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水区域地质环境和地震资料采集方式为出发点,总结了深水地震资料的特征,包括海水速度变化大、地层各向异性影响突出、多次波复杂和崎岖海底成像困难等。同时,针对深水地震资料的特征,结合实际资料处理,对冷水校正、长电缆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动校正、多次波压制和崎岖海底成像等深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践,总结分析了深水地震资料在地震波振幅与速度、多次波的复杂性、地层各向异性及崎岖海底的影响等方面的特性;针对深水地震资料的特性,对振幅补偿、冷水校正、各向异性动校正、多次波压制和崎岖海底成像等深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洋深水区水深变化急剧、峡谷纵横、火山发育,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貌,严重干扰了其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时间偏移成像,进而影响到构造解释和圈闭落实。针对崎岖海底带来的影响,前人更多是从优化采集方案和地震资料特殊重处理,来获取高成像品质的地震资料。然而区域评价阶段进行大面积资料重处理成本高、周期长,无法满足低油价现状下勘探阶段降本增效的要求。基于地震正演模型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为例,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深水崎岖海底区构造解释和圈闭落实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的层位解释校正和崎岖海底校正,有效规避了地震假象和时-深转换过程中崎岖海底引起的假构造现象,最终通过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数据的解释成果对比,证实该方法是区域评价阶段解决崎岖海底影响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区域评价阶段能准确聚焦目标区,从而降低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成本,实现勘探阶段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4.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以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崎岖海底地貌为基础,利用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方法,对深水崎岖海底界面、深水崎岖海底下伏水平界面和浅水崎岖海底下伏水平界面等3个概念模型进行了地震波的激发照明与接收照明的能量分布特征研究,其结果可为深水崎岖海底地区地震采集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三维深水崎岖海底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存在诸多难题,如延续相位问题、噪声与多次波压制问题、成像问题以及长偏移距表现的各向异性问题等等。通过某三维工区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探讨了深水崎岖海底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分析总结了多域去噪的保幅压噪、多次波衰减、确定性子波反褶积、高密度双谱自动速度分析、弯曲射线偏移等技术及其处理效果,为类似工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底峡谷对深部地层时深转换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区域存在海底峡谷时,由常规的钻井资料时深转换方法得到的"深部地层"(这里指地震反射不受海底峡谷影响的地层)深度图上会出现"构造脊"的假象。当海底峡谷的宽度远小于地震采集电缆长度时,深部地层反射不受海底峡谷影响,这时在地震解释时应"忽略海底峡谷的存在",将峡谷作"填平"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真实的地层深度。  相似文献   

7.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海区域崎岖海底会造成地震波传播速度横向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时间偏移剖面中构造形态严重畸变,成像效果差。利用理论模型讨论了用常规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解决深水崎岖海底地震成像问题的有效性。通过对深水模型数据各种偏移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常规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均不能解决崎岖海底地区地震成像问题,而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实了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问题,从深水区地质条件入手,结合海上地震资料采集试验及实践,综合分析了深水区现有地震资料品质与研究区带地质特征、采集参数及处理流程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深水区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逐渐走向深海复杂海域,地震数据资料的采集难度不断加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国外对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介绍了适用于深水油气田永久性测量的新型光纤地震采集Stingray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安装、水下布局、应用价值,并与海上拖缆勘探技术、海底电缆勘探技术、海底节点勘探技术进行分析对比,Stingray系统在4D成像、4C成像、实时监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经济效益好、风险低、环评好,受到国外油公司广泛重视,希望为我国海上油田实现永久性监测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CSI(Compressive Seismic Imaging)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所开发出的一整套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综合技术,主要包括非规则最优化采样设计、地震信号的稀疏化处理、基于稀疏反演的数据重构及同时震源分离等内容。CSI利用非规则最优化设计和独立同时震源作业,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效率,缩短了采集周期,从而以较低成本完成高品质、高密度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通过信号分离与数据重建来高保真地恢复叠前地震信号。