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婷;李雪;李阳;陈子越;姚棋;陈华林 《皮革科学与工程》2024,(4):1-9+18
Cr(Ⅵ)在水中溶解性很强,超过0.1 mg/L的Cr(Ⅵ)会对环境和生命健康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开发灵敏度高的六价铬离子的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三甲基硅基咪唑作为双硅源前驱体,柠檬酸钠为还原剂,通过水热法可制备水分散性良好的球形双硅源硅量子点(D-Si QDs)。研究结果表明,D-Si QDs为球结构且表面含有大量氨基与咪唑基团。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D-Si QDs最佳激发波长为359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51 nm,有着较好的光稳定性。D-Si QDs的荧光可被Cr(Ⅵ)选择性猝灭,且荧光猝灭程度与Cr(Ⅵ)浓度在0.5~100μ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6μmol/L;对自来水样中检测Cr(Ⅵ)回收率在100.37%~105.8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6%。研究为开发高灵敏度Cr(Ⅵ)检测的D-Si QDs荧光探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亚碲酸钠为碲源,巯基丙酸(MPA)和柠檬酸三钠为稳定剂在水相中一步合成了具有良好荧光性质的Cd Te量子点,并利用Cd Te量子点与Cu2+混合后会发生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Cu2+测定方法,并对反应条件如缓冲体系的浓度和p 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以及试剂添加顺序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在p H 6.6、浓度为0.01 mol/L的磷酸一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量子点浓度5×109mol/L,以量子点—缓冲液—金属离子的添加顺序反应30 min,可得到最佳反应效果。研究显示,最佳试验条件下,Cu2+浓度为0~5×107mol/L范围内,Cd 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猝灭程度与Cu2+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88 4,检出限为1×108mol/L。 相似文献
3.
基于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皮蛋中微量铜(Cu2+)的荧光分析法。采用巯基乙酸和1-硫丙三醇作为稳定剂,水相中快速制得荧光性好、稳定性好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荧光光谱法研究CdTe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实验探究了Cu2+对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机理,并根据Cu2+浓度和荧光强度下降量之间的关系,在Cu2+浓度范围为10~200 nmol/L时建立定量检测微量Cu2+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高达0.997,检出限低至0.96 nmol/L。本实验方法已经初步应用于皮蛋样品中Cu2+的检测,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在1.47%~3.01%之间,回收率为104%~108%,说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碱木质素(Alkali lignin,AL)为碳源、乙二胺(Ethanediamine,EDA)为钝化剂、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利用简单、绿色、高效的水热法制备碱木质素碳点(ALE-CDs)。以荧光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ALE-CDs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ALE-CDs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OH)、羧基(—COOH)和氨基(—NH2)等官能团,在水中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荧光量子产率及寿命分别为19.20%和6.03 ns。利用ALE-CDs为荧光探针检测不同金属离子,发现ALE-CDs对Fe3+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荧光强度与Fe3+浓度(0~50μ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e3+检出限约为1.66μmol/L。 相似文献
5.
6.
