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于沥青混凝土的可行性,选取0-5mm、5-10mm、10-15mm三档再生骨料及与同规格新集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表观相对密度、常温压碎值、高温压碎值、洛杉矶磨耗值、吸水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相比新集料,表观密度降低,吸水率、高低温压碎值及洛杉矶磨耗值均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废弃砖再生骨料强化后的性能及其作为原料制备再生建材制品的性能。针对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裹浆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改性后再生骨料的压碎值、吸水率等指标与未改性前对比,确定最佳改性方式和工艺,使其满足再生三级骨料的要求。此外对废弃砖再生骨料的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利用废弃砖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透水砖,并对两种再生产品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表观密度和空隙率、堆积密度、压碎指标等主要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强化后的废弃砖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透水砖,强度、透水性等指标都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再生骨料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与再生混凝土相比有混凝土强度要求低、再生骨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粒径0-10mm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是再生混凝土多孔砖性能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再生骨料中细骨料比例取85%,90%.95%3个水平,再生骨料中碎砖含量取0.25%.50%,75%,100% 5个水平,用全组合的方式在试验室中配制出3个系列共15种再生骨料.按照GB/T 14684-2001及GB/T 14685-2001对这15种再生骨料的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进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粒径0-10 mm再生骨料随着骨料中碎砖含量的增多,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增大;压碎指标与吸水率、压碎指标与表观密度呈正比.这个性质与目前再生粗骨料的规律不同,说明混凝土砖用0-10 mm再生骨料的性质不同于再生粗骨料.  相似文献   

4.
影响再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因素与指标众多,在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分级时不便于实际操作,因此需要从众多的因素和指标中筛选出适合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分级的指标,为再生粗骨料的分级奠定基础。通过试验测得11种不同批次的再生粗骨料各项性能指标,对每批再生粗骨料所含成分进行检测,同时结合不同文献中74种不同批次再生粗骨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了吸水率、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分布特点,并对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以变异系数评估了指标的离散程度。然后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了各指标的相关性,最后通过试验测得的再生粗骨料各项性能指标,拟合了表观密度与吸水率、吸水率与压碎指标、压碎指标与表观密度的线性方程。结果表明:微粉含量、针片状含量、杂物含量可从工艺和程序上进行改进,可作为控制再生骨料质量的限制性因素;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服从正态分布,且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的离散程度更大,因此提出了以吸水率和压碎指标作为分级指标的建议;从相关性角度分析,吸水率与密度类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程度,进一步说明吸水率可以代表密度类指标作为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强化再生骨料、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了纳米碳化硅改性水玻璃对再生骨料的强化效果,并分析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纳米碳化硅改性水玻璃对再生骨料的强化作用明显,但会受水玻璃浓度和纳米碳化硅掺量的影响。水玻璃浓度增大,经水玻璃强化处理的再生骨料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吸水率逐渐降低,含水率逐渐增加,压碎指标先减小后增大;经水玻璃溶液+纳米碳化硅复合强化的再生骨料随着纳米碳化硅加入量的增加,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吸水率和含水率均先降低后增大,压碎指标先减小后增大。经浓度为30%的水玻璃溶液+0.75%纳米碳化硅浸泡强化的再生骨料,孔隙和裂缝被改性水玻璃填充,再生骨料表面均匀,综合性能较好,拌制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较未处理的再生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提高约45%,较天然骨料拌制的混凝土低约1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碳纳米管、纳米SiO2和纳米CaCO3的分散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再生粗骨料吸水率、压碎值、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并通过SEM分析了纳米材料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经纳米材料改性后,再生粗骨料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分别稳定在1 260 kg/m3、2 650 kg/m3左右,且能够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碳纳米管浓度为0.20%、浸泡时间为24 h时,能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最大降低4.24%,压碎值最大降低18.75%;当纳米SiO2浓度为7%、浸泡时间为72 h时,能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最大降低15.70%,压碎值最大降低19.53%;当纳米CaCO3浓度为7%、浸泡时间为72 h时,能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最大降低9.62%,压碎值最大降低26.56%;SEM分析结果表明,经纳米材料改性后,再生粗骨料的表面变得均匀,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密实。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再生砖砂的级配、细度模数、压碎指标、表观密度等基本性能研究废弃砖作为再生骨料配制预拌砂浆再利用的可行性。试验研究表明:再生砖砂表观密度低于天然砂,吸水率远大于天然砂,配制预拌砂浆时会对其稠度有较大的影响;破碎过程中异形颗粒多,需对颗粒级配进行优化;压碎指标和堆积密度不满足标准要求,无法全部替代天然砂,只能以部分替代的方式配制预拌砂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连续级配再生粗骨料最大堆积密度、吸水率、筛分析及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和硬化混凝土7,28,60d抗压强度,最终确定达到最紧密堆积状态时16.0~31.5mm与5.0~20.0mm两种单粒级再生粗骨料的最佳混合质量比.结果表明:随着16.0~31.5mm与5.0~20.0mm两种单粒级再生粗骨料混合质量比的逐渐降低,连续级配再生粗骨料的最大堆积密度及吸水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波动不大.随着5.0~20.0mm单粒级再生粗骨料所占比例的增加,不同连续级配再生粗骨料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十分明显,同时,对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有较大影响,两者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6.0~31.5mm与5.0~20.0mm两个单粒级再生粗骨料存在一个最佳的混合质量比7.0∶3.0.  相似文献   

