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伟 《钢结构》2013,28(7):33-36,49
利用MIDAS/Building程序对某双塔连体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合该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结构在实际地震作用下将出现的破坏模式、塑性发展特点等。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50,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限值要求,结构框架柱及连接体未出现破坏,筒体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出现剪切型损伤。整个结构构件塑性铰出现顺序和分布较为合理,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
欧阳冬 《山西建筑》2009,35(11):58-59
结合连体结构的应用,介绍了连体结构的分类和特点,探讨了连体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现状,提出了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从而推广高层连体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某多塔连体高层建筑由3栋高度不同的高层建筑和高位钢结构连接体组成,连接体与主体结构之间设置摩擦摆隔震支座,支座位移较大的位置设置黏滞阻尼器。对整体结构进行了考虑支座非线性的整体建模分析,并与单塔独立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所选用的弱连接有效减小了连接体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设置摩擦摆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减小了各塔楼的地震响应。最后,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的位移和层剪力、摩擦摆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的响应以及构件的损伤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整体结构、摩擦摆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结构构件均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该多塔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及破坏机制,符合结构工程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某办公大楼采用双塔连体结构体系,属于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在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按照C级性能目标对部分连体楼板进行应力分析,针对连接体薄弱部位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成都某大厦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探讨连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用EPDA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找出连体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并针对这些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提出抗震设计时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震作用下双塔连体结构体系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较为复杂,针对某一大底盘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的整体非线性分析模型,对该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只输入水平向地震动、只输入竖向地震动和输入水平竖向耦合地震动三种不同工况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三种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相同烈度、相同水准的不同地震动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对连体结构竖向位移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不同。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连体结构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办公楼,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中震性能分析和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连体结构进行性能分析、舒适度分析及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1)连体对双塔楼的核心筒非对称布置起到有利作用;(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3)在自振频率以及人行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舒适度均满足《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441—2019》要求;(4)大震及温度效应作用下,楼板应力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工程为复杂连体超限高层建筑,通过合理利用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设置剪力墙,调整了结构刚度平面分布,改善了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扭转效应。采用PKPM和Midas Building两个程序进行了整体结构计算分析和比较,确保了结构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本工程的关键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按C级执行,加强对楼板开洞,尺寸突变等部分的竖向受力构件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PKPM-SAUSAGE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大多数楼层连梁塑性铰的出现,连梁作为耗能构件,在地震中首先进入塑性状态,消耗地震能量,达到了预期目的,框架柱破坏程度不大,且框架梁的损伤大于框架柱的损伤,满足二道防线的抗震设防思想。结构在大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100,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9.
双塔楼弱连接连体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串并联质点体系”振动模型,对双塔楼弱连接体高层建筑结构这种新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这种弱连接连体结构的特点,考虑了塔楼特征的变化和连接体特征的变化,从结构周期,振型,动力响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双塔楼弱连接连体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作用下双塔连体结构体系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较为复杂,结构中设置的连体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针对某一顶部连体双塔结构,采用NosaCAD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的整体非线性分析模型。对计算模型进行输入水平向、竖直向地震波和只输入水平向地震波两种不同工况的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工况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竖向地震对该连体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水平位移基本没有影响,对结构竖向位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竖向地震作用对连体部分跨中杆件的内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娄宇  程辉  李道钧  陈婧 《工业建筑》1998,28(3):11-14,17
介绍了一种新型水塔结构形式,分析了它的动力特性和水平地震下的地震动反应,探讨了该结构形式的振动特点及其受力的薄弱环节,给出了工程设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12.
姚蔚  梁培新  张翼虎 《工业建筑》2012,(Z1):158-162
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PBSD)用于变电站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变电站破坏引起的损失难以估计,投资-效益准则的应用较困难。根据汶川大地震中变电站震害情况分析,指出钢构架一般能满足抗震要求,而对变电站混凝土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有针对性。"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我国规范对结构的目标性能要求,而某些重要的变电站结构可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一个层次而达到"大震可修"的要求。采用基于迭代变形计算的方法设计了两种不同目标性能要求的变电站结构,设计结果表明:合理提高变电站的目标性能后,其初始造价增加不多。  相似文献   

13.
潘东辉  尧国皇  黄用军 《钢结构》2010,25(1):24-27,68
通过一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给出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及薄弱环节的加强措施。抗震设计除采用常见的小震分析方法和指标外,还研究中震下构件抗力与地震作用的关系,并与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损伤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抗震设计发现,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变化率反映弯曲型变形结构的竖向刚度变化,刚度急剧变化处的剪力墙在大震下易出现损伤;构件抗震富余承载力与地震效应之比揭示了结构的薄弱环节,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较高的富余抗力,而核心筒底部在拉弯内力下该比值偏低,大震下核心筒出现明显受拉损伤。  相似文献   

14.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由于上下部结构特性差异较大,故抗震性能较差,但鉴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这种结构的房屋还将存在相当的时间。对于此类结构的房屋,只要在设计中严格执行抗震规范,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并对其重点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进行处理,把握好其设计要点,就能达到房屋抗震的"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华新  孙荣书  张晓东 《建筑技术》2007,38(11):822-82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通过大量的震害实例分析,从抗震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三个方面阐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缺陷。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设计、施工、鉴定和加固等方面提供有利的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静力凝聚模型 ,结合一建筑实例对非对称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并同未设连体时的双塔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还比较了在考虑水平双向地震输入时 ,无连体、连廊刚架两端橡胶垫连接不同的刚度时和两端刚性连接时这三种情况下的主结构和连体的随机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7.
陈晓东  黄子贶  李建宏  谢艳花 《钢结构》2011,26(4):42-46,12
结合杭州来福士广场2号塔楼结构设计,就ETABS在超高层建筑模型建立、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做相应探讨,并总结高效使用ETABS的实践方法.同时,根据ETABS计算结果,对塔楼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和判断,研究塔楼框架柱倾斜的不利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倾斜框架柱降低了塔楼整体竖向和抗侧刚度,导致施工工况更为不利,塔楼存在薄...  相似文献   

18.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2002,32(3):32-34,41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框剪层和砖混层的极限受剪承载力、侧移刚度、极限剪力系数计算公式 ,并基于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的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实例计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给出了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薄弱楼层位置判别和破坏状态评定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颜华  李荣华 《工业建筑》2011,41(9):136-140
对一个框架结构实例进行静力非线性推覆(Pushover)分析。分析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之间的弹-塑性变化关系、结构塑性铰的形成历程和破坏机制,得到结构的性能点;检验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GB 50011—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以检验和考察它们的抗震能力,探讨结构的破坏机理,寻求改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