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国徽敬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擦身而过时,背后传来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只得向军官行了军礼。这位黑人少校,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向国徽敬礼  相似文献   

2.
历来论吕布者,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性反复无常之人.事实上,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是因为认同董卓反宦官的政治态度;杀董卓,则因反对董卓代汉,是二人政治上分道扬镳的结果,貂蝉并非主要原因.在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群雄四起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急于找到施展自己才干的舞台,吕布也不例外.吕布在当时称得上"英雄",因而成为一些实力集团争取的对象.他只是一个有虓虎之勇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而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并非他天性好杀.吕布诛杀董卓,在历史上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一是为国为民除了一大害,二是避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董战争,使历史的发展少了一个曲折.  相似文献   

3.
艺术创作总是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中人的命运与生存状态。而电影作为一种具有新质的现代艺术样式更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地表现特定时代下社会的主流现实和意识形态。电影对主流现实的艺术表现并不是主流意识形态权力话语使然,事实上在新的语境下,它也是电影艺术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是电影艺术家紧跟时代,展现社会主旋律的必然的艺术之路。我们认为电影表现主流的生活现实和意识观念是一种必然的艺术趋势,但也应遵循电影艺术的基本创造与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烽火田园》和《光荣》都是好莱坞以美国内战作为题材和背景摄制的影片,但前者反对战争、饱含人性色彩,后者支持战争、赞颂黑人历史功绩,主题思想大相径庭。这是什么原因?该文通过对两片制作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它们都是在借用内战的某些事件反映制作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表达的是制作时期的社会舆论趋向。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约性及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二战后的六七十年代经历了迅猛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此期间真正成为了一个大众现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教育的意义、大学文凭的市场价值、高等教育与社会各阶层和社会政策的关系等都发生了改变.应该说,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是与对于民主、文化的深切的期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是它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电影长达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总统形象。这些形象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好莱坞对美国政治社会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美国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本文试以美国电影中的总统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演变历程与产生的政治和历史根源,来研究美国文化的时代变迁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大卫林奇执导的电影《搏击俱乐部》和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的电影《撞车》都着重展示了人们热衷于制造身体创伤的极端体验。由此创伤作为身体的特殊状态获得了重要意义,制造和展示创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禁欲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反叛,同时也是对消费社会中身体作为商业和消费的对象成为一项规划,对人们执迷于追求健康、美丽身体神话的反叛。创伤作为古老的受难身体的原型,在这里重新获得了新的价值,它强调了触觉在身体实践中的作用,消解了后工业社会无所不在的视觉欺骗。另外,电影中汽车所代表的机器在现代社会成为人类的身体的延伸的同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表情既是个人的、情绪的符号表达,也是一种社会语言.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的表情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表情.以公共表情、私密表情的视点分析新中国电影里的人物表情变迁,指出新中国电影里的公共表情从集体化走向合理化,最终达到多元化,而私密表情从初期的匮乏、缺席到现在的丰富,表明中国电影里的人物表情与心灵越来越贴近,越来越真实.而电影里的人物表情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导演费德里柯.费里尼是一个诗性主义者,他的电影通过人物在生活中的挣扎和绝望,透射出其备受压抑的内心情感,暴露出人性的缺点和恐慌,引人深思,手法独特,像一场魔法,一场梦,本文试从其电影的几个重要元素与荣格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人,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是很少被评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海明威作品中女性从未成为主人公.1929年海明威出版了他"最黑暗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凯瑟琳一位在意大利工作的英国护士,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美国中尉亨利,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之后又从战场上逃离,最后凯瑟琳死于难产.故事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详述了海明威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影文化的日益普及,电影逐渐地成为大学生空闲时的消遣工具。而在近几年,这项副产业却以一种大火燎原之势在学校蔓延。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上,许多老师会在每周固定要求学生观看几部英国或美国的电影,有助于学生从电影台词中培养英音美音并获取英美文化的相关知识。在此篇论文中,我就"电影台词对大学生语言表达之口语能力的影响"这一话题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影响程度这三方面方面作一个浅谈。  相似文献   

12.
"黄金家族"共有财产权是元代官营工商业的财产权基础,而"黄金家族"共有财产权不是蒙古社会早期就存在的财产权形态,它是蒙古统治者在对内统一战争及对外征服战争中,尤其是在平定中原的过程中受中原文化及官有财产权观念影响,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逐渐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之后第一个局部"热战",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中的重大外交决策失误.为了擐究其决策形成的原因,笔者从领导人的认知、固内政治、小集团思维,国家特性与国家角色四个角度,浅析了1950年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入殓师>是2009年在美国奥斯卡电影节获奖的一部日本电影,这部电影中隐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博弈和冲撞,既有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现出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影片中主人公坚持自己的理念,对抗社会和家人要他放弃工作的压力,坚持自己喜爱的入殓师工作.影片在观念的深层表现出了回归日本传统"家"文化的愿望,叙述了小林父子关系从紧张到和解的过程,对"家"文化中血缘亲情关系的保持和传承表现出了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被世人骂得最多,而又誉之最多的国度。亲美敌美者,一都有自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所致。但世人对美国的一个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承认它是强势文化帝国。对此,学者们早有各种论证,有关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这个国度的起飞与教育不无关系。读同心出版社的《美国语文》三册,解开了许多谜团,对一些基本的问题清楚了。《美国语文》好似对这个强势帝国形成的一个注释,于读者有很新鲜的刺激,不知道中国的教员们,关注到了它没有。  相似文献   

16.
贾樟柯在他的电影里完全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去拍底层人的变迁生活,这是一种多么难得平民心态啊。在这个崇拜金钱的时代,有谁去关心那些好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贾樟柯用他的电影、用他的镜头语言层层叠叠的现实描绘来说明这一切,让一个赤裸裸的中国底层老百姓的变迁生活和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1 2001年锡市场评述水灾、火灾、地震、飓风、战争,人类文明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里,似乎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美国经济在繁荣了八年以后开始步入衰退阶段,并因“911事件”拖累全球经济进一步放慢了前行的速度;消费者信心受挫引发需求减少,各金属品种的价格纷纷跌至底部,甚至创下历史最低。如果2001年对人类社会来讲是不太幸运的一年,那么它对金属市场而言就是一个“黑色星期五”。  相似文献   

18.
电影台词是电影语言中的一部分,人们创造了电影台词,电影台词反过来也影响着人们。经典的电影台词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例如通俗易懂、发人深省、幽默生动、人物语言性格化等。它在传达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洞察力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金融战争和军事战争像是一对好兄弟,它们唇齿相依,又相互促进。金融家从来都最喜欢战争,因为战争是他们大捞一笔的好时机。当前,金融战争已经成为各国主要的战争模式。  相似文献   

20.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剧坛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普通人.<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一生都在追逐他心中的"美国梦".他身上所体现的"反英雄"特色不仅让读者为其悲惨的一生感到心痛,更反映了"美国梦"的虚伪以及现代商业文化对普通美国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