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钻井管汇常规无损检测费时费力的现状,从实验入手,根据声发射技术原理,分析出声发射源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在钻井管汇的的传播特性,结合凯塞尔效应原理,给出检测中排除噪声的方法,通过破坏实验研究分析出钻井管汇缺陷扩展的声发射信号参数特征,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将钻井管汇简化为一维物体,并给出钻井管汇声发射检测的最佳布点方式,为其他声发射信号传播衰减小、传播特性好的石油设备的声发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常压立式储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在常压立式储罐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了检测的原理和特点,以及检测程序.并对其在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的应用情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声发射诊断在压力容器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声发射技术采集信号、进行信号分析的相关原理以及利用其进行压力容器裂纹在线检测的方法 ,讨论了检测时的测点布置及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5.
主要通过对安全阀加载泄漏过程声发射监测,应用参数和波形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全阀泄漏时的声发射信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可有效实现安全阀泄漏监测和检测,撞击数和幅度参数可以较好地表征安全阀泄漏的不同阶段,试验条件下安全阀泄漏信号频率范围为0~500kHz,中心频率约为60kHz,其它条件信号频率特性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对安全阀在线监测和检测以及校验等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防喷器的密封检测是防喷器日常检修的必要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防喷器正常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确保钻井作业安全.防喷器密封检测中最常遇到的是泄漏问题,常常由于泄漏部位的隐蔽性和防喷器的高压危险性,使得泄漏位置不能快速准确被发现.利用声发射高灵敏度的特性,结合防喷器的声波传播特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防喷器泄漏的声发射检测布点方式、分析方法和判断依据,为其他石油设备泄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常压油罐是炼化企业、油库、加油站等单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设备。许多单位由于没有掌握油罐有效的检测手段,常有事故发生。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油罐费时、费力、损耗大,而且检测结果不准确。所以使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声发射是指材料局部因能量的快速释放而发出瞬态弹性波的现象。声发射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动态无损检测技术,将声发射技术运用于对石油工业井控设备的安全测评,成为其无损检测手段中的一大突破。利用该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在设备返修试验中及时和全面的检查、评价设备在整个承压过程中活动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全过程,还可以减少对正常生产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征,同时介绍了其在石油工业井控装置安全测评中的运用和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声发射技术在大型储罐腐蚀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石化行业大型立式储罐检测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声发射技术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于大型立式储罐的全面检验实例,并提出了推荐的储罐现代综合检测与评价技术的流程。同时,也对新技术应用的前景和效益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声发射检测原理及声发射源定位方法,并且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对5×104 m3常压储罐底板进行了声发射在线检测,在对储罐进行资料审查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制定了声发射检验方案,确定了传感器数量、安装位置并调试了检测仪器。检测结果表明底板出现轻微腐蚀,且有局部集中的现象。通过分析超声波测厚开罐检验罐底的实际情况,表明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对储罐的安全生产进行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从信息技术应用的多个侧面回顾了1998年以来信息技术应用对国内石油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展望信息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石油钻井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绍槐  何华灿 《石油学报》1996,17(4):114-119
石油钻井工程是信息密集型行业,钻井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文中分析了石油钻井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解释和应用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说明信息科学和智能技术在提高钻井技术水平上的重要性.提出了石油钻井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的研究目标、总体结构、逻辑结构设计和开发技术路线,并讨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石化管式炉自加热釜脱胎出来后近百年来的发展。介绍了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发过程中攻克的主要技术难关。论述了石油化工管式炉应用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可行性,研讨了石化管式炉应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及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超碱值石油磺酸镁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梁生荣  何力  张景河 《润滑油》2003,18(1):51-54
以石油磺酸铵为原料,采用红外光谱、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观测等方法对所合成超碱值石油磺酸镁产品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超碱值石油磺酸镁合成过程中水的加入方式对产品碱值及性能的影响,并对水的加入量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超碱值石油磺酸镁合成过程中,中和时不宜加入水,而在碳酸化时加入水有利于超碱值石油磺酸镁的合成,并可得到性能良好的超碱值石油磺酸镁产品;加入水的当量数应与加入氧化镁的当量数相当,这样可使超碱值石油磺酸镁的合成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测定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的主要标准方法,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差别,并提出了根据不同样品选择不同方法的原则。采用与国际标准相应的GB/T12574测定喷气燃料酸值,采用GB/T4945测定润滑油的酸值,采用GB/T7304测定原油、渣油和其它石油产品的酸值。在我国的汽油、柴油产品标准还没有与国际接轨以前,暂时采用GB/T258测定汽油、柴油产品的酸度。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分析的思路、流程和研究内容,强调在进行油气系统划分前,要对盆地的构造格架、沉降充填史、热过程以及盆地的构造单元、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和范围、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特征,做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再在油气源对比的基础上对油气系统进行划分。鉴于叠合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多个生烃单元,断裂和不整合发育,认为叠合型油气系统的划分应以烃源岩+构造单元(生烃凹陷或洼陷及油气可能的运聚区域)为最主要依据,以烃源岩+构造单元+可靠程度来进行命名比较合适,也较为实用。叠合型油气系统分析要从静态地质要素分析和动态地质过程分析2个方面进行,静态地质要素包括有效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输导层和圈闭,动态地质要素包括油气生成过程、储层演化过程、油气运移过程、圈闭形成过程、油气成藏过程等。各要素组合关系分析、油气系统保存作用分析、各油气系统叠合关系分析、勘探有利靶区及目标分析等都是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乳状液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经常会遇到油水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共同流动的情况.由于油水乳状液的广泛存在,以及采出液含水率的不断提高,导致油气集输过程中输液量的大幅度增加,给油气集输工艺和设备带来了新的困难.文中对垂直上升管内油包水型(W/O)和水包油型(O/W)油水乳状液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范围:含水率εw=0.0~1.0;压力p=0.1~0.6MPa;流量Q=0.14~1.7kg/s;温度T=10~45℃.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个新的油水乳状液表观粘度的表达式,此表达式优于文献中别的预测模型,其计算值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得出一个新的油水乳状液发生相转变的判别式,分析了在相转变点附近油水乳状液在垂直上升管内的流动状态以及发生相转变和流量、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采用Re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联式计算摩擦阻力的方法,得到判别油水乳状液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方法.该研究结果对管道输送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定床式微反评价装置进行C5石油树脂加氢脱氯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脱氯效果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230~245℃、反应压力8.0~9.0MPa、液体空速2~4h-1,氢油体积比200~400,进料浓度10%(树脂/环己烷),在此条件下氯元素脱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石油羧酸盐的磁化降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磁化前后,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表面静吸附规律的变化。实验发现,经磁化处理的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速度变快,液固比变小,吸附等温线仍有最大值,但已大为下降,从而推断其吸附模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潜山圈闭地质背景比较复杂、潜山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比较困难的特点,论述了潜山圈闭的特征和研究的复杂性,并以含油气系统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的各种要素和作用过程。依据烃源岩地层与潜山基底形成时间的对比及其两者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作者提出了3种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新生古储型、古生新储型和古生古储型。结合实际的潜山油气藏的特征,以3种模式为基础,作者分析了潜山圈闭单一型和复合型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同时对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的描述方法及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的工作思路。这对潜山油气藏的研究和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其它已知油藏圈闭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