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高结构体雷击率计算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介绍了一种高结构体年雷击率的新算法 ,它先按雷电极性定义高结构体的有效引雷空间域 ,在其内按雷击距作出高结构体的受雷曲面 ,通过在受雷曲面上对雷电下行先导取向角及雷击距的概率密度函数实施积分来求取高结构体的等值受雷面积 ,再由此受雷面积和地面落雷密度算出高结构体的年雷击率。该法算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引雷空间理论的水平接闪器年雷击率的预测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水平接闪器的引雷空间域和雷电下行先导随机取向角的影响,加权处理了不同雷电极性下的等值受雷面积,根据等值受雷面积和地面落雷密度对水平接闪器的年雷击率作出预测,该方法明显改善了定量计算精度和有效性,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华东电力》2013,(2):390-394
为了研究架设在输电线路周围的架空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概率受输电线路引雷范围的影响,通过结合雷击距的电气几何模型与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计算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在引雷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走向的输电线路与架空配电线路对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跳闸率的影响,对比输电线路架设前后落雷密度的变化计算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跳闸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分析建筑物屋面上金属网格防雷保护失效特性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从水平导体的引雷空间出 发,作出屋面上金属网格的防雷保护失效空间域,在该域内对雷击距累积概率密度函数空间积分,确定由金属网格 接闪失效而引起的屋面雷击率。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尺寸和设置高度的金属网格进行保护失效计算的结果表明,在 考察的网格参数范围内,屋面雷击率随网格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设置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为了校验该方法的有 效性,文中将本文计算结果与其它方法给出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引雷空间理论的方形建筑物年雷击率预测方法。文中介绍了方形建筑物的有效引雷空间域的组成,接下来分三个部分计算方形建筑物的年雷击率。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康春华  张小青  陈校 《电气应用》2006,25(6):111-1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引雷空间理论的方形建筑物年雷击率预测方法。文中介绍了方形建筑物的有效引雷空间域的组成,接下来分三个部分计算方形建筑物的年雷击率。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以假想的一个一定半径自上而下移动的雷击球,当雷击球触及到了空间避雷针或避雷线的瞬间,不可能被雷击球触及的区域面积就意味着受到了防雷装置的保护。用这种方法可以对避雷针和避雷线的合理布置作出设计。依据雷电流的频数分布和雷电流与击距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确定雷击率。作图时,雷击球的半径是根据雷击比率(有防雷装置后的雷击数与没有防雷装置雷击数之比)和雷击率(年雷击数)得出。可允许的雷击比率或雷击率与被保护物的暴露面积和允许的风险率有关。各种形式的被保护物都可画出雷击球的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预测避雷网年截闪失效次数的算法.该算 法采用滚球法来建立计算模型,重点强调了雷击的随机性, 并提出了随机滚球法概念.通过网格的受雷面积和雷击距 概率密度函数乘积的积分体现滚球在网格上的连续滚动而 透入网格的过程,从而得出网格截闪失效次数.计算结果 表明.网格年截闪失效次数随网格尺寸的增大而增加,随 网格的设置高度的增大而减少.将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给 出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引雷范围划分及跳闸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接触网的雷击可靠性进行评估,根据接触网雷击过电压的产生途径,将其分为3种主要的雷击类型,提出了接触网雷击类型与雷电先导的位置有关。结合电气几何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单线区段和复线区段接触网的电气几何模型,给出了回流线、承力索的暴露弧范围,并推导了各暴露弧的交点坐标方程组,利用该方程组可以求得不同雷击类型的引雷范围。结合电力行业标准DL/T 620—1997中推荐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与建弧率公式,分别给出了3种不同雷击类型的跳闸率计算公式以及总跳闸率的评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电气化铁路的雷击跳闸率,发现直供方式下复线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低于单线区段,提出了回流线对承力索的屏蔽作用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线路沿线雷击分布规律,查找线路雷击故障原因,确定线路易击段,采用一种雷电定位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新方法--线路单档距分析法,将线路按照各档距划分为相应受雷范围的统计段.文章阐述了线路单档距法防雷评估的可行性,描述雷电参数统计模型,以广东惠州地区某典型线路为例,探讨应用各分段受雷范围内的雷电参数修正雷击跳闸率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为比较、分析、评判线路沿线的雷击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风机叶片对雷电的接闪是风机防雷研究中的关键内容,合理分析接闪时的击距特性意义重大。基于雷击过程的物理机制,将雷击发生时上、下行先导头部间的距离定义为跃变击距,并分析了多上行先导竞争对风机接闪和跃变击距的影响。基于先导起始和发展理论,根据下行先导的等效模型和稳定上行先导的判定方法建立了风机叶片接闪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随雷电流幅值变化的跃变击距公式,指出侧面距离等参数对跃变击距没有影响,实验和观测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接闪模型提出了考虑稳定上行先导对周围电场畸变作用的对地击距公式,与其他学者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指出,现有对地击距公式或不适用于风机背景的防雷计算。  相似文献   

