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0L系列汽车用大梁钢的组织性能的稳定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型性能、安全性能等。针对河钢唐钢不锈钢700L系列大梁钢机械性能波动大、冲击韧性、扩孔率偶有不合格的情况,通过合金成分优化,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层冷温度及冷却制度等工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钢的冲击韧性及扩孔率,保证其机械性能波动在80 MPa以内,产品合格率提升至100%,满足了下游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一种低Si含Cr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热轧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轧后冷却工艺对获得的双相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采用易于控制的连续层流冷却工艺时,钢板的抗拉强度可达600 MPa以上,屈强比约为0.56,延伸率高于26%,n值大于0.22;轧后采用三段式冷却工艺时,钢板强度略低,抗拉强度大于550 MPa,其它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段式冷却模式,研究不同的空冷时间、卷取温度、冷却速度对高扩孔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冷时间的延长,试验钢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钢的强度逐渐下降,伸长率及扩孔率逐渐提高;冷速在150℃/s时,马氏体组织转变导致钢板扩孔性能明显下降;当卷取温度为450℃、中间空冷时间为6~9 s、冷却速度为50℃/s时,可获得扩孔性能优良的600 MPa级高扩孔钢。  相似文献   

4.
 通过力学拉伸实验和扩孔实验对铌、钛复合微合金化低碳热轧铁素体贝氏体钢板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和微观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扩孔率的因素以及铁素体贝氏体钢的裂纹扩展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强度、高扩孔性能的汽车底盘用钢板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1种低成本生产E420级别海洋平台用钢的工艺路线,采用添加少量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利用超快冷技术,有效控制冷却过程以改善钢材的微观组织。采用以上工艺试制的50mm海洋平台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大于445MPa,抗拉强度大于578MPa,-40℃冲击功大于200J。  相似文献   

6.
陈焕德  刘东升 《钢铁》2014,49(4):69-75
 提出一种低碳微合金MnCuNiCrMo钢,测试了其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别研究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冷却速率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使用厚板坯连铸(CC)—钢板控轧控冷(TMCP)工艺流程,在5m宽厚板工业生产线上成功开发出60mm特厚Q500qENH桥梁钢板。开发钢板的显微组织为细密粒状贝氏体(GB)+针状铁素体(AF)+多边形铁素体(PF);横向室温屈服强度大于560MPa,抗拉强度大于660MPa, 伸长率大于20%;Z向面缩率大于76%;-40℃下纵向Charpy冲击吸收能量(KV2)大于170J;零塑性温度为-85℃。  相似文献   

7.
热基镀锌双相钢的组织性能与表面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英  韩赟  刘华赛  李研  邱木生  王朝斌 《钢铁》2021,56(11):104-111
 为了解决汽车用热轧和酸洗双相钢存在的耐蚀性不足问题,开发了一种热基镀锌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和成形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最优退火工艺下双相钢的表面质量。结果表明,热轧钢板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贝氏体体积分数为13.3%。当在620~700 ℃之间均热时,贝氏体分解形成渗碳体,随均热温度由620升高至700 ℃,贝氏体体积分数由10.1%下降至6.6%;均热温度在740 ℃及以上时,渗碳体消失,随均热温度由740 ℃升高至820 ℃,贝氏体体积分数由17.2%下降至10.7%。在冷却及镀锌过程中,试验钢中析出纳米级NbC或(Nb,Ti)C复合粒子。随均热温度升高,试验钢屈服和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断后伸长率和扩孔率先降低后升高。均热温度对力学性能和扩孔率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对渗碳体形成、贝氏体体积分数及组织硬度差的影响。在780 ℃均热时,可获得屈服强度520 MPa、抗拉强度606 MPa、断后伸长率22%的优异力学性能。此外,试验钢的局部成形性能同样优异,扩孔率达到107%,180°横纵向折弯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为0。采用预氧化和炉内加湿相结合工艺,提高了钢板可镀性。进行热轧小凸度、酸洗及镀锌光整大轧制力控制,有助于获得较高镀层厚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双相钢钢板以其碳当量低、综合性能好的优点在汽车制造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双相钢钢板的扩孔率不够理想,在一些翻边类的应用中表现不够好。以原本用于冷轧双相钢生产的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奥氏体等温淬火温度对试验用钢扩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s点附近的温度区间进行等温淬火,获得回火马氏体+贝氏体的多相组织,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扩孔性能;在Ms以上的较高温度区间进行奥氏体等温淬火,由于等温过程中奥氏体不能完全转变为贝氏体,在后续冷却时转变成为较多的未回火马氏体,扩孔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贝氏体双相钢具有强度高、初时加工硬化率高以及强度和韧性良好配合等优点,应用于运输机械可节能减排。本文在对高强钢的合金元素减量化的前提下,采用超快冷为核心的TMCP技术开发了强韧性较好的抗拉强度为450MPa的双相钢,其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由于超快冷保留了较多的形变亚结构,使得组织中存在亚稳奥氏体。用平底凸模法测定扩孔率达到120%,亚稳奥氏体对钢的扩孔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600 MPa级汽车车轮用钢的工业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强度车轮钢高成形性和高疲劳寿命的要求,在C、Mn成分基础上采用Cr等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取分段冷却和中温卷取工艺,济钢开发出高延伸凸缘性能的汽车车轮用钢,其微观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及少量马氏体,抗拉强度在600 MPa以上,延伸率≥24%,扩孔率≥70%,制成的车轮较原普通低合金高强度车轮减重10%以上,车轮弯曲疲劳寿命达到6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商艳  丁桦  王卫卫  张建苏  杜林秀 《钢铁》2008,43(10):74-0
 通过TMCP试验,研究了不同Nb含量低碳FB钢的微观组织和扩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或卷取温度的降低,试验钢强度提高,而扩孔性能降低。随着Nb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与扩孔性能明显改善。当终轧温度控制在860 ℃,冷却中间温度在710 ℃,卷取温度在450 ℃时,Nb的质量分数约为0.02%的试验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化到6.3 μm,抗拉强度达到570 MPa,扩孔率为91%左右,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20 MPa级海洋平台用钢板的制造工艺、强韧性机理、设计思路和技术难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材料成分和工艺设计,可在较低碳当量的限制条件下生产出性能优良的钢板。可通过添加微量的合金元素,采用低S、低P,严格控制N、O、H含量,同时配合合适的TMCP(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能够获得优良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低温冲击韧性、抗层状撕裂和焊接性能。通过上述研究,成功开发了厚度80 mm HY420海工钢板,并通过了船级社认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OM、SEM检测手段以及利用扩孔实验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780 MPa级微合金化双相钢扩孔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退火工艺的制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800℃、缓冷温度690℃、快冷温度300℃和过时效温度290℃的条件下,实验钢的扩孔率为29.4%;快冷温度、加热温度、过时效温度和缓冷温度对扩孔率的影响依...  相似文献   

