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单体两段滴加法乳液聚合和氨化剪切,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超微胶乳。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预加单体量、丙烯酸用量、乳化剂配比及其用量等对聚丙烯酸酯超微胶乳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透光率的影响较大。通过趋势分析简要讨论了各因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外合成胶乳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发展动向,提出无皂乳液聚合和种子乳液聚合最有工业化发展前途,而高功能胶乳的开发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聚合条件对聚丙烯酸胶乳增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对水增稠性能好的交联聚丙烯酸胶乳。研究了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水相的pH值、共聚单体内烯酰胺(AM)的用量、单体浓度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胶乳增稠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控制水相的pH值和引入非离子型亲水性单体如AM的方法,可提高聚丙烯酸胶乳增稠剂的耐电解质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在低温(5℃)、室温(25℃)和高温(75℃)条件下,经一步聚合所得丁苯胶乳的应用性能。选择了以高温胶乳为种子在室温下进行第二步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了应用性能符合国标要求的丁苯胶乳产品。考察了影响胶乳性能及稳定性的诸因素,选出最佳配方进行5L扩试,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酯/TiO2-SiO2纳米复合胶乳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TiO2-SiO2溶胶,与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直接共混.制备了聚丙烯酸酯/TiO2-SiO2纳米复合胶乳,经制膜、干燥处理得纳米杂化材料。复合胶乳粒子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120nm;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聚丙烯酸酯微胶乳膜和复合胶乳膜吸收峰特征。考察了纳米TiO2-SiO2含量对纳米复合胶乳膜光学、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iO2-SiO2含量为1.0%~2.0%时,能使该纳米复合胶乳膜具有很好的紫外线屏蔽性和热稳定性,并使纳米复合胶乳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型丁苯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以阴离子型丁苯胶乳、重交沥青、乳化剂和稳定剂制备阳离子型改性乳化沥青的方法,考察了不同乳化工艺、不同丁苯胶乳,不同乳化剂和稳定剂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和配方。  相似文献   

7.
最近 ,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多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由甘肃省石化工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羧基粉末丁腈橡胶的开发”项目分别用乳液聚合和N3 2丁腈胶乳接枝聚合制备羧基丁腈专用胶乳 ,然后经化学凝聚法 ,采用复合隔离剂制备羧基粉末丁腈橡胶 ,解决了羧基粉末丁腈橡胶储存稳定性的问题。该工艺简单可行 ,易于操作 ,便于实现工业化。产品主要应用于改性PVC、PS等树脂 ,提高制品的耐油性、耐候性、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性能 ,或直接用于制作各种耐油密封件、垫圈、胶管等。该项目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可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  相似文献   

