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研究了Nb2O5和Sb2O3施主掺杂对TiO2瓷的半导化和电容-压敏复合功能特性的影响,施主掺杂的最佳量是0.5mol%。结果表明,Nb2O5掺杂能较大的降低TiO2瓷的电阻率和提高其介电常数。掺杂Nb2O5和Sb2O3的TiO2瓷,均呈现优异的电压-电流的非线性关系,具有较低的初始电压,低的泄漏电流和较大和非线性系数。 相似文献
3.
Y系掺杂的TiO2压敏陶瓷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TiO2压敏陶瓷制备过程中引入Y系作为受主掺杂,讨论了以Y取代Bi受主掺杂对双功能TiO2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Y系掺杂的Ti-Nb基压敏陶瓷可获得较好的低的压敏电压与高的电容双功能特性.其中,以Y+Cu为受主掺杂剂,SiO2为烧结助剂的配方,在1300℃温度下烧结,获得压敏电压V1mA=9.4V/mm,非线性系数α=4.8,介电常数ε=21300,介电损耗tanδ=0.09较优异的压敏介电性能.同时Y系掺杂也避免了掺杂Bi的高温挥发性. 相似文献
4.
5.
新型高性能氧化锡压敏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化学级原料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良好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的SnO2压敏陶瓷,研究了新型SnO2压敏陶瓷的组成及制备方法,分析了有关性能参数,讨论了组成、显微结构和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开发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新一代压敏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6.
7.
Fe2O3在ZnO压敏陶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_2O_3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Fe_2O_3添加的摩尔含量小于0.1%能提高ZnO压敏陶瓷的非线性和压敏电压;但当其添加量大于0.1℃时,非线性急剧下降;Fe_2O_3添加量大于1%时,压敏电压下降。通过X射线衍射等微观分析,认为过量Fe_2O_3使ZnO压敏陶瓷非线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Fe_2O_3与ZnO在晶界处形成了具有低电阻率(ρ=10~2Ω·cm)的尖晶石相ZnFe_2O_4 相似文献
8.
9.
ZnO压敏陶瓷的非线性功能添加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单元掺杂与多元掺杂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几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添加剂在控制ZnO压敏陶瓷非线性方面的作用,并根据金属阳离子外壳层电子结构稳定性和缺陷化学反应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离子具有不饱和外层电子结构且半径与Zn^2+离子相近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能改善ZnO压敏陶瓷非线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固体酸碱的理论,讨论了TiO_2对陶瓷酸碱性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酸强度和酸量,探讨了TiO_2引起陶瓷表面酸碱性质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Ta2O5与Nb2O5对TiO2基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Ta2O5与Nb2O5对TiO2基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按照配方TiO2+0.003(按摩尔计)(SrO+Bi2O3+SiO2)+x Ta2O5+yNb2O5配制3种组分的圆片试样,各组分摩尔量分别为x=0.000 75,y=0;x=0.000 375,y=0.000 375及x=0,y=0.000 75.采用电流-电压、电容测量、阻抗分析和势垒高度测量等实验手段,分析了Ta2O5和Nb2O5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x=0.000 75的样品显示出最低的压敏电压梯度(E10 mA=7.9 V/mm)和最大的表观介电常数(εra=5.88×104),y=0.000 75的样品显示出最高的压敏电压梯度(E10mA=48.9 V/mm)和最小的表观介电常数(εra=1.39×104).这表明,掺Ta2O5可有效地降低压敏电压,提高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2.
13.
Co2O3的理化性能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氧化钴的理化性能对ZnO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论述了Co2O3的热特性对压敏陶瓷烧成工艺产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从理论上探讨了氧化 中所含杂质Fe、Cu,Na等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不利作用。提出了控制的上限,并试制出一种用于氧化锌压敏陶瓷的性能优良的Co2O3粉体。 相似文献
14.
氧化铟对ZnO压敏陶瓷压敏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粒度为0.1-0.3mm的氧化锌偻末为原料,制得了氧化锌压敏陶瓷片,研究了In2O3掺杂对其压敏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氧化锌粉末具有很高的烧结活性,适合作低压压敏电阻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ZnO压敏陶瓷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它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并对该特性作用机理进行了微观解析,概述了Zn O压敏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并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综述了目前氧化锌压敏陶瓷发展的动态,并着重介绍了氧化锌粉末的制备,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