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鹏 《城市建筑》2010,(11):13-15
<正>■罗鹏(以下简称罗):梅先生,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体育从羸弱走向昌盛,体育建筑也从当初的寥寥无几发展为现在的配套完整、类型丰富,特别是随着亚运会、奥运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赛事在中国的举办,中国体育建筑更迈入了世界体育建筑  相似文献   

2.
<正>魏敦山院士和郭明卓大师是我国老一辈体育建筑界的领军人物,他们分别设计了上海体育中心的万体馆、八万人体育场、游泳馆和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这些作品堪称典范,在我国体育建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受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钱锋分别对两位前辈进行了访谈,以下为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3.
林娜 《建筑创作》2009,(6):152-160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中国建筑创作之路凝结了几代建筑师的心血与努力。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建筑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始.到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建筑创作经历了从现代建筑的短暂自发延续到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建筑技术的革新与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探索改革开放与繁荣建筑创作.空前高速发展与奥运建筑等几个历史阶段。在这七个阶段中.分别胬下了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虽已时过境迂.值此60周年之际.对影响中国建筑发展的建筑作品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记录下那些曾经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体育建筑发展历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发展体育和兴建体育建筑。50多年来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以时间为轴,结合实例,对这一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建设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体育建筑近70年来发展,从政策、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建筑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特别指出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已从“洪荒”时期走向理性建设,需要“思前想后”理性建设。  相似文献   

6.
腰身笔挺,步伐矫健,眼里透着坚毅和睿智的光芒;众多重大设计项目和获奖工程;众多的荣誉和头衔;健康和快乐的形象,还有他的"两观三性"以及他的成功之路:成功=才能 勤奋 机遇 人品,这是何镜堂院士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7.
张家臣 《建筑》2001,(6):58-59
对体育建筑的关注是本栏目的主旨 ,由此本栏目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作者张家臣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应本栏之邀 ,张总亲自撰写此文 ,阐释体育建筑的创作经验 ,在此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8)
国民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单纯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代替不了国民体育。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研究,对中国政府发展国民体育不同时期的目标重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体育内部规律性和体育功能转变的关系及环境对体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国初期大搞群众运动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改革开放后竞技体育的优先发展的思路,反映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  相似文献   

9.
孟建民 《建筑创作》2009,(11):192-193
我是一位年过50的建筑师,按经历.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建筑尚还勉强,但对中国建筑创作60年作述评确无资格。然而受《建筑创作》之约.请中国各大设计院总建筑师述评中国建筑60年,我不敢弃而不论搞特殊.仅以一已之见参与讨论了。  相似文献   

10.
梁斌  刘加平 《建筑师》2018,(5):91-97
本文从对可变思想的溯源出发,将体育建筑中可变设计的演进历程归纳为适应、移动、重构和变换四个阶段,指出体育建筑可变设计将朝向基于交互的更理性、更智能、更前瞻的趋势发展,以契合更高度的社会文明和建造智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体育运动推动体育建筑进步的角度入手,以国内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为脉络,对我国从建国至今60年来的体育建筑发展历程做了整体性的回顾,最后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及发展目标,对我国体育建筑事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区范围内及周边区域,60年来出现的各类代表性建筑作品及建筑师为研究对象,从史学角度出发,将他们置于中华民族百余年建筑现代化的历史时段中,特别是在新中国现代化进程背景下,探讨和反思西安地域化建筑创作实践历程中的各类现象,解读建筑师在一个甲子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呈现出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3.
袁玮 《城市建筑》2009,(6):76-79
钟训正教授 1929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52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曾先后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工作,自1954年起任教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至今。  相似文献   

14.
赵敏 《建筑创作》2009,(8):152-162
如果说建筑是一部石头垒就的史书,那建筑师就是这部恢宏巨著的设计者。古往今来.长城、故宫、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筑.构成了中国的形象。而这些建筑背后的建筑师是谁?他们有怎样的经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十分了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概述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从学科60年持续发展的历史、三位一体的学科理念、引领创新的专业教育、前沿性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科专业优秀人才五个方面进行概述总结。阐明同济风景园林学科在国内学科发展、专业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年广州造园成就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章  谭广文 《中国园林》2009,25(10):37-41
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州先后建成了白云山山序旅舍、北园酒家、兰圃、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享誊海内外的精品庭园,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使岭南古典园林"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并在造园实践中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和艺术特色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巧于因借善用资源,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访者:CCDI在奥运会之后,确切地说是在成功实现"水立方"的建设之后,开始在体育建筑设计的领域崭露头脚,请您简单介绍一下CCDI体育事业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将举办建筑创作大奖.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就大奖的有关问题专访了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以下简称周)先生,请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