9.
王磊  梁林  樊浪波  黄龙  邓雪莲 《混凝土》2023,(7):161-164+168
建筑垃圾来源多样、成分复杂,以其作为原材料生产再生混凝土,虽然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排放,但由于产品质量控制困难,制约了大规模推广使用。通过对砂浆和砖含量分别为0、5%、10%和15%的16组试样开展试验研究,分析砂浆和碎砖含量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和砖含量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性能影响显著,随着砂浆和砖含量增加,再生骨料性能明显变差;相比砖而言,砂浆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性能影响更为明显;此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吸水率与表观密度、压碎指标存在线性相关特征,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吸水率间接评定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原生混凝土经破碎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大。当使用低强度原生混凝土经破碎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高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1]。本文通过低标号原生混凝土制成的再生骨料通过研究不同砂浆附着率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压碎值、干表观密度与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关系,探明砂浆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砂浆附着率对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压碎值、干表观密度的影响较大,呈近似线形关系,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初始坍落度、碳化深度和电通量影响较明显,随着砂浆附着率增加有利于再生混凝土坍落度的保持。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再生粗骨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设计并完成10个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少,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小,空隙率、压碎指标值、吸水率偏大;再生骨料的吸水性能对再生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骨料吸水率;再生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骨料的掺量密切相关,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要求的再生粗骨料用于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徐长伟  金宇飞  杨军彩 《混凝土》2020,(8):109-112,116
针对废弃烧结砖再生骨料强度低、吸水率高的问题,采用无机、有机以及有机与无机复合的方法进行改性。通过对废弃烧结砖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吸水率、表观密度等性能指标的测试,评价改性效果,最后采用改性效果理想的再生骨料制作混凝土,对配制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砖粉与水泥复掺裹浆情况下,当砖粉替代水泥质量为20%时要比纯水泥裹浆效果理想,9.5~4.75 mm粒径的再生骨料在复掺20%砖粉裹浆后的压碎指标为23.7%,吸水率为3.3%;16~9.5 mm粒径的再生骨料在复掺20%砖粉裹浆后的压碎指标为18.7%,吸水率为5.1%。继续在一次裹浆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裹浆效果不如一次的好。有机溶剂改性效果不明显,并且导致成本增加。有机与无机复合改性后的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和吸水率都有很好的改善,环氧树脂与水泥复合改性效果最好的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为16.8%,达到了国家标准二级骨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2017,(10)
采用试验方法测试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经时吸水率,揭示了再生骨料的吸水率相对天然骨料更高,且天然骨料的吸水率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平稳,而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在24 h后仍然在缓慢增加。并且利用再生粗骨料取代部分天然骨料的方式配置成混合骨料,证明了利用混合定律来预测混合骨料的物理性能是有效的。通过对试验数据加上源自不同文献的45个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线性拟合来表达吸水率与表观密度的关系是可行的,而吸水率与压碎指标之间的数值关系离散性大,难以拟合。  相似文献   

14.
建筑废弃物破碎而成再生骨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再生混凝土、再生墙材的特性。本文按照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进行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含泥量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2016,(9)
以3种来源的废弃混凝土为再生细骨料来源,经2次循环制备C40循环再生混凝土,探讨了循环再生细骨料吸水率与表观密度、再生胶砂需水量比、再生胶砂强度比以及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再生细骨料及混凝土性能下降;吸水率与表观密度、再生胶砂需水量比、再生胶砂强度比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呈线性下降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种不同最大粒径的再生混凝土试块的试验表明,再生粗骨料无论是连续级配还是单粒级,其表观密度、堆积密度都比天然碎石低,含水率、压碎指标值、吸水率偏高,但连续级配和单粒级的各项性能也互有差别.再生混凝土和易性随用水量增大及外掺料的加入而提高,但强度会因其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砖混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黏土砖块作为再生粗骨料,进行了颗粒级配、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含水率、吸水率物理性能试验研究,并与天然石子粗骨料进行对比,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艳 《辽宁建材》2009,(5):61-62
把废弃混凝土经人工破碎后,按照粒径大小分为粗、细骨料,对再生粗骨料加入0.2%的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处理后,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配置再生混凝土,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其中包括再生骨料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和压碎指标,以及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聚羧酸减水剂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吸水率明显比处理前的再生粗骨料低,而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着再生粗骨料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对国内外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发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kg/m^3~2.62kg/m^3和1.29kg/m^3~1.47kg/m^3之间,其吸水率处于4%~10%之间,压碎指标在14.2%~23.1%之间.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加而降低,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替代率影响比较小.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急剧下降、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值显著增大、抗冻性基本不变、渗透性增大、碳化速度略有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略有降低.基于众多文献研究成果,经回归分析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秦拥军  付明阳  崔思贤 《建筑科学》2012,28(5):42-43,47
混凝土骨料工程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通过对再生混凝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得到再生混凝土骨料较天然卵石骨料的吸水率高、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大;为配制符合工程性能要求的再生混凝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建筑废料的利用和"绿色建材"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