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发展过程、制备、性能、复合材料等几个方面,对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重视开发新型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同时,必须不断探索镁基大块金属玻璃制品的开发和商业应用。  相似文献   

2.
Mg基大块金属玻璃因其低成本和高比强度而有望成为轻质高强度结构材料,引起人们研究的极大兴趣。综述了Mg基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新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制备大块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和形成的组织,阐明了组织中增强相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大块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发展、合金体系选择依据、制备方法、各种独特性能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出Mg-TM-Ln合金体系是最具潜力的镁基大块金属玻璃体系。介绍了目前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重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制备Mg基大块金属玻璃的特种铸造方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叙述了制备方法对Mg基大块金属玻璃(BMG)中的非晶相形成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制备Mg基BMG的特种铸造方法,包括金属型铸造法、低压铸造法、压铸法和挤压铸造法等,阐明了这些制备方法的工艺、工装设计、急冷原理以及最终的制备效果。指出金属型铸造时,在凝固的前30s内,水冷铜型与无水冷铜型中的熔体冷却行为没有太大的区别;压铸时,熔体的淬火效率更加显著;挤压铸造能够制备出直径达10min的更大Mg66Cu15Y10Ag10基BMG。Mg基BMG的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快速、简单、近终成形。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低压铸造/水冷铜模急冷成形和熔体水淬的方法制备了Zr56.2:Ti13.8Nb5.0Cu6.9Ni5.6Be12.5内生β相/BMG基体复合材料,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特性,测试了材料的室温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特性,包括β相的体积分数、形貌和尺寸等,对其制备条件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制备方法、不同的试样形状与尺寸提供了不同的熔体冷却速率。相对低的熔体冷速导致了更多、更粗大的卢相的形成;复合材料的室温压缩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特性,多而粗大的β相使材料的宏观塑性应变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业生  吴子平  刘赣伟  陈辉惶 《铸造》2005,54(8):745-748
介绍了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发展、合金体系选择依据、制备方法、各种独特性能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由此总结出Mg-TM-Ln合金体系是最具潜力的镁基大块金属玻璃体系.最后阐明了目前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金属功能材料》2007,14(5):47-47
近10年来开发了一系列的块体金属玻璃,由于其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而有可能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目前只有几种块体金属玻璃可以获得直径〉20mm的材料如Zr基合金(Zr55 Al10 Ni5 Cu30 Zr41.2 Ti13.8 Cu12.5 N10 Be22.5),Pd基(Pd40 Ct30 Ni10 P20),Pt基(Pt57.5 Cu14.7 Ni5.3 P22.5),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Ti基大块金属玻璃(BMG)的成分设计原则及制备方法,并对Ti基非晶合金及其部分晶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Ti基大块金属玻璃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弹性延伸率及一定的塑性延伸率,而经过部分晶化获得的非晶合金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其室温塑性获得很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合金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以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铜模振动铸造法制备镁基大块金属玻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吴树森  邓蕾  毛有武  安萍 《铸造技术》2005,26(10):910-913
采用电阻炉熔炼,在氩气保护下熔体铜模振动铸造制备出直径为3 mm到8 mm的Mg65Cu25 Y10合金棒试样,利用显微镜对试样进行了金相观察,利用示差扫描量热计分析了合金的玻璃转变、晶化行为.发现利用工业纯原料制备的直径为3 mm的试样中具有非晶组织,而直径为4 mm及以上的试样则有较明显的枝晶组织.  相似文献   

11.
Mg基块体非晶合金因其低成本和高比强度而有望成为轻质高强度结构材料,引起人们研究的极大兴趣.通过对Mg基决体非晶合金发展情况的综述研究,尤其是介绍了新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现况,发现Mg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g-Cu基,成分设计以元素替代和合全体系元素优化为主,Mg基非晶合金塑性的改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大尺寸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和形成能力的表征是目前非晶态合金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科研人员在Inoue经验理论的指导下发现的判定块状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方法:①用合金摩尔熔化热判定金属玻璃形成能力:②南液相稳定性和抗晶化能力判定金属玻璃形成能力;③南于物理参数研究金属玻璃形成能力。探讨了热力学、动力学和合金液体微观结构3个因素对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最后指出,块状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在积累更多经验的同时致力于研究出一套严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钨增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属于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耐磨损等优质性能,而且还具有非常优越的穿甲性能,在国防军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国内外学者对钨增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准静态和动态的力学性能和侵彻穿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钨增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增强相钨的形态、体积分数、直径、环境温度、应变速率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钨增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制备方法、力学性能和侵彻穿甲性能3个方面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同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块体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原子结构而具有许多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由于其在变形过程中的室温脆性和应变软化等关键问题,一直制约其大规模工程应用。为解决此问题,块体非晶合金领域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利用“相变诱导塑性”概念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来韧塑化非晶合金成为卓有成效的方案之一,通过此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同时具有拉伸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然而,该类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要求的形成条件更严格,同时具有更复杂的多相协调变形过程和更独特的性能优化方案。从该类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形成、性能特点、韧塑化机理及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卞西磊  李洁  王刚 《稀有金属快报》2014,(5):265-269,311
镁基非晶合金通常表现出显著的宏观脆性,因此用常规拉伸、压缩等方法对该合金的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具有很大困难。本研究利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纳米压痕技术观察了不同加载速率下镁基非晶合金的锯齿流变行为。结果表明,低加载速率促进锯齿的形成,而高加载速率则抑制锯齿的形成。其原因是在低加载速率下,单一剪切带足以耗散外加应变;而在高加载速率条件下,由于单一剪切带不能将应变耗散掉,因此需要更多的剪切带参与变形。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一锯齿流变行为,本研究采用遍历处理对每个锯齿的应变突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下,小的应变突变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为1.45;而大的应变突变则呈现指数衰减规律。最后,借助硬度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估算了镁基非晶合金在纳米压人条件下剪切转变区的体积,为4.5nm^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经真空电子束焊连接而成的Ti3Al/TC 11合金在经过近等温锻造及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后,连接界面的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Ti3Al/TC 11合金在500~600℃的高温拉伸性能差异较小,说明Ti3Al/TC 11合金在此温度范围的高温拉伸性能比较稳定,可安全服役,尤其是以变形40%近等温锻造+梯度热处理的合金高温拉伸性能较佳,这和变形程度与组织中晶粒的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虽然焊接过程中在焊缝区形成了一些金属间化合物,但由于随后经过了近等温锻造和热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破碎、重新分布而得到均匀细小的组织,因此改善了焊接界面的组织,提高了焊接界面的高温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非晶合金铸坯连续生产的复合铸型连续铸造法并据此建立了一套水平连铸装置。采用拉停循环的间歇式拉坯方式成功连铸出直径10mm长度60cm的Zr基非晶合金棒材。金相、XRD、DSC等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非晶合金有很好的非晶性。还基于非晶合金形成的CCT曲线,探讨了复合铸型连续铸造法形成非晶合金的冷却过程。该方法可用于非晶合金棒材工业化生产,并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非晶合金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