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电子技术》2019,(12):45-47
高清视频监控画面范围广同时产生巨大数据使得在网络传输中造成时延,也存在音频数据有限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设计一种基于B/S架构的实时高清音视频监控系统。USB摄像头基于V4L2接口采集图像,基于ALSA声卡驱动采集音频,结合H.265视频编解码技术和FAAC音频编码技术,以RTP协议打包封装H.265视频码流和AAC音频码流经网络同步传输到Web服务器,利用CGI,JavaScrict技术实现多种智能终端登录浏览器显示监控画面。经测试该监控系统画面清晰无抖动,音视频吻合效果明显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今日电子》2011,(2):72-72
H.264 SVC与H.264 MVC是可适性视频传输的新兴标准,借助这类标准,运营商可以传输高性能高清视频内容(1080p60和全高清3D),同时避免同播多重H.264AVC码流,从而节省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3.
针对视频编码压缩传输需要,给出了一种基于FFmpeg的H.264格式转换器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对H.264码流数据的快速解码、压缩、再编码的功能.该转换器具有工作效率较高等特点,适合于实时传输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转换后的码流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在客户端接收到的视频画面稳定无抖动、播放流畅.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区域网络监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IPC的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视频分析的运动目标侦测,基于双码流的图片、视频传输与存储,以及优先级和多通道的IPC与图片服务器交互等关键技术。由此,实现了多区域全时段的标清视频监控,实时运动检测报警与连续高清图片抓拍取证功能。该系统设计兼容现有的软硬件系统平台,并具有较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5.
针对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系统鲁棒传输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层修复的DVC系统传输框架。该传输框架首先对关键帧(K帧)同时采用高效视频编码(HEVC)帧内编码和Wyner-Ziv编码,并将校验信息(Wyner-Ziv码流)作为修复层码流存入缓存中。若当前关键帧有丢失,则向编码端请求该帧对应的层修复码流,在解码端对错误块进行修复,获得关键帧解码质量的提升。同时,研究了层修复码率估计算法,利用已成功解码的位平面辅助完成算法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传输框架利用关键帧的层修复码流对关键帧失真部分进行了修复,提高了关键帧质量,改善了边信息质量,实现了DVC的鲁棒传输。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DSP的H.264高清视频实时编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春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5):135-137,141
最新H.264国际视频压缩标准为达到高效率的压缩性能而采用了复杂的算法,使得采用该标准实现高清视频编码压缩变得异常困难。参考相关论文,给出一种基于多条带、多DSP的并行编码系统。该系统按照DSP的数目及各DSP的处理能力,将当前高清视频图像横向上分割为大小不一的若干子图像并分别送各DSP进行并行编码压缩,最终合并各DSP生成的子码流,输出整帧图像编码压缩码流。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对1920×1080P高清视频图像,在2~8Mb/s的码率下,可以达到每秒25帧以上的实时编码压缩。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的高效视频编码技术(HEVC)已经悄然而生了,它将带给编码压缩行业一个惊人的成果:比现在的MPEG-4,H.264.AVC编码方式还要节省50%的有效码流。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HEVC将对更高标准的视频传输带来可能性,比如将同样带宽内的标清视频数量提升数倍,将高清视频压缩到标清的码率,将4K视频直接通过一个节目通道传输,等等。这都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又一次革命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视频编、解码器中,采用十字划分方案,以便使用标准清晰度电视视频编、解码芯片实现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编、解码器。文中在介绍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码流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清晰度电视视频解码器中码流分配电路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实现结果。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码流中头信息的修改、码字划分及不定长视频包的有序传输及控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视频编、解码器中,采用十字划分方案,以便使用标准清晰‘度电视视频编、解码芯片实现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编、解码器。文中在介绍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码流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清晰度电视视频解码器中码流分配电路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实现结果,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码流中头信息的修改、码字划分及不定长视频包的有序传输及控制。  相似文献   

10.
