数不高且贮存期活菌数下降快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增稠剂对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株自主分离的嗜酸乳杆菌研制发酵豆乳饮料,通过考察单因素对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生产成本和口感,并经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配比为:果胶0.11%、CMC 0.23%、黄原胶0.05%,均质压力为25MPa.  相似文献   

7.
酸豆乳饮料作为一种新蛋白饮料出现在国内外市场,与酸奶饮料相比,酸豆乳饮料原料丰富、加工成本低,是纯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通常以豆乳为原料加工酸豆乳饮料时,是在豆乳中加果汁,经酶处理或发酵处理制成酸豆乳饮料。酶处理方法是通过酶的作用使豆乳中的蛋白质分解,然后添加果汁或酸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嗜酸乳杆菌引入一般的酸豆奶中,研究了最适接种量和最佳混合发酵温度,测定了引入菌种对棉子糖的利用率。结果表明:最适接种量为1.8%,最佳混合发酵温度为38℃~39℃;对于甜型酸豆奶和非甜型酸豆奶,棉子糖的利用率分别为22.1%和近于100%。  相似文献   

9.
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豆乳和脱脂乳粉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嗜酸乳杆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作酸豆乳的工艺。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岭嵴分析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脱脂乳粉添加量为2.5%,发酵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0.
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酸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牛乳和豆乳为原料,对嗜酸乳杆菌G2的乳酸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经G2菌发酵后,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3倍,在4度下冷藏24小时,氨基酸的含量可增加20.15%,在实验中添加植酸,结果表明,当植酸的添加量为0.20%时,发酵24小时后植酸的降解率为55%,在豆乳中乳糖的添加对发酵产酸没有明显影响,利用嗜酸乳杆菌G2的嗜热链球菌F01对豆乳进行混合发酵8h,可得出满意的酸度(PH为4.2-4.3),因此植物蛋白乳可用来制备乳酸饮料。  相似文献   

11.
嗜酸乳杆菌生长促进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嗜酸乳杆菌活菌数,工业化生产嗜酸乳杆菌冻干菌粉,通过测定嗜酸乳杆菌发酵液的吸光度和活菌数,采用优选法研究了不同生长促进物质对嗜酸乳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m/m)的脱脂乳中加入麦芽汁、番茄汁、酵母膏、真菌浸汁、胡萝卜汁能显著促进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蛋白胨、葡萄糖次之,麦芽糖几乎无促进效果。因此,以脱脂乳为基础培养基,嗜酸乳杆菌的最佳生长促进物质的组合为0.5%(m/m)酵母膏、5%(V/V)番茄汁、5%(V/V)真菌浸汁、12%(V/V)胡萝卜汁和5%(V/V)麦芽汁,在此条件下其活菌数可达5.46×109cfu/mL。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生态菌株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对胃与小肠内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盐以及胰蛋白酶的抗逆能力,以MRS为培养基,模拟人体正常胃环境pH1.60~5.00、胃蛋白酶分泌量0.592~1.482μg/mL,小肠胰蛋白酶活力14.24~72.32u/g及胆汁盐含量0.03%~0.30%时,LactobacillusacidophilusInd-1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akcid在37℃温度下培养4h,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两菌株进行活菌计数。结果表明:在pH1.60~5.00,胃蛋白酶0.592~1.482μg/mL条件下37℃培养4h,活菌数在108cfu/mL以上;在胰蛋白酶活力14.24~72.32u/g范围内、胆汁盐0.20%的条件下,活菌数可在107cfu/mL以上。说明Lactobacillusacidophilus能顺利通过胃与小肠而进入大肠,并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13.
肠溶性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海藻酸钠为壁材,利用冷冻干燥与包埋结合的方法,将嗜酸乳杆菌包埋在保护微胶囊中,可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菌体冻干和胃环境的伤害而在肠环境中溶解释放,从而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嗜酸乳杆菌发挥益生作用。通过检测活菌数、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在模拟胃环境中的耐酸性和模拟肠环境中的肠溶性,确定出嗜酸乳杆菌微囊制备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乳化时间10min、搅拌速度400r/min、菌胶体积比为1∶6的工艺参数下,依据包封率为试验指标,参考粒径大小以及呈球效果,得到最高包封率为59.20%,且制成的嗜酸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从嗜酸乳杆菌增菌培养基基质的确定以及碳氮源的筛选等方面研究,优化了的最佳增菌培养基,即脱脂乳10% 酶解乳清6%,葡萄糖1.6%,大豆蛋白胨0.5%,酵母粉0.7%,西红柿汁12%,平菇汁12%,啤酒16%。在此增菌培养基上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菌数可达到8.3?09cfu/ml。  相似文献   

15.
以麦麸、豆粕、玉米粉为基质,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固态发酵的技术,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和营养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后纳豆芽孢杆菌数为9.8×109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7.1×109 cfu/g,蛋白酶活力达到2 240.9 U/g,粗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前增加了1.3个百分点,肽和氨基酸含量均为发酵前的4.5和3.4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大豆酸奶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它包括菌种筛选驯化、抗营养因子去除、设备配套及产品配方调整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用驯化的乳酸菌种进行发酵,制成营养丰富、酸甜适中的酸豆奶.研究大豆的处理方法、菌种的驯化方法、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得到酸豆奶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蔗糖加入量为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嗜酸乳杆菌细胞生长数学模型。分析了嗜酸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细胞活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经处理后拟舍出其细胞生长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能很好地拟合嗜酸乳杆菌细胞生长的动态变化,为其发酵工艺优化控制和发酵代谢产物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瞬时高温热处理,用1∶1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themophilus)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用实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研制出具有浓郁风味的乳酸菌发酵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