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施工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对绿色施工的实施和推广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桩基础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从环保技术的应用、环境污染的控制、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和综合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桩基础的绿色施工进行了评判.  相似文献   

2.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承包商作为施工活动的主体,决定着绿色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从施工方案绿色度和承包商综合能力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对指标进行了约简,并确定了指标权重;结合可拓理论构建了承包商绿色施工能力的评价模型.旨在为评价承包商的绿色施工能力提供一套评价方法,从而为企业选择绿色承包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多层次、多因素特点,结合指标的选取原则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从绿色施工综合管理、施工环境影响、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三个子目标来进行体系构建,形成了施工过程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建筑垃圾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等12个项目层,下设29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对指标层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依托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一实际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了评价考核.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包含资源节约、绿色管理、生态环境、施工技术、效益协调5个准则层及29个指标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实测和调研数据构建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指标权重和灰色综合评价矩阵计算绿色施工等级;最后结合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案例研究了一套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装配式项目绿色施工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模型计算该项目绿色施工等级为优,此结果与项目评奖、现场绿色施工情况一致,验证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项目为背景,针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大环节,开展细致的绿色策划并实施,对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的亮点进行了描述,对绿色施工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作为项目绿色施工的主体,施工单位需要得到业主和政府的支持,才能达到各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水平急需提高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三层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确定,通过广泛调研建立了评价标准和强制性检查条款,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综合评价计算模型,以确定最终的绿色施工等级,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优越性,能够客观地评价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等级.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地铁建设期间城市排水设施安全,对可能发生的排水事故进行预警和控制,根据实际中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状况和破坏情况,从排水设施自身影响因素、地铁施工影响因素、环境风险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排水设施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城市排水设施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判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利用该评判模型对某市临近地铁施工的排水设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管线处于危险状态,与后来发生的管道破坏情况相符合,表明该系统模型适合用于地铁建设期间排水设施安全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8.
AHP+FUZZY模型在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对所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UZZY)和层次分析方法(AHP)进行阐述,然后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指标在项目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并且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模糊判断矩阵及指标隶属度函数的选取.最后结合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实现对待评价项目的综合效益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供应链理论为基础,通过专家调研法确定了评价绿色物流的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绿色施工的发展,从绿色施工评价入手。构建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将BP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绿色施工评价中,最后针对武汉某高层建筑项目实施评价,结合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