8.
以丁二烯、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单体,羧酸为功能单体,用热分解引发体系和低皂乳化体系制备了人造革基布用羧基丁腈胶乳和羧基丁酯胶乳。研究了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对聚合行为、胶乳物性指标、应用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了中试放大。中试产品经用户使用,能够满足人造革基布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PMMA纳米胶乳在钻井液中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油气勘探钻井过程中,如在钻井液中添加纳米胶乳,利用纳米粒子的"球轴承"作用,可以降低摩阻,防止卡钻;同时利用纳米胶粒在一定温度下的可变形特性,可以更好地封堵地层微孔隙,形成致密泥饼,降低钻井液滤失量。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钻井液用纳米胶乳(PMMA),其平均粒径为73nm。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PMMA纳米乳胶颗粒大致呈球状,分散均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1%PMMA纳米胶乳溶液的页岩回收率为68%,且与KCl复配使用后效果更好;在4%膨润土浆中加入1%PMMA后,黏度略有降低,滤失量降低了约40%,润滑系数降低了80%左右,泥饼黏附系数降低了约40%;加有2%PMMA的聚磺钻井液的砂床封堵滤失量和膜结构密封度滤失量分别为10mL和2mL,在180℃下仍具有良好的沉降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PMMA纳米胶乳具有一定的降黏、降滤失性能,较强的封堵能力,良好的抑制性、润滑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温防气窜胶乳水泥浆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满足高温井固井对防气窜水泥的特殊要求,研制出了一种高温防气窜胶乳水泥浆体系。胶乳由苯乙烯(St)、丁二烯(Bd)、聚乙烯醇等制备而成,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介绍了胶乳的制备条件,室内评价并分析了胶乳的高温降失水性能、耐温性能以及胶乳水泥石的性能。利用美国CHANDLER公司7150型气窜模拟分析仪研究了胶乳水泥浆的防气窜性能。通过用X’Pert ProX射线衍射仪分析水泥石受不同腐蚀介质腐蚀后的组分变化,研究了胶乳水泥浆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制备聚丙烯酰胺微球主要采用的反相乳液法、反相微乳液法、分散聚合法、沉淀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等制备工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简要概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微球的性能及特点,试图建立制备工艺对最终微球性能的影响规律,展望了聚合工艺的改进及微球功能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聚合在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徽乳液形成的条件,正相微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双连续微乳液聚合的特征研究,及其用于聚合物纳米微粒和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粒制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高静  李晓  张卫英  刘振枫 《石油化工》2003,32(7):599-603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反相及双连续相微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以丙烯酸取代正戊醇作为助乳化剂可以得到透明的聚合物凝胶,其中水相质量分数为20%和40%的微乳液,稳定聚合所要求的丙烯酸/油相最小质量比分别为0 75和0 91。而且,研究发现KMnO4-H2C2O4是双连续微乳液聚合的高效引发体系,反相微乳液聚合则可采用偶氮二异丁睛(AIBN)等油溶性引发剂。ESEM的观测表明,反相微乳液聚合所得透明聚合物凝胶具有闭孔结构,双连续微乳液聚合则得到开孔结构的透明聚合物凝胶。  相似文献   

14.
以苄氧基封端的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B2O—PDMAEMA10—b—PMMA10和B2O—PDMAEMA30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考察了乳化剂类型、用量及溶液pH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使用两亲性乳化剂且增加其用量,介质pH为中性或弱酸性,都能促进聚合速率及转化率,乳液粒子大小和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构成的基础上,对聚合动力学的研究作了详细介绍,并将反相微乳液聚合与常规乳液聚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微乳液聚合中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分析了不同条件(助表面活性剂的添加、pH值、温度、电解质等)对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及微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浓度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在微乳液聚合领域里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乳液聚合体系的组分如引发剂、乳化剂和保护胶体等进行改性是提高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性能的常用方法。此外,与丙烯酸类或乙烯类化合物等单体的共聚也可改善乳液性能。种子乳液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型方法的发展应用也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提供了新的方向。综述了醋酸乙烯酯乳液的聚合工艺、聚合理论以及改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Span-80和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了AM/DMDAAC阳离子型共聚物P(AM-DMDAAC)。结果表明,在40℃下,运用HLB值法得出复合乳化剂HLB值在8.27~9.34时,能形成清亮透明稳定可聚合的微乳液体系。从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机理出发,优化反应条件,阳离子度(质量分数)为29%的共聚物特性粘数可达1.812 4 L/g。  相似文献   

19.
蔡英明  张兴英 《石油化工》2007,36(6):579-583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己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仪对该体系的形成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达到微乳液状态时,体系主要由10~100nm的单体微珠及少量粒径小于10nm的胶束组成;随聚合过程的进行,胶束消失,乳胶粒子体积增大。乳胶粒子体积的增大主要是通过扩散和碰撞两种机理完成的。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045,复合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33%,助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1.6%。在此条件下达到微乳液状态时的水相增容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酰胺系反相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丙烯酰胺系反相乳液及反相微乳液聚合技术原理,对近年来在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反相乳液及微乳液聚合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