建立以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iQDs)为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四环素的新方法,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硅源,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SiQDs;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光谱分析法研究其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利用四环素能有效地猝灭SiQDs荧光,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四环素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SiQDs呈球形、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90μmol/L,检出限为18 nmol/L,用于生鲜牛奶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6%~104.07%。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于鲜奶中四环素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水产品中呋喃西林进行简单、灵敏分析,本论文建立了一种检测呋喃西林的荧光分析方法。以硫代乙醇酸修饰的CdS量子点(TGA-CdS QDs)为荧光探针,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呋喃西林使TGA-CdS QDs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基于TGA-CdS QDs荧光猝灭法检测呋喃西林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6~1.0×10-4mol/L,线性回归方程F0/F=17467 C(mol/L)+0.9918,相关系数为0.9984,检出限为7.12×10-7mol/L。方法应用于小虾呋喃西林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5.6%~97.0%之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反应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的原理,构建一种基于量子点(Quantum dots,QDs)的新型荧光猝灭免疫亲和凝胶检测柱检测番茄酱中罗丹明B(Rhodamine B,RB)残留。方法:通过罗丹明B的单克隆抗体与溴化氢活化琼脂糖凝胶-4B偶联制备分析物抗体胶,设计单检测层的凝胶检测柱。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并利用罗丹明B和量子点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构建一种新型的荧光猝灭免疫亲和凝胶检测柱。通过优化抗体添加量、量子点稀释倍数、孵育时间以及上样量等参数,最终实现番茄酱样品中罗丹明B的快速灵敏检测。结果:当1.0 g溴化氢活化的琼脂糖凝胶添加2.0 mg罗丹明B单克隆抗体,量子点溶液稀释3000倍,孵育时间控制在50 s,罗丹明B上样量为3.0 mL,该荧光猝灭免疫亲和凝胶检测柱针对罗丹明B的方法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能够达到最小值1.0 μg/L。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番茄酱样品中罗丹明B的检测限为5.0 μg/kg,并且与HPLC方法测定的结果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结果易于判断,可以满足番茄酱中罗丹明B的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水环境中微量汞离子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将表面带有负电荷的Cd Te量子点与聚电解质PDDA交替沉积在石英板上,成功制备出双色量子点多层膜。在该方法中Hg2+对Cd Te量子点有荧光猝灭作用,据此发展了一种直接检测Hg2+的新型双色Cd Te量子点多层膜传感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Hg2+浓度在1.0×10-9~1.0×10-5mol/L范围时,量子点多层膜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10mol/L。结论 与传统Hg2+检测方法相比,双色Cd Te荧光量子点多层膜作为一种新型传感器,具有快速、简单、选择性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水环境中痕量Hg2+的定量检测与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0.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及表面修饰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平均粒径为2.9nm 左右的CdS 量子点,该量子点在512.4nm 波长处有强的源于表面阱的空穴电子重组形成的表面态发射峰,加入的氯化血红素通过扩散和碰撞作用可将电子转移至CdS 量子点的空穴中导致量子点荧光发生动态猝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氯化血红素的新型荧光分析法。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当氯化血红素的质量浓度为5.0 × 10-6~25.0 × 10-6g/mL 时,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F)与氯化血红素的质量浓度(ρ)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719.09 - 14.01 × 10-6ρ,检出限为3.35 × 10-8g/mL。测定血清样品基底中氯化血红素的含量并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的应用范围已从材料学、生物医学领域扩大到食品领域,促进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特有的光学性质,如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可精确调谐的发射波长、良好的光稳定性等,并综述了量子点作为一种良好的荧光标记物,在致病菌、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和重金属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不高、样品前处理繁琐及对样品基质的抗干扰能力不强等缺点,难以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而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方法弥补了这些缺点,必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食品分析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灵敏的胭脂红检测方法。[方法]以荷叶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碳点(FN-CDs),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条件;研究影响FN-CDs荧光强度的因素、共存物对检测体系的影响,优化测定条件;将FN-CDs用于食品中胭脂红含量测定并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以0.6 g荷叶、0.25 g柠檬酸、45 mL甲酰胺在240℃反应4 h时,FN-CDs荧光值最强。在0~70μg/mL的胭脂红质量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胭脂红浓度成正比,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为0.996 4,检出限为0.57μg/mL。西柚复果汁饮料和杨梅罐头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09%~102.49%,97.73%~112.47%。[结论]该检测方法具备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等特点,可应用于食品中胭脂红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食品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是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污染物。随着全球对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供应链复杂化, 快速、灵敏地检测污染物对于维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其中,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 以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和高灵敏度, 在生物传感领域备受青睐。本文以量子点为出发点, 综述了量子点的基本特性、合成方式、修饰及功能化, 重点介绍其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并对量子点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优势与挑战进行阐述, 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和现场实时检测提供新思路, 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李浩佳;贺诗华;曹艺泽;郭西玉;朱由余;赵玮钦;黄淳 《轻工学报》2025,40(2):72-79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QDs呈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41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荧光生物传感器的适宜实验条件为Hemin浓度60 μmol/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K+浓度10 mmol/L和pH值为6.5;与其他金属离子(Ag+、Zn2+、Cd2+、Cu2+和Hg2+)相比,荧光生物传感器对Pb2+的选择性更高,且其Δ荧光强度随着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1~5.0 μg/mL线性范围内,二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8 0,检测限为0.063 9 μg/mL;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