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改纺涤纶解决梳棉机锡林缠花问题的实践,根据分梳、充塞机理进进行分析研讨,认为“紧隔距强分梳”的原则不适用于纺涤纶,以“合理隔距,充分梳理”为宜。  相似文献   

2.
梳棉机梳理和转移工艺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探讨梳棉机梳理与转移工艺。阐述了梳棉机梳理技术的基本原则以及正确处理梳理度、梳理强度与转移三者关系的途径,并对精梳纯棉品种进行了紧隔距强分梳、大速比增转移工艺的试验。指出:梳理元件的正确选型以及锋利度、平整度、粗糙度水平的提高是改进梳理工艺、提高棉纱质量的基础。紧隔距强分梳、大速比增转移工艺,是提高生条梳理质量,减少短绒增加,改善纯棉纱质量的有效工艺措施。化纤梳理加工中,易产生短绒,目前锡林与刺辊线速比普遍偏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C60型梳棉机隔距参数设计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C60型梳棉机隔距参数设计理念.通过对比立达公司各型号梳棉机的主要工艺隔距,探讨了刺辊与给棉罗拉、除尘刀、分梳板、锡林间的隔距以及锡林与后固定盖板、活动盖板、前固定盖板、道夫等分梳元件隔距的选择方法.指出:在产量大幅提高的条件下,C60型梳棉机锡林与活动盖板隔距选择仍坚持"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设计思想.认为在工艺参数选择时,一定要坚持系统工程的理念,随着产量增加,锡林与道夫、刺辊间的隔距均应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梳棉机锡林盖板间五点隔距是重要的梳理区,其隔距工艺原则一般是由进口开始逐渐收缩,至出口又放大。这一工艺原则存在梳理面积较小的不足。通过优选,锡林盖板间五点隔距采用进口稍大,其余四点紧隔距的工艺原则有利于增加分梳面积,对降低生条棉结,提高成纱条干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梳棉机锡林—盖板间的梳理质量,从分析锡林—盖板梳理工艺特性及采用标准盖板隔距的原因入手,介绍了梳棉机锡林—盖板间梳理隔距不同导致标准盖板梳理不匀的问题;重点分析了采用标准盖板作为隔距基准点的重要性、标准盖板的分梳效果以及标准盖板分布对梳理不匀、盖板自洁性、梳理度、棉结、短绒、落棉、气流运动等的影响;从机理、特点、条件和措施四个方面对标准盖板实现均匀强分梳进行了探讨。指出标准盖板与非标准盖板存在差异,标准盖板的隔距小于非标准盖板,因此盖板每一运动周期的分梳有强弱之分导致分梳状态不均匀,造成生条内部结构不匀;锡林—盖板隔距紧分梳建立在盖板与锡林针齿的隔距上,其针齿的调节取决于双面的平整度和合理配套;应根据锡林—盖板隔距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强分梳点,采用标准盖板均匀间隔分布并校正隔距,使梳理的运动周期呈渐隔距曲线状态,有利于均匀分梳并提高生条质量。  相似文献   

6.
梳棉机锡林盖板隔距工艺优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峰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9):21-22,26
梳棉机锡林盖板间5点隔距是重要的梳理工艺参数,其配置原则一般是由进口开始逐渐收缩,至出口又放大。这一工艺原则的不足是梳理面积较小。通过优选,锡林盖板间5点隔距采用进口稍大,其余4点紧隔距的工艺原则,有利于增加分梳面积,对降低生条棉结,提高成纱条干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梳棉机刺辊与分梳板隔距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梳棉机刺辊与分梳板隔距大小问题,通过四组刺辊与分梳板隔距的对比试验,结合有关生产实践,就梳棉机刺辊与分梳板隔距大小的确定进行了讨论。认为加装分梳板总体上有利于生条质量的提高,但当工艺参数不当时,加装分梳板反而不利于生条质量的提高。分梳板隔距的大小应与梳棉机产量、刺辊速度、清棉开松质量等因素结合起来加以选择,分梳板隔距范围在0.3 mm~1.5 mm,一般应选择0.5 mm~1.5 mm之间为宜。对于传统A186型、FA201型等梳棉机建议以0.5 mm~1.5 mm为宜,高产梳棉机应以0.5 mm~1.0 mm为宜。  相似文献   

8.
用YG172型纱线毛羽仪对梳棉机刺辊下采用梳针分梳板、锯齿分梳板、小漏底在不同加工条件下所加工的棉纱进行了毛羽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梳针分梳板,隔距为1.5 mm时最有利于棉纱毛羽的减少,0.9 mm时次之,0.6 mm时最不利于棉纱毛羽的减少;采用锯齿分梳板,同样是隔距为1.5 mm时最有利于棉纱毛羽的减少,0.9 mm时次之,0.6 mm时最不利于棉纱毛羽的减少;在所有方案中对于棉纱毛羽的减少,以梳针分梳板采用1.5 mm隔距最有利于毛羽的减少,梳针分梳板采用0.6 mm隔距方案最差。和刺辊下加装小漏底相比,总体上采用梳针分梳板和锯齿分梳板更有利于棉纱毛羽的减少(分梳板隔距为0.6 mm时除外);在隔距较小条件下,梳针分梳板减少棉纱毛羽效果不如锯齿分梳板,在隔距较大的条件下,梳针分梳板减少棉纱毛羽效果要好于锯齿分梳板,规律性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分梳板工艺对生条质量的影响,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对两档刺辊速度、三种不同刺辊与刺辊下分梳板隔距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刺辊下加装分梳板能提高生条中纤维平均长度,有利于减少短绒;在大多数情况下,加装分梳板能减少生条中的棉结和带籽屑棉结,但对杂质去除不利;在刺辊采用820 r/min速度、刺辊与分梳板采用1.0 mm隔距时,有利于全面提高生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于梳棉机隔距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0、90年代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梳棉机为例,分析比较了梳棉机隔距的发展变化,指出了隔距选择的原则。在研究确定梳棉机主要分梳元件隔距时,决不应忽略开清棉的新变化,应从清梳联这个大系统来看待处理梳棉机隔距问题。  相似文献   