海底节点、海上拖缆和陆地可控震源等生产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宽频带处理以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相结合,CSI提供了高质量、高精度的地下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借鉴陆地宽线采集方式,首次提出了海上拖缆宽线地震采集处理理论。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中进行了海上拖缆宽线处理试验攻关研究,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线资料与常规二维资料相比,表现出了深层反射清晰、反射波丰富、资料信噪比高、横向连续性好的特征。海上拖缆宽线地震采集是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质量较为经济、实用、有效的技术,明显提高了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中地震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双检拖缆地震采集数据可以有效压制电缆鬼波,提高资料信噪比,而上下缆地震数据可以增强信号的低频并拓展其高频。将这两种非常规技术应用于南海北部潮汕拗陷进行高精度地震数据采集试验,对所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了联合成像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技术对潮汕拗陷中深层地震信号弱、同相轴不连续、信噪比低的地震资料品质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常规的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到目前为止一直采用单源(即多枪组合)和单缆接收地震波的二维或多缆接收地震波的三维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双传感器是在传统的传感器外增加了速度传感器,它们集成于固体拖缆中,两种传感器彼此互补,具有压制陷波、提供较大的带宽,增强穿透性的海上地震双传感器拖缆技术设备.利用这种拖缆技术对珠江口盆地北部潮汕地...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荔湾地区为南海北部深水油气重要勘探区。该区地震资料上多次波异常发育且复杂多样,单一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在调查荔湾地区多次波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技术组合应用的联合去多次波技术:①海底相关多次波为地震资料处理中多次波衰减的主要对象,可用基于波动方程的3DSRME技术来压制,理论和实际应用均表明3DSRME较之2DSRME更具技术优势;②拉冬域去多次波技术处理流程位于3DSRME之后,主要压制海底相关多次波以外的长周期多次波;③对于剩余的绕射多次波主要利用AVO预测法压制,基本思想是分离多次波与有效波,利用多次波与有效波的频率和能量差异进行压制。最后,从压制多次波效果和保幅性两个方面对联合去多次波技术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技术多次波压制效果明显,能够做到相对保幅处理。该技术为荔湾深水气田群的地震资料精细解释、AVO分析和叠前反演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上浅水区宽频地震勘探技术进展缓慢,尤其像渤海这样平均水深不超过30m的浅水海域,宽频采集难以实施,只能通过常规采集、宽频处理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的,其中鬼波及浅水多次波是制约浅水资料宽频处理的两个主要因素。针对浅水海域水平拖缆鬼波时空变剧烈难以压制的问题,研究了τ-p域自适应参数估计的水平缆鬼波压制技术;针对渤海海域海底模型难以建立、浅水多次波压制困难的问题,研究了τ-p域自适应海底模型估计的浅水多次波压制技术。渤海M工区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两项关键技术能有效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实现渤海海域常规水平拖缆地震资料的宽频处理。  相似文献   

16.
固体拖缆降低了由于天气变化涌浪波动引起的背景噪音,扩大了地震采集作业时窗;不会因拖缆外套局部受损而造成海上采集作业中断,避免了因破损漏油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整条拖缆比重均匀,拖缆平衡易于调整。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海上地震勘探固体拖缆,并对固体拖缆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体拖缆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用其获得的采集资料满足采集生产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要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必须发挥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具有的观测点定位准确,可以消除电缆鬼波影响,方便地实施宽方位、多方位、全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等优势。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底电缆地震数据的有效处理,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震数据,从而满足油气富集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料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东海南部油气勘探已有三十多年。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分布广泛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以往研究是以浅部新生界为主要目的层,地震采集参数存在电缆短、震源能量小、沉放深度浅等问题,获得的地震数据深部品质低。此文通过对该地区以往采集参数分析,地震剖面对比及主要参数的研究,制定了试验方案,并通过外业试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终的采集参数,取得了良好的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电缆拖带长度长(理论上最好9000 m),气枪容量大,电缆和震源的沉放深度深更有利于获得深部中生界的有效反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在珠江口盆地惠州、白云等富生烃凹陷采用的斜缆宽频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技术。此项技术与以往海上地震勘探各项常规技术的最大不同在于去除鬼波的方法,即通过处理随检波器深度变化而变化的地震子波,使鬼波得到彻底的消除,从而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高低频能量、拓宽了地震资料频带,使得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及成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