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首先分析利用输电线两端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双端量测距的基本算法,最后给出基于GPS的双端量测距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 GPS 的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以利用GPS实现的同步采样为基础,采用正序分量进行故障距离的计算。文章首先对算法进行理论推导,然后利用EMTP对其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1种新的双端量时域快速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以高压输电线路啊模型和存在于各种故障类型的一模网为基础.采用故障后20ms的同步数据进行故障测距。该算法不需要识别故障类型.不需要故障选相,考虑了数据通道传输问题;测距方程形式简洁,计算简便,不存在伪根识别问题:测距结果不受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故障位置和故障起始时刻的影响。EMTP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鲁棒性,能够与差动保护配合实现在线测距。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负荷电流和线路模型不准确给双端量故障测距带来的影响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参数线路模型的精确测距算法。算法以均匀传输线的波动方程 (长线方程 )为基础 ,利用线路两端电压、电流的正序故障分量以及线路正序参数直接计算故障距离。算法无需故障类型判别 ,不受系统阻抗、故障电阻、负荷电流以及分布电容的影响。基于EMTP的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高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平行双回线故障测距新算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基于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提出利用线路两端电量的同杆平行双回线故障测距算法。根据同向正序电压故障分量沿线分布规律,使用搜索的方法确定故障距离,精确地确定各种对称、不对称跨线故障及单回线故障位置。仿真计算表明该算法测距精度高,且不要求两端数据同步,不需要判别故障类型,不存在伪根,不受线路负荷、系统阻抗和过渡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阻抗矩阵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改进算法,故障后,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参数会随之改变,引起节点阻抗矩阵的变化,形成故障后的节点阻抗矩阵,其中含有未知量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利用节点阻抗的物理意义建立测距表达式。该算法仅需要变电站出线电压、电流作为输入量,迭代计算故障区段上游母线的电压、电流,代入已建立的测距表达式求出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为适应配网中负荷特性不统一、时变的特点,提出采用静态电压特性的负荷模型模拟负荷,采用此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计算故障后各负荷及分支的分流,使得故障测距结果更加准确;并提出结合配电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减少伪故障点个数实现故障点的定位;文章最后在PSCAD中搭建配电网IEEE 34节点模型,在 Matlab 中实现文中提出的故障测距算法,仿真测试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负荷电流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的单端量测距方法。该方法根据横向故障电流的特征构造了测距函数,利用线路单端电压、电流的故障分量来计算故障距离。大量的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负荷电流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搜索到配电网多分支线路的故障点或故障范围。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双端电压相量测量的故障测距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测距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仅利用线路两端电压相量实现测距的新方法,根据故障后各节点组成的电压变化量矩阵方程求得故障距离。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的时间为基准,利用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对电力系统不同节点电压基波相量进行同步测量,借此技术可以解决高压输电线路两端相量测量的同步问题,同步精度可达1μs,能够满足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测距精度的要求。由于仅利用电压相量进行测距,消除了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所带来的测距误差,并且可以应用于对称和不对称高压输电线路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增强了双端测距的灵活性,测距精度高,并且避免了由电流互感器饱和所造成的测距误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负荷电流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的单端量测距方法.该方法根据横向故障电流的特征构造了测距函数,利用线路单端电压、电流的故障分量来计算故障距离.大量的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负荷电流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搜索到配电网多分支线路的故障点或故障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带串补装置的高压线路进行双端测距时需要进行真伪根判断,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电气量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分别建立串补电容两侧的线路故障模型,在发生故障后,首先识别2个模型的参数,然后计算2个模型的误差来判断故障点相对串补电容的位置,再利用相应模型的参数进行故障测距。该算法不需判断真伪根,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EMTP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不受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系统阻抗、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的影响,测距误差都在0.6%以内。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测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电线路故障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传统测距算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输电线路测距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故障测距方法,构造了一个由输入层、模糊化层、推理层、去模糊化层、输出层组成的模糊神经网络,采用变步长方法改进BP算法,加快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网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其测距精度较高,且测距精度不受系统运行方式、过渡电阻、两端系统相角差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故障后双端初始行波波头到达时间作为双端初始时刻,进而检测后续行波波头的相对时刻,分别将双端在特定的时间内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组成时间序列集合。再根据双端时间序列集合的相互映射关系,计算故障点的准确位置。所提方法有效利用了单端测距精度高的特点,解决了单端行波测距波头识别困难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双端精确同步对时的要求。利用PSCAD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测距精度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故障行波测距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存在2个难点:电缆依频特性突出.波头不易准确捕提;线-缆接头处波阻抗不连续,行波发生反射,增加了故障点反射波识别的难度.分析了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不同区段故障时,连接点处的负序电流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新方法.对确定的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于故障附加负序网络利用线路两端电气量推导线缆接头处的分布电流,藉此判断故障区段;此后,根据确定的线-缆长度所对应的行波折反射规律,剔除线缆接头处的反射波干扰:根据电流线模分量与零模分量模极大值的极性规律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实现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的单端故障测距.同时,揭示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模量耦合现象与规律.大量电磁暂态仿真表明,不对称接地故障存在线模与零模耦合,该电缆一架空线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
带T型分支输电线路的单端行波故障测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带T型分支的输电线路中,利用单端的工频故障信息或者行波故障信息实现各种情况下的故障测距较难。在分析带T型输电线路行波传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据故障行波折、反射特性进行故障分支判别和故障点测距的方法。T型线路基于单端故障行波的测距结果上传至主站端,参考调度主站端基于工频故障信息的测距结果,得到最终的故障测距结果。该方法充分利用调度主站的故障信息,不依赖故障行波间的极性关系,同时可以实现波速的在线校正并取得优化的测距结果。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节点-支路关联矩阵的配电网馈线故障区域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以开关作为支路,以开关两端的馈线作为节点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描述配电网馈线拓扑结构,并给出了基于这种关联矩阵的故障区域定位新算法。通过算例证明该算法是正确的。计算中无须进行矩阵计算和判据矩阵的规格化处理,大大减少了故障区域判据矩阵的维数。提高了计算速度,同时对于支路末梢的故障区域也能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相模型的纵向阻抗特性,在三相模型上建立一种纵向阻抗的精确解耦算法,从理论上确保了纵向阻抗计算的可靠性,由此提出一种运用故障分量纵向阻抗的改进型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对于外部故障,纵向阻抗等于线路的正序阻抗;对于内部故障,纵向阻抗等于等效系统正序阻抗负的相量和。纵向阻抗不需考虑线路各端电气量的同步采样,所提保护方案具有动作灵敏和性能可靠的优点。分析了系统阻抗和线路电容对纵向阻抗的综合影响,增加了辅助判据,使所提保护方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运行环境。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保护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高压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相位测距法,该方法定义了一新定位函数.通过分析可知,在混合线路上,当所取参考点与故障点的相对位置不同时,定位函数呈现不同的相位特性;当所取参考点在故障点前后变化时,定位函数的相位会发生唯一一次相位突变,相位发生突变的位置即为故障点,故障特征明显,因此利用此相位突变特征进行混合线路的快速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