连达  庄奕琪  汤华莲 《通信技术》2007,40(12):160-162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嵌入式视频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多种数据缓存机制使MPEG-4视频码流能适应蓝牙信道要求,实现了高质量实时视频的无线传输。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在图像质量、时延上都达到了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IP数据、话音和图像等多种业务传输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以承载话音为主要业务的城域网在容量以及接口能力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业务传输与汇聚的要求。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传输平台能够克服传统城域网的缺点,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并有助于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过度。介绍了MSTP的分类方法,给出了MSTP的分层结构,并对各功能模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组播作为一种高效的大数据量传播方式 ,以其对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 ;新兴MPLSVPN技术以优秀的流量管理、服务质量保证及较高的安全性为传统的纯IP数据网络解决了数据的流量平衡、业务流的服务质量及企业通过公共网互联的安全问题。组播技术与MPLSVPN技术的结合将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多业务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MSTP是一种基于传统SDH技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功能,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的城域网传送技术。本文从MSTP业务承载现状出发,通过业务需求和案例分析提出MSTP和IP RAN协调发展的网络建设模型和MSTP设备拆除挖潜建设策略。对于未来MSTP网络定位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通信网络应能满足各种通信业务和通信容量日益发展的需求,实现话音、数据、视频、IP等业务的一体化综合交换和传输。在比较TDM、IP和ATM三种协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内置RPR和MPLS功能的MSTP平台"建设光纤综合通信网络平台的实现方法。MSTP采用SDH的数据帧结构,保持了SDH标准光接口、灵活分插低速信号、自愈环保护和功能强大的网管等优点,可对TDM、IP和ATM协议进行优化传输。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多播实现视频点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阮遂  仇佩亮 《电信科学》1999,15(1):22-24
本文提出了基于IP Multicast over ATM协议实现视频点播系统的机制,与系统数据包丢失的重传,服务器资源分配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围绕视频传输要求高效、可靠和网络友好的三个焦点问题,深入研究H.264标准编码层压缩性能的提升、网络适配层的无缝集成和编/解码器的容错性能;以基于包交换的IP视频信息包为例,重点分析H.264对因特网RTP/UDP/IP协议的映射过程;阐述H.264在视频移动通信、视频流服务、数字电视广播与存储领域的典型应用特点;指出H.264对视频源压缩、信道有效利用、缓解视频传输瓶颈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SDH/MSTP技术为基础的基站传送网已经满足不了3G、4G业务的发展需求,传输网络IP化将是电信业界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分组交换内核的传送技术PTN有望成为替代SDH的下一代主流技术.文章通过对基站动环监控PTN传输的组网方案、监控设备选型、组网成本、应用测试等几方面的研究,论述了基于PTN传输的基站动环监控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MSTP和IP城域网络两种主流的运营网络,介绍IP数字电视节目传输的几种常用方法,并就各自特点和容易产生故障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力求为IP数字电视节目的远程传输提供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回传网络体现出大容量、分组化的特征,在LTE时代,运营商的移动回传网络要实现由MSTP向分组的转型。文章首先介绍IP RAN技术的特点和组网方案,然后搭建仿真平台对IP RAN和MSTP两种技术的承载效率进行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IP RAN与MSTP相比具有更高的传送效率,利用IP RAN技术建网后网络扩容的时间点相比MSTP技术得以推后,可降低LTE时代移动回传网络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刘平心 《通信技术》2012,(10):82-84,88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传统SDH/MSTP通信传输网平台已不能够满足SG-ERP、省-市-县视频会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应急通信、智能配网等对信息通信业务的IP化和高带宽需求,为此,需寻求一种新通信组网技术,既能满足IP业务承载、IP业务带宽突发性、高带宽等要求,又能实现网络级的OAM、QoS等。根据山东省地市数据承载网设计规划,提出基于PTN MPLS-TP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第二平面的设计方案,供电力行业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