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人致激励下装配式竹集成材空心楼板的舒适度试验,选用了自振频率与峰值加速度为舒适度的评价指标。利用了抬脚跟激励方式来获得楼板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自振频率,分析了人行荷载作用下楼板动力响应,可以发现:空载时楼板自振频率都超过规定限值(3Hz)的6倍,负载时楼板的自振频率也都超过10 Hz;所有工况人行激励试验的楼板峰值加速度都小于0.015g,跨度小、两端铰接的楼板动力响应加速度值最大,跨度大、两端固接时板的峰值加速度最小。结果表明装配式竹集成材空心楼板满足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关宇 《建筑结构》2023,(8):86-89+77
针对最大悬挑长度为35.2m大跨度悬挑连廊在人致激励下的舒适度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结构三维分析模型,计算多种人致激励工况下结构减振前后的加速度响应,对比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减振方案的减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连廊在人致激励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加速度超过舒适度限值,利用TMD可有效减小结构振动,改善舒适度性能。但单频TMD控制频带较窄,只对特定振动频率的减振效果明显。为改善其鲁棒性,拓宽有效频带宽度,最终采用具有分布频率的MTMD减振方案,在保证经济性最优的前提下,对多种频率激励荷载均得到了显著的减振效果,使连廊满足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其中两栋为连体结构,主体高度47.3 m,且连体部位跨度约30 m。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连体部分采用钢结构。由于连体跨度较大,大跨度钢结构楼盖也存在着竖向刚度较弱、自振频率较低、易受人行荷载激励等问题,影响了楼盖的振动舒适度。故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来判断其舒适度。在舒适度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时,通过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方法,以达到抑制人行荷载作用下的楼板振动。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不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布置方案的减振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估,得出结论:TMD的布置应结合楼板的实际振动频率及布置TMD后的振动频率确定,并尽量布置在跨中位置,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筑对空间和视觉效果要求越来越高,楼板体系往往采用大跨度或大悬挑的钢结构组合楼板。这种楼板的刚度与阻尼较普通现浇混凝土楼板小,竖向自振频率低,容易引起振动舒适度问题。对株洲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部大跨度钢结构组合楼板舒适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可知:楼板的中部大跨度部位和悬挑部位易为振动不利位置;通过不利振动点的稳态分析和人行荷载激励的时程分析可知:楼板各不利振动点竖向自振频率均大于3 Hz,峰值加速度均小于50 mm/s~2,频率和加速度双重指标均满足我国现行相关规范对舒适度的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进行振动控制的某小学体育馆大跨楼盖为背景,分别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对其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施工阶段主要考虑质量增加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正常使用阶段重点考虑了人致振动的多种工况,并利用MIDAS/Gen有限元软件对TMD的减振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跨楼盖的自振频率随着铺设面层以及楼面重量的增加而减小,舒适度设计时应按使用阶段的实际最大荷载考虑;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楼盖舒适度进行计算时,应考虑面层对楼板刚度的影响;当外部激励的频率与楼盖的自振频率接近时,TMD对楼盖的减振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当轻量化钢结构楼板跨度较大时,因其竖向自振频率往往易接近人行走或者跑动的频率,可能存在与行人发生共振的危险。共振可能会对行人舒适度、结构的疲劳寿命造成影响。通过某带有悬臂梁的多层钢连廊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振动控制计算,详细分析了在人行荷载激励下,当TMD(调谐质量阻尼器)在不同楼层分布的情况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情况,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跨度楼盖普遍具有跨度大、刚度小、柔性大、阻尼小等特点。使用者在进行有氧健身操等有节奏运动时容易使楼板产生共振,引发楼板竖向振动舒适度问题。本文以有氧健身操过程中的有节奏振动为振动来源,通过对楼板体系振动进行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楼板体系特性。采用楼板结构自振频率和加速度限值两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实现对有节奏运动引起的楼板振动舒适度的控制。对文献[1]中6.4节不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工程案例采用3种方案进行加固,对3种加固方案进行了对比,并对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连廊作为连接两幢或几幢建筑之间的走廊,一般其竖向自振频率接近于人行走频率或者跑步频率,容易产生共振,而产生舒适度问题,因此必要时需要采用有效的减振措施来控制连廊结构的振动。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一钢连廊实际工程进行减振控制设计,通过时程分析方法模拟随机人行荷载激励,分为步行荷载工况和跑步荷载工况对其进行人致振动分析。对比分析了钢连廊结构在相同人行激励下加设TMD前后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安装TMD后钢连廊的最大加速度幅值明显减小,满足舒适度要求。TMD是钢连廊竖向舒适度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廊作为连接两幢或几幢建筑之间的走廊,一般其竖向自振频率接近于人行走频率或者跑步频率,容易产生共振,而产生舒适度问题,因此必要时需要采用有效的减振措施来控制连廊结构的振动。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一钢连廊实际工程进行减振控制设计,通过时程分析方法模拟随机人行荷载激励,分为步行荷载工况和跑步荷载工况对其进行人致振动分析。对比分析了钢连廊结构在相同人行激励下加设TMD前后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安装TMD后钢连廊的最大加速度幅值明显减小,满足舒适度要求。TMD是钢连廊竖向舒适度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不同厚度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和现浇楼板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和模态瞬态分析,得到叠合楼板和现浇楼板的模态振型、自振频率、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时程曲线,研究人行荷载作用下叠合层厚度对楼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对应厚度的现浇楼板,最后评价各楼板模型的舒适度。结果表明,叠合楼板的峰值加速度比现浇楼板要大,叠合层厚度增加,则楼板自振频率增大,峰值加速度降低,各楼板模型均能满足规定的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行桥的自振频率与行人步频接近时,容易发生人桥共振,本文以一频率处于行人步频范围内的大跨钢箱梁人行桥为例,考虑了随机行走、结伴行走和跳跃等11种荷载工况,研究了各工况人行荷载激励下人行桥的竖向振动响应,并针对不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工况,采用多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简称MTMD)对人行桥进行减振控制。结果表明,人行桥在无控状况下产生了较大的振动响应,其竖向加速度超过舒适度限值要求,而当在人行桥加装MTMD系统后,其振动响应大幅降低,减振效果达到70%以上,实现了人行桥在人行荷载激励下的舒适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晓玮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1):78-80,97