14.
屈服强度450 MPa级新型耐候钢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慧英  张宇  王银柏  许红梅 《钢铁》2014,49(11):68-73
 通过连续冷却相转变行为研究,成功试制了20 mm厚屈服强度450 MPa级耐候钢板,并对钢板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了分析。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和钢板试制结果表明:精轧温度约为850 ℃、累计压下率不小于0.6、轧后冷速为15~30 ℃/s、终冷温度不大于579 ℃可以得到以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10 μm)和退化珠光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马奥岛(M-A组元)的钢板,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58和557 MPa,伸长率不小于 28%,-60 ℃冲击功不小于 287 J,其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与钢板有效晶粒尺寸较小以及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较高有关。72 h亚硫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周期性浸润试验结果显示,试制钢板的耐蚀性能比Q345B分别提高了约49%和40%。对试制钢板进行线能量为30 kJ/cm的埋弧焊焊接试验,得到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熔合线处-40 ℃冲击功为156 J。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高Ti微合金强化机制及控轧控冷工艺在500 MPa级别工程机械用钢板生产中的作用。通过高Ti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优化等措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降低钢板韧性,得到理想的F+P组织,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生产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液压缸筒用无缝钢管的性能要求和工艺特点的分析,进行以V、Cr为基的合金成分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冶炼、轧制、热处理工艺控制措施,成功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液压缸筒用无缝钢管.试制钢管屈服强度大于480 MPa,抗拉强度大于650 MPa,-20℃纵向低温冲击值大于100 J.  相似文献   

17.
采用TMCP工艺在3000 mm中厚板轧机上对Q235B坯料进行升级试验,成功轧制出Q345B级别钢板。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和轧后快速冷却,实现厚度25 mm以下升级板的屈服强度达到370 MPa以上,伸长率大于25%,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良好,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稀土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调质热处理工艺开发了一种具有防爆性能的稀土高强度防护用钢板BT700E。实验结果表明,钢板屈服强度达到767 MPa,抗拉强度达到800 MPa,延伸率达到18.2%,冲击功值平均大于150 J以上,BT700E钢板力学性能优良,同时具备抵御8 kg当量的TNT爆炸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公司化学成分合格的材料, 对所需要的大电流连接器用Cu-Ni-Si合金进行工艺研发, 通过查阅文献和现有工艺结合的方式, 初步选择50%和65%两个不同的冷轧加工率、时效工艺选择460、480、500 ℃三个温度。通过正交实验, 对得出的所有结果进行汇总, 对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电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结合不同加工工艺下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检测结果, 同时考虑公司设备能力、生产效率等各种因素, 最终确定了某发动机大电流连接器用Cu-Ni-Si合金较优工艺为:冷加工率为50%、时效工艺为500 ℃×3 h, 综合性能达到HV(0.3 kg)为195~521、抗拉强度:630~710 MPa、屈服强度在470~600 MPa、延伸率大于13.5%、导电率大于45%IACS, 完全满足某发动机大电流连接器用Cu-Ni-Si合金带材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脱脂+烧结”方法制备WC-6Co-1TaC硬质合金;研究了在同一烧结工艺下不同溶剂脱脂率对合金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相同或相近的溶剂脱脂率下不同烧结工艺对合金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的溶剂脱脂率有利于获得更高性能的合金,溶剂脱脂率为41%的脱脂坯经烧结工艺A后较脱脂率为38%的试样抗弯强度提高16%,渗碳程度减轻,孔隙减小;烧结时在低温热脱脂阶段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残余粘结剂的排除和高温阶段通过进一步延长抽真空时间净化炉内气氛可以减轻渗碳程度从而提高合金性能。溶剂脱脂率为41%经烧结工艺B后制备的合金较经烧结工艺A制备的合金强度提高17%,达1684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