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就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出台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强化安全责任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意见》的出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增加了一道"安全阀"我国粮食流通改革经过10多年的发展,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内粮食市场环境更加成熟,地区间粮食流通更加顺畅,效率高,成本低。现在中央  相似文献   

2.
《粮油加工》2015,(2):65-66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指出,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实现了建国后粮食产量的首次"十连增",但是,不能就由此认定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事实上,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国际粮食生产情况等都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一定要认识到这些挑战,坚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此,要坚守"中国人的饭碗应主要装中国粮";节约用粮;实现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实施科教兴粮战略;加快粮食生产走出去步伐,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开展粮食外交;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确保口粮安全。这样才能全方位构筑起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阀"。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价格却出现了持续走低,粮食增产和农民减收构成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复杂景观。在这个让人百味杂陈的丰收季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道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终要靠农民。粮稳天下安,而"粮稳"要建立在稳定的农业生产能力之上,建立在中国九亿农民稳定的种粮积极性之上。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空心化和老龄化的进程,农业对青壮年的吸引力不断弱化,再出现"谷贱伤  相似文献   

5.
一、质疑粮食安全的"杂音"目前在我国,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至重、至要"的战略任务,是主流观点,已经普遍深入人心,并转化成为强大的行动力量。然而,在我国这里和那里,还不时发出"杂音",听到种种说法,可谓众"说"纷纭:一是"得不偿失"说。认为种粮不合算,因而忽视粮食,不能正确处理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与发展农业粮食产业的关系,有的地方甚至以牺牲农业粮食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二是"粮食无忧"说。  相似文献   

6.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本国的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粮食生产与安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不同声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2015,(4):130-132
各省、自治区、重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责任,粮食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是,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8.
2014年,在实现了粮食"十一连增"之后,中国粮食供给"结构性紧平衡"、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以及粮食持续增产动力不足等"隐患"日渐浮出水面,凸显出现行粮食政策体系中"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刚性发展"与"粮食生产区域分工"两大问题。为实现粮食安全新战略目标、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体系,建议"按需生产、强化储备、高效流通、节约消费"应成为制定粮食"新政"的重要理念标准,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的价格支持体系,探索新粮食生产方式,注重总量、区域和品种平衡,重新构建综合性粮食安全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大事,"无粮不稳"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思想.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SWOT分析,对粮食生产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好发挥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用提出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尽管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连丰",但是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比以前更加重视了,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升级。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两个重要的红线:一是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水资源红线。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粮食储备问题随着粮食数量的丰产呼之欲出,所以"粮食储备红线"应该成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再一个重要红线。粮食安全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我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户行为,查找与生态友好型生产行为之间的差距,发现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据此提出粮食主产区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对策,为建设中国粮食安全体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发展生物能源一定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稳步推进。当粮食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时,国家有计划地拿出一部分粮食加工转化为生物能源,将有助于平衡粮食供求,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生物能源的概况,从我国有限的耕地和农作物转化生物能源的合理性两方面分析了以粮食为原料加工转化为生物能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我国必须科学合理规划有限的可耕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并利用玉米和石油之间的线性关系说明了"粮食能源化"只能作为粮食供需平衡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13.
<正>《经济日报》刊登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同志的署名文章《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强调"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用心贯彻落实,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涉及中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关系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安全。因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元加息等不利因素叠加,全球粮食供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新一轮世界粮食风险悄然而至。本文从世界粮食风险的内在根源入手,分析了粮食危机的内在运行和发生机制,结合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具体隐患和问题,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新粮食安全观进行解析,提出了针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强调"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用心贯彻落实,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着力推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健全法治压实责任,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粮食对能源和金融的日益渗透,粮食的战略功能更加突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加融入国际大环境;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引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不再是单纯通过保障数量就可以实现粮食安全,更要树立一个符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形势的新粮食安全观。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领域面临许多挑战和严峻考验,抑制了中国粮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进入"十二五"  相似文献   

17.
正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3月以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作部署,着力启动"两区"划定工作。据统计,全国试点地区共涉及373个试点县(场),覆盖水稻、小麦、玉米  相似文献   

18.
正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本文从粮食生产、粮食质量和粮食储藏三个方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浅议。"粮食安全"概念由1974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正式提出后,一直作为全球性话题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受到全球人口增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们关注粮食安全,不能只关注粮食数量是否充足,还应当看到平衡状态背后所存在的忧患。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一度创下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记录。如此,为何国家还要不断重提粮食安全?当下的粮食安全现状,究竟能不能令人放心?粮食安全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在8月11日召开的"2016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查干湖夏季峰会"上,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尚强民,分析了我国当前粮食供求形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过去我国粮食生产规律是"两丰一平一歉",通过粮食流通领域的调节可实现新的供求平衡。然而,始于2012年的国内粮食市场新周期,不是以往市场年度间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