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耐磨材料与磨损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概况。就会议论文与报告,分耐磨铸铁、耐磨钢、耐磨复合材料、耐磨表面工程、磨损、耐磨材料耐磨件的标准化等方面,评述了耐磨材料与磨损技术新进展。并提出了我国耐磨材料与磨损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卫  王洪发  周平安  孙正国 《铸造》2001,50(1):7-13,28
介绍了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概况,就会议论文与报告,分耐磨铸铁、耐磨钢、耐磨复合材料、耐磨表面工程、磨损、耐磨材料耐磨件的标准化等方面,评述了耐磨材料与磨损技术新进展。并提出了我国耐磨材料与磨损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耐磨材料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耐磨材料(高锰钢、耐磨铸铁、低合金耐磨铸钢等)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也简单介绍了非金属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4.
铸造金属耐磨材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耐磨材料奥氏体锰钢、低合金钢和白口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其应用进展,还对耐磨钢结材料和耐磨铸造复合材料以及新开发的高硼铸造耐磨合金进行了评述,期待为科学选择耐磨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2,(7):889-890
担任耐磨材料培训班的主办单位由目前唯一在耐磨材料研究领域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西安交通大学耐磨材料研究团队担任。该团队30余年来对金属耐磨材料进行着持续、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是我国耐磨  相似文献   

6.
魏世忠  徐流杰 《金属学报》2020,56(4):523-538
本文介绍了钢铁耐磨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综述了高锰钢、高铬铸铁、高钒高速钢3类典型耐磨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磨损性能、抗磨机理和改性技术。以高锰钢为代表的耐磨钢依靠高强韧性的基体抵抗磨损,而以高铬铸铁和高钒高速钢为代表的耐磨合金主要依靠高硬度的耐磨相抵抗磨损,高钒高速钢比高铬铸铁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与VC硬度高、形态好的特性有关。提出了高性能耐磨材料应具备3个要素:高强韧基体,高硬度多尺度协同作用的优质耐磨相,耐磨相与基体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7.
《铸造》2006,55(12):1321-1321
由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主办,安徽宣城天河耐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承办,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广西贵港华宁耐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于2006年10月24-25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召开。来自国内耐磨材料行业近300名代表和相关人士参加了本届年会。10月24日上午举行了年会开幕式,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领导王洪发、陈华辉、邢建东、李茂华、李卫、乔峰、马向东、赵会友及嘉宾温诗铸院士、董瀚教授和刘家浚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耐磨材料学委会副主任邢建东主持,耐磨材料学委会主任陈华辉,中国金属学会特殊…  相似文献   