12.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triking distance can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lightning strike on a structure and thereby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The dimensioning and the positioning of air-termination on structures is often performed with the Rolling Sphere Method (RSM). RSM originated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industry and is based on the well-known Electrogeometric Model (EGM). The EGM relates striking distance to the prospective peak stroke current. To apply this technique, an imaginary sphere is rolled over the structure. All surface contact points are deemed to require protection, whilst the unaffected volumes are deemed to be protected. The main drawback of this method is that it disregards the upward leaders? development and assumes the same probability for attachment to the ground, to a structure, and to a LPS. The proposed model is based on physical phenomena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upward leader in the field produced by the negative downward leader charge distribution and by some other competing upward leaders. Its purpose is to develop a 3-D numerical mod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ception efficiency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3.
考虑先导发展随机性的输电线路雷击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由雷电绕击而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准确评价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考虑先导发展随机性,运用模拟电荷法,建立了输电线路雷屏蔽性能的雷击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下行先导随机发展的方向由靠近输电线路变为远离输电线路,雷击目的物也由地线逐渐转变为导线,并最终变为大地;相比地线,导线上的上行先导较难产生。算得的对地击距与IEEE推荐的击距公式一致,绕击概率与雷击模拟实验结果相符,证实了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对特高压直流线路绕击屏蔽的一种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智  陈俊武  高峻 《高电压技术》2006,32(12):142-145
随着极线工作电压的提高,以单侧地线、极线及雷先导作为雷屏蔽研究模型已满足不了工程实际的需要。因此,以模拟电荷法为基础,将雷电先导、两侧地线、极线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考虑极线工作电压及极线分裂数,计算雷先导垂直下行过程中各导线表面场强变化,并运用Peek判据确定各导线对应的雷先导一级定位高度,合理解释特高压直流线路中存在的正极线绕击概率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绕击屏蔽观点:特高压直流架空线路中仅负极线侧避雷线和正极线产生上行先导竞争拦截雷下行先导,正极线侧的避雷线屏蔽功能被削弱,未起到完全保护正极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导线电压对电气几何模型的雷电击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击距描述的电气几何模型广泛用于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分析。由于没有考虑导线工作电压的影响,导致其分析超高压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概率与实际运行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采用基于电磁场理论和模拟电荷法的雷电先导发展模型模拟向下发展的雷电先导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雷电击距与雷电流、导体高度和导体电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工作电压后水平导体雷电击距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单档距走廊法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对地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引雷空间理论及珠三角地区已有输电线路参数,建立了单档距走廊法统计模型,对不同地形环境下输电线路走廊区域的地闪定位数据进行了筛选,分析了输电线路架设前后雷电活动及地闪幅值概率分布规律,并基于有限元-模拟电荷法,对雷云先导与大地均匀静电场在置入输电杆塔前后的电场进行了计算及模拟仿真,分析了输电线路的架设对于地闪分布规律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形环境下输电线路所产生的对于雷击落点的吸引效应是不同的,在山地环境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