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积极推进产教需求对接,实现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养的无缝衔接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无缝衔接。人才培养计划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学院与电力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实用为主,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分析电力行业岗位需求,将电力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数量、市场供求比例和就业质量等作为学院设置调整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基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这一核心,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试点,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基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这一核心,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试点,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较差、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接行业需求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因时而新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形成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自动化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实践教学薄弱及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托智能车平台,融合多门交叉学科知识,探索出一套“夯实基础—动手实践—启发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东电”)依托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实施“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动,完善机制,开展实质定向培养,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升校企协同培养质效。东电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能源电力为特色的省属重点高校,毕业生中有60%以上进入电力能源产业和企业工作,为国家电力能源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东电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主动对接吉林省经济建设需求和能源电力行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依托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多元的。通过"两园"(即大学校园与大学科技园)对接、"三堂"(即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互动的模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企业无缝对接。针对传统的从"学校→企业"的开环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和不足,探索并实践了"校内学习—低年级辅岗实习—校内学习—毕业实践"的闭环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辅岗实习能使学生提前客观认识专业,自觉缩小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是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达到企业与中职学校"双赢",实现中职教育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益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下,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武汉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思考,并不断研究与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武汉大学走校企结合之路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融合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地方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大量软件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人才质量上的需求问题,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改革、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探索了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能很好地把握自动化学科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急需人才的培养,开展一系列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表明,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普通高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利。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自身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有必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适应企业需要的知识结构,是其成功的基础;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其成功的保障;着眼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适应企业需求,是其成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推进,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安徽三所主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学校为例,分析三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探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探索了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能很好地把握自动化学科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急需人才的培养,开展一系列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表明,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推进,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安徽三所主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学校为例,分析三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探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通信行业技术发展面临的人才培养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与之对应的"4大平台+11模块"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实施表明,能有效地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随着通信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这使高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就业,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科技大学通信专业在原有模式和体系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当前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引入一种面向企业需求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我校实践经验,从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及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介绍面向企业需求的应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概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与就业对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虚拟公司制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提升了学生的职场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保证了梯队建设;结合产业需求,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项目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实施能力。实践表明,此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