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地质钻探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作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重要技术支撑的地质钻探行业,资金投入显著减少,地质钻探工作量大幅下滑,常规钻探施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地质钻探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深部科学钻探,地热能及非常规能源勘查,海洋、灾害防治、生态环境、地外天体、极地方面的钻探等。如何应对地勘行业出现的问题,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钻探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钻探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地质钻探工作量将进一步减少,新领域、新业态的钻探工程及先进钻探技术和装备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更加贴近国家需求,更加注重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多项重大改革任务的推进都需要统计信息的支撑,获取更加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信息。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提升统计调查分析水平,对于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地质勘查行业统计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加强统计领域信用建设,确保统计工作的执行力、修订完善统计指标,推进统计业务规范化、加强基层地勘单位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大服务统计调查对象的力度,全方位提供统计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地质勘查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地质勘查行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围绕标准研制发布与贯彻应用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在服务支撑地质勘查行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针对当前标准化工作总体滞后于推进绿色地质勘查实施需要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现行地质勘查标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具体情况,总结了绿色地质勘查标准化工作进展,并分析指出了其在标准化对象、标准研制及实施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与原则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地质勘查标准化工作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6R”原则,以此为指导,提出了通过系统开展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实施应用、积极进行试点示范、创新改进标准化文件供给机制等方式加强推动绿色勘查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加快地质勘查标准更新升级和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提供意见参考,进而为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国际矿业形势初显新生机,加之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我国地质勘查行业进入重大机遇期,地勘单位应该把握新机遇,快速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勘查手段,实现转型升级,使地质勘查工作融入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环境、灾害、工程等多领域多层次的需求之中。这是多位矿业专家于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地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视,绿色勘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本文在收集和总结国内外绿色勘查技术方法及经验的基础上,跟踪调查新时期我国绿色勘查典型实践工作进展,分析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时代推进我国绿色勘查工作的建议,推进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时代地质勘探工作所需经费一直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对于地勘单位来说仅仅被认为是资金的"中转站"——只具有收发职能;但随着非公益性地质成果商品化被广泛认可、地质勘探队伍服务领域的全面拓展(已从单一的地质找矿发展为跨越矿业开发、工程勘查与施工、商贸、以至跨出国门——"走出去"等多种领域)、地勘队伍所需资金已逐步改由银行调配,银行应该介入地质勘探行业,并且为其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的勘探经营活动为例,分析了中矿资源公司"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地质勘查+股权矿权"和"地质勘查+矿产贸易"三种经营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成功要素。研究发现:海外市场经营模式具有"渐进式"特点,根据企业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动态的从初期的"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模式向后期的"地质勘查+股权矿权"和"地质勘查+矿产贸易"模式递进,并呈现多模式共存状态;海外市场的缝隙发展战略、差异化市场战略和集中化市场战略等企业战略均对经营模式产生重要影响;而战略联盟、逆周期发展和产业集群策略则是海外经营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中矿资源的缝隙发展模式为国内广大中小地质勘查企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近年来,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地质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渤海之滨的锦州市,驻扎着一支由国家命名的功勋地勘队伍——辽宁化工地质勘查院。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大潮中,他们在找矿与采矿,地质成果转让和全面走向市场等一系列地质勘查工作的改革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化工地质勘查队伍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再创辉煌树立了榜样。辽宁化工地质勘查院是一支功勋卓著的地勘队伍。1963年组建以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辽宁的山山水水,并远涉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先后为国家提交地质报告60多份,探明大中型矿床17处,探明可供利用的硼镁石型硼矿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推动下,矿产勘查投入和矿产品供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融资模式简单、融资难问题突显。对我国矿产勘查资金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产勘查行业特点、矿业形势走势、监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建议国家建立矿产勘查监理机制,矿业企业设立专项地质勘查资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助推地质勘查企业和中小型矿业公司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地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人才、装备、资金投入、机制体制、创新平台等。本文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对地勘行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人才水平、专利情况和管理创新等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分析了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经济步入新的行业低谷期,地勘单位面临着外部环境艰难、内部问题纷杂的不利局面。本文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为例,剖析了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面临的外部、内部的问题与困境,阐述了地勘单位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产业、新机遇,以及发展的新动力。