11.
DK903型梳棉机工艺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DK903型梳棉机纺棉和纺超细纤维为例,分析了针布、速度及主要隔距的配置情况,探讨了DK903型梳棉机工艺设计思想.DK903型梳棉机通过采用较重定量、配置Graf针布、增加固定附加分梳件根数与针布密度,配置三剌辊系统及采取较小梳理隔距,加强了纤维分梳,提高了梳棉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彭孝蓉 《上海纺织科技》2003,31(3):13-14,12
梳理作用必须逐步深入,片面地增多梳理点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梳理效能,紧隔距必须与原料的松散状态即棉束的大小相适应才能实现强分梳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高产梳棉机的发展和梳理技术提升,介绍梳棉机和高产梳棉机的发展历程;分析高产梳棉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过程、1 m机幅单位产量及不同纺纱类型单位台时产量变化;阐述因高产引发的不利于质量掌控和柔性化生产、且与并合工艺原则相抵触等发展面临问题,阐明梳棉机转型发展需突破分梳隔距设置、精度控制等要点,并展望梳理数字化发展方向。指出:继续追求梳棉机超高产量不适合其理性发展,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及绿色装备应成为梳棉机发展的刚性需求;梳棉机隔距随着机器温度和速度变化将产生动态变化,运用数字技术精确量化,对分梳隔距实施监控、追溯和优化,可构建梳棉机分梳隔距数据平台;梳理数字化是分梳隔距、针布锋利度等梳理要素的数字化,其数据将为实现智能梳理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梳棉机分别加装梳针分梳板、锯齿分梳板对涤纶纱质量的影响.分别对两种分梳板在四档隔距条件下所纺T 14.3 tex纱的条干和单纱强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梳针分梳板隔距为0.3ram时,涤纶纱的条干和细节改善较好;隔距为0.5 mm时,涤纶纱的粗节和强力改善较好;隔距为1.0 mm时,涤纶纱棉结改善较好.锯齿分梳板隔距采用0.7 mm时,有利于成纱条干、单纱强力和常发性纱疵的改善.在刺辊下加装两种分梳板相比,锯齿分梳板更有利于提高涤纶纱的质量.几种方案中,以锯齿分梳板采用0.7 mm隔距方案最有利于涤纶纱总体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探讨精梳纯棉细号强捻纱生产工艺。针对细号强捻纱强力低、纺纱难度大的特点,通过选用优质长绒棉、细绒棉;优选工艺配置,清棉采取"多松少打、渐进开松",梳棉采用"轻定量、紧隔距、低速度、强分梳、少损伤、好转移"的工艺原则;采用长绒棉与细绒棉精梳条在并条两道混和,确保混和均匀;设计好细纱后区牵伸、前罗拉速度、锭速等工艺,控制细纱断头;络筒控制筒纱黏连、捻接失误率及捻接头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了JC 9.7 tex强捻纱的顺利生产,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的适纺性能,针对清梳联半成品中短绒增量高的问题,分析了清梳联各单机短绒变化趋势,找出了短绒高的原因及工艺配置遵循的原则.通过在开清棉采取降低打手速度、放大打手~尘棒隔距等措施;梳棉机优化分梳隔距、速度、台时产量等工艺参数配置,结果较好地控制了生条短绒增量,提高了生条分梳质量,使清梳联所纺C 14.5 tex、CJ 9.7 tex品种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高C 22.4 tex转杯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C 22.4 tex转杯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分析了C 22.4 tex转杯纺针织纱生产中的要点,通过选用合适的原料,清棉合理配置打手速度,减少纤维损伤,控制短绒和棉结增加;梳棉采用"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提高梳理质量;并条合理牵伸分配;转杯纺工序选用适当直径和凝棉槽角度的纺杯,控制转杯、刺辊速度、选用合适的捻系数及接头时间参数等技术措施,使22.4 tex转杯纱条干均匀,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探讨梳棉机固定分梳元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梳棉机刺辊部分的预分梳板、后固定盖板、前固定盖板的发展历史、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分梳板、后固定盖板、前固定盖板隔距的合理选择范围。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梳棉机的产量,增加固定分梳元件是必须的,但相关的工艺隔距优化至关重要。认为:应重点研究固定分梳元件的齿深、齿排列及齿宽等相关参数对梳理质量的影响;梳针分梳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也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9.
梳棉工序推行高速度、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路线,是优质高产的有力措施。但是,容易发生盖板接针,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棉纱质量。我们在推行紧隔距(7、6、6、6、7)以后,全工序盖板接针台率最高曾达到10%左右。经调查研究,采取措施以后,现在已降到1%左右。我们对盖板接针问题,进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优化工艺,精选器材,降低棉纱棉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为减少C19.5tex纱的棉结而在清花和梳棉工序采取的措施,实行高速梳理、紧隔距和强分梳、选用合适的针布和附加分梳元件可有效减少棉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