8.
钢铁耐磨材料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李卫 《铸造》2006,55(11):1105-1109
评述了耐磨锰钢、耐磨白口铸铁、非锰系耐磨合金钢、耐磨球铁和耐磨钢铁基复合材料以及耐磨件铸造和热处理工艺技术的进展,重点推介了近年实施的几种先进的钢铁耐磨材料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阐明了耐磨材料技术发展过程中减少合金元素、耐磨件少无加工、耐磨件大型化、物理场对耐磨件凝固的影响、价电子理论的应用及数值模拟工艺技术的应用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就该技术发展方向及研发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破碎机锤头耐磨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指出破碎机锤头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硬度和韧性偏低、耐磨性差,且容易断裂。着重介绍了大型破碎机超强高锰钢锤头、耐磨合金钢锤头、高韧性合金耐磨铸铁锤头的研制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属耐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李茂林 《铸造》2002,51(9):525-528
综述了国内黑色金属耐磨材料高锰钢、中锰钢、超高锰钢、耐磨合金钢、抗磨白口铸铁等的发展和应用概况;就耐磨材料的生产和用户对耐磨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磨损失效分析及耐磨材料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周平安 《铸造》2000,49(1):23-25
概述了磨损的系统特性,磨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我国耐磨材料发展的现实情况,指出了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耐磨钢铁件的市场与生产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李卫 《铸造》2004,53(12):958-962
国内已经形成了耐磨钢铁件产业.目前国内耐磨钢铁件市场约200万t,其中磨球约110万t,衬板约22万t,预计耐磨件市场还将稳中有升.已经产业化的耐磨钢铁材料有5大类、100余个牌号,多品种小批量是耐磨件行业特点.单品种规模化与多品种专业化生产是适合国情的两种企业模式.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和技术开发以及尽快进入国际市场是国内耐磨件企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硼铸造耐磨合金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了普通铸造耐磨钢铁材料存在着韧性和耐磨性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含有高韧性马氏体和高硬度硼化物的高硼铁基铸造耐磨合金取代普通铸造耐磨钢铁材料的设想,着重介绍了高硼铸造耐磨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其应用,指出了高硼铸造耐磨合金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开发高硼铸造耐磨合金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NMG360耐磨钢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国内的生产状况研制出NMG360耐磨钢板。其轧制态硬度大于360HBS,耐磨性能也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多元低合金耐磨钢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Mn-Cr-Mo-Ni-Cu-RE多元低合金耐磨钢的热处理工艺,利用热膨胀实验测量试验钢的Ae1、Ac3、Ms、Mf等相变温度,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钢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测量力学性能,考察热处理工艺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相变温度为Ac1=770℃、Ac3=820℃、Ms=340℃、Mf=265℃,经900℃淬火及230℃回火后获得贝/马氏体复相组织,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强度和高韧性,其硬度达到HRC 52,冲击韧度αKU达到40 J·cm-2.  相似文献   

16.
铸造SiCp/Al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液态搅拌铸造法所制备的SiC_p/ZL101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着重探讨了SiC颗粒的预处理状态及磨损试验载荷。路程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体合金或原始态SiC颗粒增强的SiC_p/ZL101复合材料相比,SiC_p经一定方法预处理后所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的耐磨性显著提高,提高的幅度随磨损载荷或路程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其增大的幅度随SiC_p预处理状态的变化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耐磨件发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针对主要的农业机械耐磨件,如:开沟圆盘、锤片、收割机刀片、旋耕刀及犁铧等,分析了它们的工作条件、受力特点、失效形式及机理,对比了国内外主要农机耐磨件常用材料、处理方法及使用寿命,提出了提高农业机械关键耐磨件使用寿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春梅  韩振丽 《热处理》2008,23(1):47-49
测试了含钨高铬耐磨铸铁经不同工艺亚临界处理后的硬度,探讨了含钨高铬耐磨铸铁亚临界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含钨高铬耐磨铸铁在适当的亚临界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二次硬化,经570℃×5h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9.
Polymer and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oduced by ball-milling 60 μm Nylon-11 together with nominal 10 vol.% of nano and multiscale ceramic reinforcements and by HVOF spraying these composite feedstocks onto steel substrates to produce semicrystalline micron and nanoscale 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Room temperature dry sliding wear performance of pure Nylon-11, Nylon-11 reinforced with 7 nm silica, and multiscale Nylon-11/silica composite coatings incorporating 7-40 nm and 10 μm ceramic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pin-on-disk tribometer.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wear rate we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applied load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Surface profilometr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analyze the coatings and wear scars. The pure Nylon-11 coating experienced less wear than the composites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two additional wear mechanisms: abrasive and fatigue wear. This article is an invited paper selected from presentations at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and has been expanded from the original presentation. It is simultaneously published in Global Coating Solu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May 14-16, 2007, Basil R. Marple, Margaret M. Hyland, Yuk-Chiu Lau, Chang-Jiu Li, Rogerio S. Lima, and Ghislain Montavon, Ed., ASM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Park, OH, 2007.  相似文献   

20.
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对硬度影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希杰  张彩霞 《铸造》2005,54(11):1142-1143
研究了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对硬度的综合影响,通过数学方法并进行大量计算,提出了影响抗磨白口铸铁硬度的化学元素排序,为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