深入探讨了地勘单位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问题,建议传统地勘单位只有主动深化自我改革,做好地质找矿主业、非矿地质技术服务等产业,优化队伍、资质结构,提升人才建设和资金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以科技为引领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品牌效应,才可能使地矿事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具有丰富的铜矿资源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在我国铜矿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在新形势下,谋划好长江经济带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及产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铜矿资源安全供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产业布局理论,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铜矿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指出长江经济带铜矿资源产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总体较小,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应从优化铜矿勘查开发布局与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矿业、推进上中下游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方面优化长江经济带铜矿产业发展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需求,从矿产资源需求现状及地勘行业新形势入手,分析了矿产勘查开发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新形势,并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落实政策导向,深化绿色勘查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指导,实现产业转型突破;支持国企致力于生态绿色发展行动,调整企业工作重点,提高绿色勘查技能,引进民营投资等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培育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做好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工作,强化专业技术团队建设;建立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武强  涂坤  曾一凡  刘守强 《煤炭学报》2019,44(6):1625-1636
我国"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缺铀"的能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仍然是我国目前稳定供应最有保障、成本可接受的优势能源矿产,抛弃以煤为主的现实能源选择去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是本末倒置,是不现实、不科学、不明智的,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可以说,煤炭产业虽然不是"朝阳产业",但短期内也决不会变成"夕阳产业"。但是,应该看到煤炭资源在过去的地质勘查、开发和消费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损害、资源浪费、超高排放等诸多问题。因而,在新时代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以科学化、安全化、生态化、高效化、标准化、数字化、和谐化和智能化等为特征的科学勘查和开发及清洁化、低碳化的消费利用方式,将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煤炭资源从地质勘查到开发和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定了打造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升级版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在实现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升级版过程中面临的十一大关键科技难题,即:煤炭资源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综合协调、绿色、深部、智慧难题和开发过程中的绿色化、安全、采出率、职业健康、高效益难题以及消费利用过程中的清洁化和低碳化难题,并探讨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从煤炭生产大国转变为煤炭工业强国的转型升级、破解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地质工作的重要方向是服务国家资源安全和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煤炭地勘企业着重以“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地质灾害防治、服务城市群建设”和“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导向,以煤炭为主要目标矿种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地勘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定向资源配置和规划实施管控为抓手,推动构建由地质勘查、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和测绘地理信息五大产业构成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定位清晰、具有煤炭地质勘查特色的“大地质”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经过三十多年高强度的地质勘查开发,虽然勘查成果显著,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地质勘查问题主要表现为小矿山多、布局分散、露天开采比重大、资源转化率低、一些矿产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基础工作滞后、环境约束驱紧、勘查投入持续减少等,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当前经济发展常态下,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矿业发展的桎梏。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政策导向,从地质勘查环节入手,突破观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束缚,对当下内蒙古的矿业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有地勘单位经历了多阶段多目标的发展变革。产、学、政界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理论依据、变迁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探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效果来看,一方面,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是公共产品理论、供需关系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等在矿产资源经济开发关系与地质工作组织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另一方面,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但改革进展缓慢,既源于外部环境,也有来自主体自身原因。在国家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背景下,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既要体现国家大政方针要求,更要结合行业特性。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科学分类是基础,发挥市场在勘查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关键。在模式选择上,国有地勘单位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转企改制,嫁接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走企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资源领域境外投资趋势、模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矿产勘查开发方兴未艾,采矿业境外投资逐年增长,矿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民营企业矿产资源领域境外投资和并购发展迅速。因投资管理体制、政策及内外部经营环境制约,民营企业在投资立项、核准、投融资及国际化经营运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障碍。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资源领域境外投资发展现状、趋势、模式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勘查开发"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