针对楼板振动控制技术,文中介绍了两种阻尼器法,即附加粘弹性夹层板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了基础楼板、基础楼板+橡胶层、基础楼板+橡胶层+钢板以及基础楼板+TMD四种楼板形式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粘弹性约束阻尼层和TMD均可以有效衰减楼板振动加速度,而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相比TMD可以在更广的荷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规范公式计算的方法满足振动舒适度问题。以某文体中心建筑中设置于二层的大跨度羽毛球运动场地为工程背景,进行正常使用情况下混凝土楼盖人行运动荷载加速度计算,楼盖自振频率计算,使用阶段由于地面木地板的减震作用可减轻人们有节奏的运动荷载对楼盖的作,使用单位及运动员的反馈,无由于楼板振动引起的不舒适感。本文就规范公式对楼盖自振频率及加速度计算的计算对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大跨度连体楼盖结构的舒适度问题,通过建立有限元整体模型,研究大跨楼盖的振动特性.模态分析表明该楼盖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与人行频率非常接近,因此在大量人群荷载激励下极易引起舒适度问题.采用结构减振控制理论,选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对结构在不同人群密度、不同人行频率的人行荷载作用下的振动进行控制.按本文方法在合适部位布置TMD后,所有工况下加速度峰值均能满足舒适度要求.对大跨楼盖结构人致振动控制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最新的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某大跨楼盖进行了有节奏运动舒适度分析与振动控制设计.结果表明:有节奏运动作用下的大跨楼盖,舒适度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须采取一定的减振措施,才能满足规范对楼盖舒适度的控制要求.本工程通过合理布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该有节奏运动作用下的大跨楼盖振动进行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的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某大跨楼盖进行了有节奏运动舒适度分析与振动控制设计.结果表明:有节奏运动作用下的大跨楼盖,舒适度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须采取一定的减振措施,才能满足规范对楼盖舒适度的控制要求.本工程通过合理布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该有节奏运动作用下的大跨楼盖振动进行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内外规范及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某大跨悬挑结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了人行舒适度分析与振动控制设计。结果表明:对于大跨悬挑结构,在结构强度与变形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楼盖舒适度也可能不满足要求;当其自振频率降低到与人群荷载频率接近时,舒适度问题较为明显;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等减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楼盖在人群荷载激励下的竖向振动,从而使楼盖满足舒适度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大跨空间结构的刚度变得很小,而导致结构的自振频率很低,容易与人的步频(1.5~2.5Hz)产生共振,从而引起舒适度问题.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馆的张弦梁结构为工程背景,研究张弦梁结构的楼盖在人致荷载作用下引起的舒适度问题,采用美国AISC-Ⅱ标准进行舒适度评价.在多种荷载工况下对楼板进行激励,并以最不利荷载工况为基础,采用TMD参数调整法进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参数的设计,来达到减振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杨武骏  王满  高江龙  杨涛  段晓敏 《建筑结构》2024,(1):145-150+118
为了研究钢筋桁架叠合板的振动舒适度,对某高层住宅楼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进行了竖向振动响应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实测钢筋桁架叠合板在单人行走、三人行走、单人慢跑和三人慢跑这四个人致激励作用下的竖向振动响应,分析得到叠合板自振频率和人致激励下的峰值加速度。在验证有限元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分析叠合板边界条件对其自振频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叠合板与现浇板的自振频率差异。结果表明:叠合板的自振频率和人致激励下的峰值加速度满足规范舒适度限值的要求;相同条件下,叠合板的自振频率在四边铰支边界条件下最大,在两短边铰支条件下最小;叠合板和现浇板的自振频率误差小于14%,两者舒适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盖在人行荷载激励作用下的振动舒适度,对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盖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测得其基本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等相关动力特征值,并对该楼盖施加了多种人行激励工况,分析了步频、行走路径、行人数量、行走荷载布置方式、行走方式等因素对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盖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步频的增大和行走人数的增加,组合楼盖的峰值加速度逐渐增大;多人保持一致行走状态下组合楼盖的峰值加速度较随意行走的大;当步频相同时,原地踏步时的组合楼盖峰值加速度较连续行走的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盖基本自振频率以及单人行走下峰值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建议采用自振频率和峰值加速度的双重指标来评价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盖振动舒适度,即楼盖的自振频率不小于15 Hz,峰值加速度不大于0.15 m/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